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寨溝“療傷”3年 景區內400餘套監測設備全覆蓋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
封面新聞記者 田之路
“8·8”九寨溝地震已經過去將近三年,近日,封面新聞記者從四川省地礦局獲悉,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專項的33個大項中,已有28個大項完工。地質災害工程治理項目在汛期發揮了良好作用。截至目前,九寨溝景區沒有發生一起因地災導致的人員傷亡事件。
四川省自然資源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世界遺產九寨溝開展防治工作困難重重,但是在過去三年裏,地質工作者堅持為九寨溝“療傷”,努力把風險隱患降到最低。三年來,地質人員是如何進行地災防治工作的呢?
體 檢
全面排查“病灶”,讓隱患點無處遁形
儘管那次地震已經過去三年了,但九寨溝樹正寨村黨支部書記克格珠仍記憶猶新:“只要下雨,我就不敢睡,生怕有石頭落下。”
其實震後,不少當地居民都有着這樣的擔憂。
時任四川省地礦局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水工環勘查設計院副院長的王海波,是首批趕赴災區的地質災害應急排查工作領隊之一。
在九寨溝,王海波所在的華地公司承擔了排查中的“硬骨頭”——漳扎鎮全鎮和九寨溝景區內的荷葉寨、樹正寨等區域。
在漳扎鎮沙壩村右側山體崩塌點,他們通過無人機發現幾處隱患後,便進行“貼地式”排查。
與此同時,一場“天地對話”也在緊張進行——地質遙感中心技術人員將衞星拍攝的照片一一解譯,利用衞星遙感新技術開展隱患識別。
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遙感測繪調查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他們先用技術對地表進行“全面體檢”,然後利用激光雷達、無人機遙感技術,對高位高隱蔽性部位進行解析,相當於對疑似病灶進行“核磁共振或CT檢查”。
有了“體檢報告”和“CT結果”,王海波等排查人員就能更有的放矢地進行專項“臨牀診斷”,最終達到“區域-重點-靶心”的逐項深度調查。
療 傷
按照四川省政府此前印發的《“8·8”九寨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要求,圍繞保護世界自然遺產、建設世界重要旅遊目的地,高起點、高標準、高水平規劃建設,把漳扎鎮建成國際生態旅遊魅力小鎮。
四川省地礦局承擔了九寨溝地質災害治理的全部任務,景區內的89處應急治理工程,被分成四個標段,分別由該局下屬的華地建設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四川省地質勘察院地質工程公司承擔。
災害點以崩塌和滑坡為主,主要威脅景區公路、棧道和村寨聚集區。
省地勘院地質工程公司副總經理陳新坦言,與別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不同,這是一個位於世界級5A級景區的地質災害治理工程,其治理的質量和效果意義深遠重大。
“當時收到了一張告知書,上面密密麻麻列着施工注意事項,提醒施工中不能對環境造成破壞。”
因此,如果説以前的地質災害施工是在廢墟中重建,那麼這次的施工就是在珍寶上雕刻。
陳新説,“我們在治理過程中,儘可能地要保留一些原有的植被或者景觀。比如土方開挖的時候,我們把原有的地表的一些植被、苔蘚或者草皮放在一個地方,不破壞;等到回填以後,再把它們恢復。”
九寨溝黑角橋,緊鄰黑角橋左岸的崩塌治理工程,高度近百米,地勢險峻。陳新告訴記者,這個工程設計施工面積達2萬平方米,按照原設計需要砍光坡面的樹木,將整個坡面用主動防護網覆蓋,即用以鋼絲繩網為主的柔性網包裹在岩石上,限制危巖崩塌,保護行人和車輛的安全通行。
但是地質人員在勘察過程中考慮到該點位於雙龍海一側,如果全部砍光,整個巖面光禿禿的,會大大影響景觀,所以在前期施工方案編制中就明確了調整主動網的佈設、確保主動網施工避開樹木的措施和手段。
上四寨神山不穩定斜坡是漳扎鎮最大地質災害點,震後,這裏一片瘡痍,不穩定的落石,時刻威脅着村寨居民的安全。
而現在,一道道已經完工的被動防護網、樁板攔石牆、格構護坡,正“護衞”着上四寨村居民的安全。
7月9日,阿壩州自然資源局組織專家對治理工程一、二期進行了最終驗收工作。
專家組認為,地災治理工程質量良好,治理外觀彩繪與九寨溝當地民俗協調,既達到了防災治災的效果,又美化了當地民眾的生活環境。
目前,三期項目主體工程已完成。成效也初步顯現:多次抵禦住汛期降雨的影響和泥石流的考驗,攔蓄了大量的崩塌和泥石流衝出物,確保了溝內村寨和道路的安全。
監 測
經過“治療”,“人間仙境”正歸來: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研究院通過多源遙感監測和實地科考發現,九寨溝核心景區的植被生態景觀已逐漸恢復至震前水平。
“景觀恢復了,地災治理工程也有序完工,但這並不意味着不會再有災害發生。”九寨溝風景名勝區管理局相關負責人説,九寨溝的防災工作仍任重而道遠。
去年7月,九寨溝景區地質災害專業監測預警平台正式開始建設。
針對景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質災害的特點,平台分別佈設地表位移、裂縫變形、泥位、雨量等多種報、預警和應急服務一體化。
一張“人防+技防”的防災體系已編織成網,確保災害發生後,第一時間傳遞預警信息,讓受威脅人羣快速轉移撤離。
“一有風吹草動,我們的平台就會自動發出信息。”
今年5月的一個夜間,九寨溝一處威脅公路的地災隱患點發生小型泥石流災害,平台第一時間發出預警信號,提醒防災管理人員及時採取措施。
“災害規模很小,砂石都沒有衝到公路上就停住了。”平台建設方、省地質工程勘察院集團有限公司技術人員王蕾説,24小時緊盯着隱患點,不放過一場災害,自動化監測設備的優勢凸顯,從而保證遊客在景區能放心遊玩。
目前,九寨溝景區內已安裝400餘套監測設備,全覆蓋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以前防災都靠人,現在又多了一重技術保障,我們對防災充滿信心。”克格珠説。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