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浪】對於李光耀而言,他這一輩子風光無限,不僅成為了新加坡的國父,帶領新加坡走向繁榮富強,而且他本人還被譽為上個世紀世界上最成功的政治家之一。
以彈丸之國而能與世界競逐,李光耀此生可以稱為無憾了。然而,李光耀真的無憾嗎?其實還是有的。
1963年,新加坡併入馬來西亞,李光耀信心滿滿,準備大展拳腳。上天似乎給他開了個玩笑,僅僅到了1965年,新加坡就被馬來西亞踢了出去,李光耀夢想破滅。
這件事被李光耀認為是一生的最大遺憾,直到晚年,李光耀仍舊對此念念不忘,人生一輩子,短短几十載,錯過了就永遠錯過了。
但是對於李光耀而言,事情其實遠非被踢出馬來西亞那麼簡單,因為在他被踢出馬來西亞的那一刻,就意味着他不僅失去了馬來亞,而且他還同時失去了沙巴和沙撈越。
一分四
英國人來之前,並沒有現在版圖的馬來西亞,有的只是衝突不斷、恩怨紛爭、數量不少的地方性小國家或者土著組織,本地區在歷史上也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
和印度一樣,英國人到來後,逐漸統治了這一地區的大部分區域,西馬來亞和新加坡都成為了英國的殖民地。
至於沙撈越和沙巴,他們雖然不屬於英國政府的官方殖民地,但是卻被英國人佔據,英國人詹姆斯布魯克在沙撈越成立了布魯克王朝,而英國人阿爾弗雷德登特則在沙巴(北婆羅洲地區)成立了英屬北婆羅洲臨時協會有限公司,掌控了沙巴地區。
直到二戰結束後,沙巴和沙撈越才被英國政府管控,納入了在東南亞的殖民體系。
英國人從東南亞撤離的時候,將該地區分為了四個部分:馬來亞、沙巴、沙撈越、新加坡,彼此雖有着微妙的關係,但互不統屬。
四歸一
李光耀曾經説過,在我們這代人看來,馬來亞和新加坡就是一家人。由此就不難理解李光耀主政新加坡之後,一直持續推動着新加坡與馬來亞的合併。
為此,李光耀不僅找到馬來亞領導人東姑進行遊説,而且還發動英國人對馬來亞進行勸説,最終在多方努力下,馬來亞同意和新加坡進行合併。
但是,關於合併馬來亞是有條件的。他們要求必須把沙巴和沙撈越也拉過來,不然沒得談。所以我們看到,這四家一拍即合,完成了統一。
為何必須拉攏另外兩家,根本原因在於新加坡華人和馬來亞華人加在一起的話,人數就超過了馬來亞的馬來族,經濟上比不過華人,人口再處於弱勢,這讓馬來亞人非常擔心。所以,他們才拉攏另外兩個擁有大量馬來族人的沙巴和沙撈越。
對於四家合併,李光耀起初並沒有這種設想,而當馬來亞提出的時候,他也沒有反對,根本原因在於李光耀太自信了,他不甘於只做一個小國家的領袖,而是有着更加龐大的雄心。李光耀自認必勝,所以很痛快地就答應了。
三打一
對於馬來亞、沙巴和沙撈越,李光耀最鍾情的其實就是馬來亞,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地理位置近,新加坡和馬來亞兩者之間僅僅隔了一個柔佛海峽,相當於一條河。
二、馬來亞的華人羣體較多,當時有200多萬,而新加坡也有150多萬,兩者合併的話,華人將佔據主體。
然而,讓李光耀沒有想到的是,馬來亞的華人雖然數量眾多,但是卻沒有一個敢出頭的,普遍缺乏勇氣。最終新加坡被踢了出來。
而此前不在考慮之列的沙巴和沙撈越如今也心甘情願地和馬來亞聯合起來了。這兩個地區的華人也不少,不過比例沒有馬來亞高。
所以最終的結果就是,李光耀忙活了一大圈子,不僅沒得到任何好處,反而還造成了沙巴、沙撈越、馬來亞三個地區的合併。
如果不是出這檔子事,那麼,聯合馬來亞不成的李光耀仍舊可以退而求其次,尋找聯合沙巴和沙撈越的可能。結果,在實現更大的政治願望方面,李光耀全盤皆輸。
歡迎關注【千古浪】
謝謝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