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代畫壇清流——譚崇正水墨人物畫略説

由 烏雅竹雨 發佈於 休閒

來源:藝術鑑賞網

作者:劉曦林 著名美術史論家 

這個時代是一個泥沙俱下的時代,但譚崇正是一股清流,其中有純正的心態,有清雅的藝術語言。就心態來講,他的心比較沉穩,並不是在市場那麼浮躁的遊動的藝術家。

  

中國畫以水墨為媒材,他使用得很好,淡墨用得清幽乾淨利落,邊沿又斑斑駁駁,淡而不薄,輕而斑駁,似有金石碑拓之味,這是不容易的。

  

所以這股清流,並不是浮游,而有“雅韻”在裏面。輕浮容易清雅難,特別是畫現代人物,寫意人物,一般畫得很濃重,激情,或者有各種各樣的個人表現因素加進去以後,很容易畫得燥氣。   

這是個格調的問題,也是心態的問題,修養的問題。

  

剛剛講到,他是一股清流,這股清流,不是無根之木,不是無源之水,它是有源的,有源才有流。傳統就是源,是不是這個源頭下來的水是不一樣的。  

民族文化這個源是非常深厚的一所大山,你進去得深不容易,再出來也很不容易,但你一旦出來以後,就會不一樣,同時你會意識到學然後知不足,你會知道山外還有山。  

譚崇正作為一個青年畫家,他認識傳統的深度和他自己藝術達到的高度是一致的。  

如果你急功近利的話,你可能感到學習傳統耽誤你很多時間。   

李可染説,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用最大的勇氣打出來。有人就説了,我打進去了,出不來怎麼辦,説你們老一輩人可以不着急,我們年輕人現在馬上就遇到一個生存問題,不趕快出來怎麼辦,這就急功近利了。   

所以,中國文化需要“沉”,要沉得住氣,沉下心來研究。因為藝術是文化,是個深流,這個藝術深度和傳統功力是成正比的。   

但是傳統又不是一潭死水,它又是一股活水。  

一個傳統好似從山裏頭出了很多條水,可能有清水,有濁水,有高水,有低流,你選擇哪一股水,你自己鑽到哪一股脈流裏邊,這種選擇是很重要的。

  

實際上我們對傳統有了普遍的理解和接觸之後,最後有一個選擇性的繼承和發揮。  

譚崇正就善於作選擇性的發揮,你別看他畫的那些水墨人物,用水把線條衝溶得斑斑駁駁的,表面看似很簡單,但要衝溶得好,水分用得適度,頗為不易,這不僅有勞動量,亦有分寸、技巧,也和他的學養有關。   

他對中國的書法,對中國的筆墨認識的高度 和他最後出來的效果應該是一致的。   

譚崇正簡介:1994年畢業於湖北美術學院,湖北省國畫院副院長,湖北大學中國畫研究所所長,藝術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湖北開明畫院副院長,湖北書畫院院士,榮寶齋畫院劉曦林工作室助教,《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院聘畫家,北京水墨行動組委會副主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編輯:劉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