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古北水鎮船伕: 船櫓搖出新生活
古北水鎮景區船伕倪鳳東。本報記者王海欣攝
密雲古北口鎮司馬台村,天色暗了下來,古北水鎮景區內燈火初上。“歡迎乘船,小心別碰頭!”船伕老倪站在船頭,熱情地招呼着遊客。船櫓慢慢搖,盪開層層漣漪,“人在船中坐,船在畫中行”的風景讓人沉醉。
“這幾年,村裏的變化可大着哩!”老倪是司馬台村本地人,講起水鎮故事娓娓道來,遊客聽得入迷。
老倪叫倪鳳東,今年44歲,在景區近百名船伕中不算最大,可他幹得最久。2013年,古北水鎮還在建設階段時,他應聘當上了船伕。老倪常向烏鎮來的師傅請教划船技術,慢慢琢磨出了搖櫓的“巧勁兒”,20多斤重的船櫓如今已駕輕就熟。為了讓遊客“問不倒”,他抽空就學習景區和村裏的歷史文化,還學了幾句簡單的英文,常常讓老外驚喜地豎起大拇指。
當上船伕之前,老倪幹過好幾份機器加工的零活兒,一天下來灰頭土臉的,賺得很少,家裏日子過得緊緊巴巴。司馬台村黨支部書記王得國回憶,早些年村民們都外出打工,村裏多是留守老人,屬於典型的“空心村”。
2014年古北水鎮營業後,景區周邊民宿火了,保守估計有1萬間客房、1萬個餐位,間接帶動就業人數4000至6000人,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切實紅利。整體搬遷改造的司馬台村更是徹底變身,500多户村民家家住上了二層小樓,從事旅遊接待。老倪的愛人守在家裏,也把一層改成了民宿,拉親戚們來幫忙,逐漸有了回頭客。當年,司馬台村人均收入比2009年增加4倍多,提前過上了小康生活,一躍成為本市新型農村建設的典範。
站在煥然一新的司馬台村村口,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遊客接待中心。向裏眺望,各色民宿成為靚麗風景線。
王得國介紹,司馬台村對全村232家民俗户實行統一管理、統一定價、統一配送牀上用品、統一分配客源,完全按星級酒店的模式運作。搭上民俗遊的快車,司馬台村成為密雲區首屈一指的富裕村。下一步,村裏還將開發建設大金山森林公園,引入房車營地、文化廣場、打鐵花表演等更多項目,進一步提升司馬台村對休閒度假遊客的吸引力。
當年的窮山溝變成了旅遊村,抱着“金飯碗”的村民們再也不願離開。老倪每天下班回家後就幫着招呼客人,家裏民宿生意一直都不錯,一年收入10多萬元。村裏還經常開設旅遊接待培訓課,老倪的愛人廚藝大有長進,水庫魚和柴雞都是拿手菜,城裏來的回頭客就好這一口兒。
老倪的搖櫓收入也不低,基本工資加上計件提成,一年能賺五六萬。“錢終於夠花了,輕鬆供孩子上了大學,一家人還會每年趁着淡季坐飛機去旅遊。”老倪説起家裏的變化,忍不住眉飛色舞。
除了當船伕,遊覽車司機、後勤、保潔等基層崗位都有本地村民的身影,有的還晉升為管理層負責人。“景區工作人員3300多人,三成來自密雲本地。”北京古北水鎮旅遊有限公司副總裁金林生説,景區開業前大量招聘周邊村民,在外打工的年輕人陸續回村了,在家門口工作不僅更舒心,賺得也更多。
隨着疫情平復,旅遊人氣回升,老倪盤算着將自家民宿再“提檔升級”,軟硬件都得跟上游客的新需求。“‘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未來的日子更有盼頭了!”船回碼頭,放下櫓柄的老倪沒有絲毫疲憊,眼神中飽含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