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書法對後世的影響主要是在南渡之後。據記載,由於紹興天子訪求其書,廣為收羅,藏之內府,始貴重於天下,並命人鐫刻《紹興米貼》於是天下翕然學米。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他的書法迅捷而有力地寫出大小、粗細、疏密、正側、剛柔不同的字體來,使整幅作品富於變化,千姿百態,氣象萬千。米字號稱八面出鋒,欹側之勢十分動人。然而有一點,他的字中宮緊縮,字的重心往往都很低,處於下盤,這樣一來,雖然米字用刷字,字搖曳多姿,欹側多變,但卻從不給人以不穩的感覺.給人的感覺非常的堅固踏實。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的作品多采用縱有行、橫無列的形式,於是行間常會出現自然的錯落對比。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準。米芾對書法的漫衍、結構、用筆,有着他獨到的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或許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即要求在轉變中到達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為宋四家之一,其書法被形容為“刷字”,用筆迅疾而勁健,盡興盡勢盡力。大至詩帖,小至尺牘、題跋都具有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雄健清新的特點。米芾的書法中,許多字的起筆呈現散開的鋒毫,一些豎筆、撇筆因運行急速而留出飛白。整幅作品氣勢豪邁,跌宕的筆畫間藴含着巨大的張力。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飄逸超邁的氣勢、沉着痛快的風格;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間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變化也很多,下筆的着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間,對於較長的橫畫還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章法上,重視整體氣韻,兼顧細節的完善,成竹在胸,謄寫歷程中隨遇而變,獨出機巧。米芾的用筆特點,主要是善於在正側、偃仰、向背、轉折、頓挫中形成蕭灑超邁的威風凜凜、岑寂愉快的威風凜凜威風凜凜。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字中,平捺十分伸展,從不少字中能看到如此奔放意韻。著名的《苕溪詩卷》,作為米芾代表作,用筆中鋒直下,濃纖兼出,落筆迅疾,縱橫恣肆。字的起筆往往頗重,到中央稍輕,遇到轉折時提筆側鋒直轉而下。捺筆的轉變也許多,下筆的着重點有時在起筆,有時在落筆,有時卻在一筆的中央,對於較長的橫畫尚有一波三折,勾也富有特色。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行筆要求在變化中達到統一,把裹與藏、肥與瘦、疏與密、簡與繁等對立因素融合起來,也就是“骨筋、皮肉、脂澤、風神俱全,猶如一佳士也”。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對書法用筆有獨到體會。要求“穩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大概姜夔所記的“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也是此意。尤其運鋒,正、側、藏、露變化豐富,點畫波折過渡連貫,提按起伏自然超逸,毫無雕琢之痕。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米芾的書法中常有側傾的體勢,欲左先右,欲揚先抑,都是為了增加跌宕跳躍的風姿、駿快飛揚的神氣,以幾十年集古字的渾厚功底作前提,故而出於天真自然,絕不矯揉造作。

責任編輯: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55 字。

轉載請註明: 米芾的書法在北宋首屈一指,把字放大後,明白了他用筆的妙處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