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海之道》下-走大海道一定要去阿薩柳中,那是終點
上期回顧
絕處逢生
我們靠着手機屏幕上的地圖,膽戰心驚小心翼翼的向前行駛着,摸索着,我們必須找到合適的安身之處才能停歇。
黑夜茫茫前路漫漫,我們不知道要走去哪裏,每前進一點,好像就會掉進黑夜的深淵。
突然,前方出現了一點亮光,這給了每個人希望。
車隊不斷靠近,從亮光中看到一排民房,可誰承想,車門與大門之間,又隔了一條健壯的大黑狗。
於是,我們只能不停的按喇叭,以期有人出來接應。就當,我們快要放棄的時候,終於,依稀看到了一個人影。
這就是救我們於危難的老楊大哥。
我們問他,有住宿的地方嗎?楊大哥只問了一句,你們幾個人,然後就大方的將我們一行引進了宿舍。沒有任何懷疑與防備。
原本,我們只求有一個避風的地方能夠容身,卻不曾想能有這樣的驚喜,不僅有了一個安穩的夜晚,還有了一頓熱湯飯。
每次穿越路上的絕處逢生,每次遇到的陌生人的無私相助,這都讓我們保有一顆感恩的心。
讓我們也同樣無私的去幫助別人。我想這就是越野的意義,總有收穫和驚喜。
海市蜃樓
在尋找阿薩古城的路上,我們有幸看到了海市蜃樓!
連綿不絕的山脈,遠遠看去,虛虛實實,表面有一層蒸騰的熱浪,像是遠在天邊,又像是觸手可及。這番景象,別提有多震撼。
大小阿薩
古河道里顛簸,陷車,千辛萬苦
我們到達了大阿薩的遺址
阿薩,是維語城堡的意思,于田縣邊上的也有個阿薩,叫法一致,但不是一個事情。
大阿薩,是戍守大海道的要隘關口。
據歷史記載,修建大阿薩時,土坯從高昌起運,傳遞土坯的人們,從大阿薩一直排到高昌。
當第一塊土坯傳到大阿薩時,監工讓一人向一人往後傳話説夠了,至傳到最後一人時,立即停止傳遞,非常巧的是,城堡建好後,土坯一塊不多一塊不少。
這位監工,如果來到二十一世紀的現在,恐怕要成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建築師了。
在它不遠處,就是小阿薩。
小阿薩是一座佛教寺院遺址,在裸露的土坯牆的角落裏,一些壁畫圖案仍然依稀可見。
兩千多年前,守衞在這裏的士兵們,或許就是依靠這一份心中信仰和精神寄託,在這幾近荒蕪和孤寂之地,度過日日夜夜的吧。
迪坎爾村
行程的尾聲,我們走出荒漠,進入綠洲。
迪坎爾村,從吐魯番進入羅布泊的最後一個村莊。從迪坎爾往南,就是無盡的荒漠了。
據説這的村民,是古樓蘭國的一脈遺民,在樓蘭國消亡之際遷居至此。
這裏就好像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一般,村民們淳樸到骨子裏,與世無爭,怡然自得。
路過的百姓們,臉上都帶着滿滿的笑意,路邊的桑葚樹,枝葉繁茂,剛到這裏,就吃到了酸甜可口的桑葚。
接連幾日的荒漠探索,乍一到綠洲,感受到這久違的人間煙火,實在是充滿了滿滿的幸福感。
柳中城
最後,我們到達柳中。
最古老又最新鮮的城市。
它古老在兩千多年前就已存在,它新鮮在兩千多年後的今天,它不僅有着最原始的面貌,還有着現代文明的元素。
曾為車師國高昌治所、西域都護府、沿用到後世的柳中城其實面積非常大,我們看到的只是城門的一部分。
同時期的樓蘭、營盤早已經化為烏有成為不毛之地,而柳中依然鮮活,活在人間。
土坯修建的城牆邊上,緊鄰着鐵門銅鎖的人家;一座座土坯院牆裏邊,停放着農用的三輪機動車。
這古老風貌與現代文明的激烈碰撞,實在是讓人感到神奇。
柳中城關口的城牆,還保存的很好。
小孩子們沒事的時候,就爬到城牆上去,吹吹風,看看景。不知,兩千年前,他們祖先的孩童,是否也坐在過同樣的地方。
到這,我們此次探索神秘大海道的活動,就可以説是結束了。
這些日子,大家在一起,有歡笑,有爭吵,有驚喜,有感悟。我想隊友們今後回憶起這趟行程,一定會如桑葚的味道一般,津津有味。
土坷垃看多了會膩,確如日叔所説的那樣
探索歷史,是枯燥的,多看看活着的人們,看看他們的生活,才是最有意思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