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是江南的水鄉,是水汽氤氲的中國,是茅盾筆下的故里,是木心心心念念一輩子的地方;

  是一座又一座接續不斷的橋,是晨光熹微或是暮色曖曖,是從前美好的慢,是寂靜裏的心跳,是青石板上一段又一段的故事,是光陰廢墟里燃為灰燼的舊日雲煙。

烏鎮,精神的桃源
  風啊,水啊,一頂橋……

  木心先生辭別人世時,對着木心美術館的設計圖紙這樣呢喃,而這風、這水、這橋,想來不僅是這美術館的風、水、橋,更像是他童年生長的烏鎮。

  風啊,水啊,一頂橋啊。江南何所似,不也就是這些風啊,水啊,和走不完的橋啊。

烏鎮,精神的桃源
  如果江南是本書,烏鎮便是這書的封面。青磚黛瓦,石板小巷,煙雨濛濛,水色蜿蜒不絕。隨意掀開一頁,撲面而來的是迷濛的江南水汽,温温潤潤的,處處都浸染着江南的秀氣。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處處是河,河上有小橋,橋邊生人家,家家枕水而居,沿着水岸平白生出幾千年的故事。晴時有風,陰時有雨,而無論風雨,烏鎮的景緻總是好的。

烏鎮,精神的桃源
  在烏鎮,橋與街相連,橋下是河,街邊亦是河。行走在烏鎮,似是漂流在一條又一條的河上。烏鎮處處可見水,河流便是烏鎮的脈。

  枕水而居的人家,推窗便可見窗下的行船。有人撐着船從遠處飄來,帶來一船新鮮的蔬果,這是烏鎮的日常。也可以就懶懶地倚在窗邊,將那水上的旖旎和波折都可看得清楚。

烏鎮,精神的桃源
  若是得空去乘船,躺在船上看看小鎮的晴空與星夜,即便無所事事,只是隨着河流漂流,不知去向,也是無比心悦的事。好似這寂靜的烏鎮,循着時光緩緩地走,不疾不徐。人生活在這裏,是一種寂寞的富有。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的房子,俱是青白之色,臨水而立,像是一葉葉住在水上的船。葉葉相連,風一來,隱約像是會隨着風飄搖。而正是這樣霧濛濛雨濛濛風雨搖曳的模樣,才像是烏鎮,才像是江南。

  江南的水汽,又將那本是素白的牆壁都洇染得斑駁模糊,佈滿了灰色的印子,是光陰攀爬過的痕跡。生如逆旅,一葦以航,在烏鎮,總是會讓人平白生出這樣的惆悵念想來。

烏鎮,精神的桃源
  沈從文説,“我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數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而烏鎮的橋,不知道他有沒有行過。

  烏鎮最江南的便是它接連不斷的小橋了。船在橋下過,人在橋上行,遠處有人在看橋上人,橋將世界分隔出來好幾個層次,既是實,又是虛。江南也在這虛實的橋與橋之間,變得更加隱約迷離。

烏鎮,精神的桃源
  當年離家五十載的木心先生回到烏鎮時,面對故土,心中無限悵惘,也獨有石橋和那流水讓他觸目生情,“兒時,我站在河埠頭,呆看淡綠的河水慢慢流過,一圓片一圓片地拍着岸灘,微有聲音,不起水花……”

烏鎮,精神的桃源
  再沒一個地方比烏鎮更慢了。烏鎮的光景是緩緩慢慢的,似它的風,似它的水。走在烏鎮的長街短巷,看那些沉靜的天光雲影,總是不免想到許多舊日的時光。

烏鎮,精神的桃源
  撐一竿長篙,沿着河水遊蕩,像是在一張畫布上跋涉,行步遲遲,將烏鎮的曼妙盡數畫下。沿岸人家寂寂而生動的煙火,蜿蜒隨水而去的小鎮喧鬧,像是按了暫緩鍵,光陰的流速也變得柔緩許多。

  烏鎮,是一個讓人無法不懷念的地方。無論是來過或是未來過,亦或是將要來此的人,身體裏似乎總有一處是與它相連的。

烏鎮,精神的桃源
  在將亮未亮的朦朧天色裏,伴着清亮的鳥鳴聲醒來,清早的空氣裏氤氲的也是濛濛的水汽。江南便是如此,總是和水汽脱不離關係。水波漾開,烏鎮便在這寧靜中醒來。日日的光陰也是這樣遲緩卻又温暖綿長。

烏鎮,精神的桃源
  木心有一首極有名的詩《從前慢》,“記得早先少年時/大家誠誠懇懇/説一句,是一句/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着熱氣/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樣子/你鎖了,人家就懂了。”

烏鎮,精神的桃源
  《從前慢》便好似是烏鎮的一幅白描,沒有多餘的着色,卻讓人心嚮往之,只因它足夠淳樸,足夠鮮活有人間煙火之氣。

  江南的水鄉總是有這樣的魔力,能將人心輕易置換,變得輕變得柔。走在烏鎮的街道,恍惚如回到了木心詩中的那個安和的年代。清早的晨光和熱氣騰騰的早餐鋪子,空靜卻充滿人情味的小鎮。這緩慢被拉長的時光,也成了有香氣有聲音的記憶,就連日色都是慢的。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是一個光陰的守門人,會把狂疾奔去的時光一把抓住,輕輕捋一捋,讓它變得柔柔的緩緩的。

  如今的茶館中還有許多成日悠悠的品茶人,看看水喝喝茶,聊一聊久遠人生。這裏似乎沒有四季,每一日都是閒逸靜默的。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的郵局中也還記錄着老去的故事,有黯淡了顏色的書卷信札,有分隔兩地的人隔山隔水迢遞地盼望一份來信的忐忑。不知當年有多少誠誠懇懇的人啊,日日殷切地和遠方人通着信,盼着佳音,候着歸期。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街道的向晚,天色映在水上,影影綽綽,隨風搖動,是一片水藍色的靜謐。而那長街短巷裏,行走着風風火火的人,他們在沉默地釋放着內心的焰火。生命,在這裏只是行過。河水、木屋、青石板,都在記錄着行過的痕跡。

烏鎮,精神的桃源
  烏鎮,在某種意義上,更像是中國人的一個理想國。它是魏晉之後的桃源,帶着江南的温潤氣質,有水鄉的獨有風情,是一個會讓人產生歸宿感的地方。

烏鎮,精神的桃源
  從烏鎮的橋上走過,行過烏鎮的青石板路,叩響久遠的時空,像是一場歸心的旅程,不會感覺到一種陌生,或是僅僅路過,而是回到故里的熟悉。

烏鎮,精神的桃源
  攝影|陳瀅

  回到烏鎮,聽風聽雨,聽鳥叫蟲鳴,聽水日夜流去,聽河上船伕槳聲搖曳,人在小鎮間漫無目的,是一種極自由且充實的空白狀態。烏鎮是見之千面而不厭,未見一面卻如同故里。所見之橋,所見之水,所見的江南風物,皆是通往中國的密碼。

烏鎮,精神的桃源
  攝影|柒哥

  烏鎮是江南,亦是中國。站在烏鎮的風裏水裏,中國也是一眼望不盡的縹緲與詩意。從烏鎮回到中國,亦是回到精神的桃源。

  烏鎮是一個來了便不想離開的地方。因為這裏是江南啊,可不是來了一次就夠了的地方。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288 字。

轉載請註明: 烏鎮,精神的桃源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