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現在關於建窯盞的仿品不少,許多人認為它們已能以假亂真了。其實建窯仿品還是很好識別的,無論是德化的、南平的、宜興的,還是景德鎮的建盞仿品,都沒有攻克仿足底這一關。因此,只要多看真品的足底,把握了真品足底的感覺,絕大部分的建盞仿品一眼就可以識破。建盞的底足從色彩上看,大致可以分為三類。

第一類是典型的鐵足

第二類是紅(黃)窯皮足

第三類是黑胎本色足

三類底足標本

黃色窯皮圈足,在建窯盞中是最常見的。

一般來説,傳世的建窯盞大多是這種黃足。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以上四圖皆為典型的黃足類

因為建窯胎土含鐵量高,在傳世過程中會繼續氧化,最終形成鐵鏽色足底。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以上四圖皆為典型的鐵足類

黑足就是建窯鐵胎的本來顏色了。這類黑胎足在市場上卻不多見,建窯近些年出土了不少,許多新出土的精美建盞,往往都是這樣的黑足。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上圖為建陽水吉窯口的幾塊典型標本,可作為日常鑑別建窯盞參考。這幾塊標本的修足方式有異、大小也有不同,但都顆粒勻細而具粗糙感,底足露胎處表層有焙燒過程中被氧化的紅褐色。

建盞底足的特點

建盞的胎底是最難模仿的部分,也是鑑別真偽的關鍵之一。大致説來,建盞胎顯得粗糙,有不規則且大小不一的點狀或絲絮狀凹坑,即一般所謂的顆粒感。並且古代陶工技術熟練,旋修底足的刀法利落,在轉折處產生明快的交接線條。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這些現象極難仿製,因此贗品作假者往往採用接底或復窯的手法,以解決此一技術盲點。即從窯址中採集未燒成或燒未熟的宋代碗盞器坯,入窯復燒再經做舊處理,此類物器又容易使購買者上當受騙,胎夠古樸,但釉層過於透明,釉光無深沉感。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建陽民間仿製的老胎新釉兔毫紋碗(現代)

仿建盞造型。灰黑胎,復窯燒成釉水厚聚垂成滴珠狀。

從底足辨別建盞真偽的4個竅門

建盞的燒成温度在1300℃-1500℃左右,對一般陶胎而言是很難耐得住如此高温的。因此,新仿品多會在泥料中加入粗顆粒的“熟料”。一來可以造成粗糙的感覺,二則可以提高坯料的耐火度。不過這些粗顆粒的“熟料”在旋修底足時會產生特殊的痕跡,是辨別新仿品的一大竅門:

其一,胎體較干時修坯,粗顆粒的“熟料”會受刀具摩擦而脱落,留下了明顯的、直徑較大的坑洞。

其二,胎體較濕時修坯,粗顆粒的“熟料”會隨刀具旋轉,使得坯體上產生規則的同心圓狀“旋紋”。

其三,胎體在中等乾濕度時修坯,則上述二情況兼具。

其四,作偽者為了湮滅以上痕跡,或製造顆粒感,往往在修坯完畢後用海綿沾水擦拭。這種手法會造轉折處交接線條的模糊現象,沒有明快利落的感覺。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目前市面上的建窯盞出現了很多舊坯復窯重燒的對象,極難分辨,請大家務必小心。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供御款老盞接底,用老盞和老底拼接起來

因建窯小盞當年在燒製時多置於窯內較差的燒成區(如龍窯後段),生燒(火候不足)的機率較大,所以在窯址出土很多。有人就利用這些次品入窯重燒,賣價不高,其實並不欺人。不過有人利用這些當真的宋代古董來賣,就很容易使人上當了!這類對象也有其不可磨滅的價值,如果價格不高也可收藏。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186 字。

轉載請註明: 關於建盞底足的4個秘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