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樓之一, 卻是爛尾時間最長的著名建築
\n \n
閲江樓喻閲江攬勝之意,樓高五十二米,外四層暗三層,共七層,碧瓦朱楹、檐牙摩空、朱簾鳳飛、彤扉彩盈,具有鮮明的古典的皇家氣派,為典型的明代皇家建築風格。總建築面積五千餘平方米。
閲江樓整體成“L”型,主翼面北,次翼面西,兩翼均可觀賞長江風光。主樓在兩翼的犄角處,外四內三,共計七層,總高度為51米,總建築面積5000多平方米。
明洪武七年(1374年)春,明太祖朱元璋下詔在國都南京城西北獅子山開始建一樓閣,親自撰寫《閲江樓記》,又命朝廷眾文臣職事每人寫一篇《閲江樓記》,其中大學士宋濂所寫一文最佳,後入選《古文觀止》。
閲江樓在建樓工程所用地基平砥完工後,明太祖朱元璋突然決定停建,直至上世紀末決議復建“閲江樓”的動議,得到社會各界的響應。1997年南京市政府正式批准建造閲江樓,直到2001年9月閲江樓正式竣工建成。從此結束了“有記無樓”的歷史。
建閲江樓的初衷,始於600多年前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因為朱元璋在其稱帝前,在獅子山上以紅、黃旗為號,指揮數萬伏兵,擊敗了勁敵陳友諒40萬人馬的強勢進攻,為其建立大明王朝奠定了基礎。
1374年(洪武七年)春,朱元璋在獅子山建一樓閣,親自命名為閲江樓,並以閲江樓為題,命令在朝的文臣職事們各寫一篇《閲江樓記》。留傳至今的有元末明初著名文學家、翰林大學士宋濂的《閲江樓記》和朱元璋親自撰寫的《閲江樓記》和《又閲江樓記》等三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