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路線來了!號稱“東方阿爾卑斯”,還在川西!一次穿越看盡極致純粹!在雪山腳下睡去、醒來!
走,一起去”東方的阿爾卑斯“!
你説你想去阿爾卑斯,
於是我從川西高原找到了“它”。
這是一條我也心動,
我也想拎起揹包説走就走的徒步路線。
所以本篇文案只説兩件事情:
第一,那裏有多美;
第二,需要多專業;
Part 1
既然被户外圈稱為「東方阿爾卑斯」,那想必不會差。
畢竟户外圈從來都是以眼界開闊、眼光獨特自居,大家總是以能遇見小眾而獨特的旅行地為傲。
這一條徒步路線即是如此。
即使放在今天的户外圈裏,它依然有獨領風騷的資本。
但你也不用擔心,“哎呀,我不是户外圈的,能不能去啊”。
如果是以前,山高水遠的穿越的確讓人心有餘悸;
但現在,既然VIVA旅行家把它做成路線了,那你就完全不用擔心了。
還是老規矩:“準備好該準備的,剩下的一切交給我們。”
「東方阿爾卑斯」有多美?
幾組圖即可知道——
如果不是在這篇文案看到這幾張圖,讓你隨便猜,你會猜它們是哪兒?
新疆?
北歐?
還是……
完全分辨不出來?
其實,那就是在我們徒步路線中的畫面。
雖然説這顆星球上沒有完全雷同的一個畫面,
但的確很多畫面都是極其相似的,
甚至帶來旅途中旅行感的完全相似,
也是常常發生的事情。
比如我在新西蘭旅行時,
開往皇后鎮的路上就曾不止一次感嘆:
“啊,這不是伊昭公路麼”
上面那些畫面也是。
你要説它們是阿爾卑斯的一角,
我想大多數人也不會反對的。
但它們的確是在我們的川西高原。
“
雪山褪去白色,凍土層顯露,依然巍峨;森林如海,鋪滿山腰,風習習吹過如海浪聲奔湧而來;河流蜿蜒,迎面而來、無聲離去。像是造物主在某一個美好清晨用心勾勒的層次、色彩與聲效,一切都是完美的。
”
“
雪山,是高原的第一想象力。永遠的黑白線條,時而飽滿、時而嶙峋。你總是向雪山頂端看去,你總是被某一段稜角留住目光。一對望,便是永恆記憶。喜歡徒步的旅者,心底敬畏雪山。像是長長旅途的燈塔,它一直在那。”
”
“
湖泊,擅長傾聽。你和山宇之間的所有秘密、你在徒步路上的每一刻心動,在它跟前,都像是透明的倒影。你只管輕輕訴説、然後離開。喜歡徒步的旅者,總是偏愛湖泊。像是長長穿越路上的一個個驛站。
”
“
松山翠谷,常常使人心生爽朗,尤其是在高原。穿行其間,像是走進了一段貝多芬的交響樂。松濤聲、鳥鳴聲、腳步聲、溪流聲,都異常清明,甚至連雲的行走也有了聲音。
”
“
徒步,常能走到隱密處。是景色的隱密,也是感受力的隱密。在尋常生活裏不被注意的某一種色彩、某一種形狀,忽然清晰、忽然豐滿。徒步,像是對自己感受力的一次大掃除。
”
“
最幸福的時刻,莫過於抵達埡口。天地萬物在眼前鋪展開來,身後的一切不再重要,所有的疲憊都是某種意義上的獎勵。像是忽然推開了心裏某一扇門,美好記憶撲湧而來...
”
徒步的意義便在於此——
“翻山越嶺的盡頭,是自己的某一種生命可能。”
追尋、追尋。其實是生命的一次又一次體驗。除了經歷,一切都會永遠消失。
有些觸動,只有面對那些比生命更長遠的存在時,才會一目瞭然。
徒步旅行者的路——
是心之所動的任何一個方向,
是通向森林深處的某一條小路,
是朝着雪山方向的某一種堅定,
是沿着溪流蜿蜒的某一個聲調,
亦或者是沒有計劃的走走停停。
心動,便是唯一的方向。
徒步旅行,常常讓人感到美妙的,是未知。
你不知道下一秒、下一個轉彎會遇見什麼。
一開始是好奇、欣喜;
一縷穿透林間的陽光、一個忽然跳進來的松鼠、一把風中搖曳的針葉,都讓旅者欣喜不已。
接着,依然是未知;
你不再那麼好奇,但依然美妙,因為旅者正在緩緩融入到那境地裏,恍惚間,你也變成了一棵樹、一抹斜陽、一層雲霧、一頂山峯。
越接近尾聲時,有些意義愈發明顯;
那些熟悉的、陌生的、經歷的、想象的,閃念、畫面,一一被提起、回憶。
一步一個腳印踩下去的路,
在此時變成了閃閃發光的記憶。
旅者心裏紛亂飛揚如柳絮般的悸動,
在抵達終點時衝到頂峯。
旅途還沒結束,
你甚至就開始判斷着下一次旅行了...
你説你想去阿爾卑斯,
於是我從川西高原找到了“它”。
其實關於《長畢穿越》這條路線的美,
我並沒有挑選出某一個地點或某一段旅程來説明,
因為徒步旅行的不確定性是它最美的部分,
如果非要按照某一個畫面、某一個天氣,甚至某一個季節來闡述,
反而倒是給自己的感受力劃了圈、關了門。
因此,如果那樣的畫面、體驗、美好,
是打動你的、是你所願意去經歷的,
那麼不用關心那麼多,背上揹包,上路即可。
回到這條路線。
為什麼會有這條路線呢?它從哪來的呢?
事情是這樣的:
前身是户外俱樂部的我們,VIVA旅行家一直想給大家設計一條“非專業”的“專業”户外徒步路線。
這條路線要滿足什麼條件呢?
1、要有極致的美景;
2、不那麼高強度的體力消耗;
3、有徒步旅行的極致體驗。
湊巧的是,當產品部調研 “大橫斷山脈”時,
發現了一條經典徒步路線——《長畢穿越》:
“這是一條蜿蜒在「東方阿爾卑斯」四姑娘山腳下的穿越路線,連通了 畢棚溝和長坪溝兩條風景絕佳的山谷,只是平均3500米以上的海拔讓普通旅行者們心存顧慮, 但是隻要細心瞭解就會發現,這條穿越路線其實不難、且非常適合各個層級的旅行家們。”
《長畢穿越》是一條超棒的徒步旅行路線,
不然怎麼會就連我也有那樣的衝動,
想要拎起揹包,説走就走呢。
它的景觀屬性、色彩層次、植被密度等,
讓這一徒步擁有了我所最在意的美好——
「不確定性」
當然,徒步旅行的不確定性之於旅行者是美好的。
而對於我們這樣的組織者來説,不確定性的背後,
●是完整深入的調研和籌備;
●是專業的後勤保障;
●是全程專業户外協作。
Part 2
接下來説這篇文案的第二部分:專業。
專業包括:
●完整深入的調研和籌備;
●專業的後勤保障;
●全程專業的協作團隊;
1、強度
首先我們調研了整條路線的地形地勢以及植被分佈,發現除了翻越埡口的行程以外,其他路段都非常平緩,而且路線沿途遍佈森林,所以單就徒步強度來説對普通旅行者也是很友好的。
2、信心
而當我們進一步和當地管理部門、當地户外俱樂部、資深驢友溝通的時候瞭解到,當地已經形成了完整的後勤保障體系,安全係數很高,這也進一步增強了我們開放這條路線的信心。
3、專車接送
自由行前往“長畢線”的旅行者都會煩惱於頻繁換乘的交通、不菲的通勤費用,於是我們準備了方便、快捷的專車接送。
4、專職嚮導+領隊+户外標準
為了保證徒步的順利,我們聘請了當地專職的嚮導和領隊全程陪同,按照專業户外的標準,採取多人協作模式,確保對每一位隊員都能照顧到位,同時對路線極度熟悉的他們會帶領我們走一條更適合初學者的路線,也會根據參與者的體力強度適當調整節奏。
5、馬隊
為了減輕隊員的負擔,我們還僱傭了馬隊,幫忙馱運揹包及其他裝備,我們只管輕鬆徒步、擁抱未知。發發呆、説説話、走走路、再發發呆。
6、露營野炊
長坪溝內近乎原生態的環境,決定了溝內無法提供正常的住宿和就餐條件,只能在固定的營地露營野炊,所以我們將提供帳篷、睡袋、食材、燃料、灶具等等露營需要的裝備,這也將進一步降低隊員的負重,增加穿越成功的信心。
怎麼樣,這下稍微安心了些吧。
其實,所有的準備,是為了給每一位旅行家們,
尤其是有能力去體驗的旅行家們一個答案,一個關於遠方的答案:
“徒步這個世界,我也可以。”
《長畢穿越》的旅程是這樣的:
“翻山越嶺的盡頭,是看不膩的雪山、是踩不夠的草甸。無時無刻不在接受着大自然的洗禮, 平均3500米的海拔原來並沒有那麼難以抵達。翻越那海拔4750米的埡口,或許將成為你人生中的第一個徒步里程碑。 告別繁華、迴歸原野,聽從內心的呼喊,在川西高原……”
你説你想去阿爾卑斯,
於是我從川西高原找到了“它”。
《長畢穿越》,你心動了麼?
點擊文末
走,我們一起去徒步東方的阿爾卑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