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朋友問我,蘇東坡的書法成就高,是因為沾了他文學成就高的光嗎?你是怎麼看待這個問題的?
我認為這個問題其實恰恰相反,正因為蘇東坡,他在書法上有較高的成就,才使得它在文學上有較高的地位,然後他在文學上有較高的造詣,促進了他個人藝術修養的發展,由此而對他的藝術水平產生了比較高的影響,也就是我們常常説的文化和書法之間的關係。
而我之所以説是因為他的書法好,才促進了它的文化好,這個可以追溯到科舉考試製度中,我們知道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主要是靠考生來進行書寫文章,然後考官根據他的文章內容來判斷他的個人才能和才學,雖然説考官考察的是每一個考生對於儒家經典的理解能力和運用能力,也就是他撰寫文章的能力,但是在考察一個人文章撰寫能力的同時,就不可避免地會考察到一個人的書法水平,因為一個人的書法水平直接影響了你整個卷面的效果,你書法寫得好,那麼你的字就會相應地給考官留下一個比較好的印象,如果你書法寫得比較差,那麼你的字就會給考官留下一個非常糟糕的印象,這是非常清楚的一件事情
可以説,蘇軾肯定是在書法上下過一定的功夫的,不然他的書法也不會寫得那麼好,他也不會考到比較好的水平,當年給蘇軾判卷子的人是歐陽修,我們知道歐陽修這個人,他也是書法比較好的,雖然説他當時看中的是蘇軾的才能,但是他對蘇軾的書法也十分的讚賞,他認為蘇軾的書法是當朝第一,對他的書法提出了很多讚揚的之處,可見當時的文人實際上對書法還是比較重視的。
除了書法對於一個人的文化修養,也就是他在科舉考試上的影響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個人在文學上有多麼高的造詣,實際上也會反映在他的書法中,也就是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會提升他的藝術信仰,進而影響他的藝術作品的水平,我們常説的字如其人,其實就是這個道理。
我們知道蘇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文學家,藝術家,可以説是北宋的全才,他的詩詞,書畫,音樂,藝術理論等方面有較高的成就,與王羲之、顏真卿,趙孟頫等人是一脈相承的,他們都是通才,在各個領域,各個方面都有較高的成就,而這些人有較高的成就,就會使得他們的藝術呈現出文人的特質和氣度來,那麼這些文人的特質和氣度就會使得他們的書法水平比較高,達到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