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岱頂,南望羣山。樹木葱鬱,山似一凹槽。如果不是我標記了一個黃色的方框,你肯定不敢相信,那裏還藏着一座寺廟。那寺廟,就是觀音山南雅寺。30年前,比爾·波特先生在終南山尋訪隱士,第二次來到觀音山時,去的就是這個寺廟。在那裏,他見到了寺廟住持,已經七十一歲的常照法師。
從岱頂前往南雅寺,中間有一個小山峯,峯頂被稱作彌勒台。這次尋訪觀音山,我們一行共三人。圖中走在最前面的是友人Y,此時此刻,我想他的心中必定翻湧着滾滾的波濤。因為不會爬山,他實在是累得走不動了。從三聖寺開始,他就是被我們連哄帶騙忽悠上來的,聽説還要去南雅寺,我的天!
“再去看看彌勒台?”“不去!”“下面不遠,就是西景池。”“你們去,我在這裏等!”友人Y態度十分鮮明,再怎麼遊説,都已不為所動。好賴就是一句話,要去只去南雅寺,別的地方打死都不去了!其實我十分理解他,想當年第一次上觀音山,我也只走到東景池,就沒有再走一步。登山,是個體力活!
路邊,有一座磚塔。塔上有一塊石碑,上面寫着“早聞齊朝佛冢地”,碑文內容,記錄了一位名叫鄒信善的居士的生平和善舉。鄒居士生於1920年,故於2007年,主要善舉是在觀音山上重修山門這件事中功德無量,他割除雜草、平整墟荒,白水乾饃、夜露風霜,並捐款集資,修了殿宇,塑了佛像。
中國的民間,總有許多這樣熱心腸的居士,所以山中的這些山寺和古廟,才得以在歷史的長河中,歷經無數次災難,卻能夠毀了再建,衰了再興。我們懷着崇敬的心情,瞻仰過石塔後,繼續朝南雅寺前行。忽見石縫之中,有影子閃過!“裏面有東西!”友人T大驚,以為是野獸,定睛一看,原來是隻貓。
觀音山上有許多流浪貓,山門寺的看廟大嬸告訴我們,她仔細數過,總共18只,冬天下雪的時候,全都出來了,齊齊聚在廟裏,討要吃的。我們沒能去成彌勒台和西景池,繼續朝前走,不就之後見到一個簡易小山門,上面寫着“南雅寺”三個字。門上還貼有一副手寫的楹聯,並寫了許多提示話語。
時間是13時6分,從岱頂的山門寺出發,13分鐘之後,我們就看到了南雅寺寺廟羣的屋頂。密林中的南雅寺,依山而建的這些建築羣,似乎殿宇成片,非常恢弘大氣。不過,後來我們走進去才發現,這不過是被密林掩映製造出來的假象罷了。真正的南雅寺,並沒有逃離山寺古廟的簡陋,這是後話了。
南雅寺門口,有一間大殿。實在抱歉,我忘記了這間殿裏,究竟供奉的是藥王爺還是土地神。殿門坐着一個看廟人。“師傅,寺裏就你一個人?”“就我一個人。”“上來多久了?”“這次已經住了有半個多月了!”對方話不多,問一句答一句。我們去的時候,他的手裏正拿着一本如何識別中草藥的書在研讀。
南雅寺門口,有幾塊小菜地,小菜地已經被平整出來。在秦嶺山中居住的修行人,大多會在茅篷或寺廟附近,闢出這樣的小菜地種菜。修行人吃的東西,主糧都是從山下背上來的,背一回可以吃上半個月一個月,但蔬菜不行,不易保存,冬天天氣冷,保存的時間還能久一些,夏天只能自己種了。
小菜地附近,有一間小房子,我們原本以為是一間廁所,沒想到竟然是一間茅篷,裏面剛好可以放一張牀住一個人。不過,現在這間茅篷是空的,裏面並沒有修行人居住。茅篷上面,藤本植物十分茂盛,已經慢慢爬滿了屋頂。在觀音山這樣的地方,時間是靜止不動的,走得甚至比植物的生長還緩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