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轉自公眾號中歐商業評論,作者24曉識,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回望封王之路,Salesforce牢牢把握住了每一個爆發節點,並結合市場特徵不斷嘗試新的變革。一路帶領CRM單一產品,從工具走向平台,走向社交網絡,如今又走向AI。巨頭正是這樣,一步步演化而來。
1996年,長了一張“硅谷最大的嘴”的甲骨文高級副總裁馬克·貝尼奧夫31歲,早早感受到了“職場中年危機”,他覺得自己似乎把大半輩子都賣給了公司,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思考未來了。
他先是在夏威夷海島上待了3個月,接着又去印度浪了2個月,期間雖然身在東方,卻心繫硅谷。回來後,他想明白了一件事:甲骨文所在的軟件行業要完蛋了。
而顛覆它的,正是當時席捲美國的最熱門概念:互聯網。貝尼奧夫有一種強烈的感受:未來,軟件不會再像PC時代那樣,部署在電腦本地,而是直接存在於互聯網上,客户可以按需使用。這源於傳統軟件行業一個根深蒂固的痛點:又貴又用不起來。
當時,即使低端軟件產品的授權費也在1500美元左右,要是加上服務支持、定期諮詢、購買硬件、人員管理、培訓等,一個供200人團隊使用的低端軟件產品,一年總花費高達180萬美元。但這些企業花大價錢購買的軟件,大多數時間都被束之高閣。
1996年,就在貝尼奧夫在夏威夷度假期間,美國一家CRM(企業級銷售管理軟件)軟件廠商Siebel成功上市了。作為這家企業的投資人,貝尼奧夫清楚,65%的Siebel軟件幾乎從未被使用過。
3年後的1999年,貝尼奧夫終於把“終結軟件業”的腦洞變成現實。這一年,他創立了Salesforce,推出了在線形態的CRM產品。
Salesforce由此開啓了一場變革——不需要本地部署的、按需使用的互聯網軟件服務,也就是後來的SaaS。如今,SaaS已是廣義雲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雲計算廠家最新一輪生態戰的重要“競技場”。
而Salesforce的市值也達到1200億美元,佔據CRM 20%的市場,財富500強公司中,有83%都在使用它。公司僱員超過3萬人,公司大樓是舊金山市最高的摩天大廈。
圍繞Salesforce建立起一個完整的商業生態,Saleforce每賺1美元,它的生態就會產生4美元。成千上萬的開發者為Salesforce平台開發app,Salesforce開發本身已經形成一個產生利益的市場。IDC預計,到2022年,Salesforce將會產生330萬個新崗位,創造8000億美元的新業務收入。
過去20年,Salesforce是如何以全新模式顛覆了傳統的軟件服務商?如何一直保持營收增長?讓我們回溯這頭巨獸的崛起之路,從中尋找答案。
01單點突破,雲端顛覆者橫空出世Salesforce將所有軟件帶入雲端的願景,是革命性的。成立以後的第一個十年,Salesforce幾乎憑藉一己之力,打造了全新的CRM產品,以及特別的商業服務模式,向市場推廣普及了SaaS概念。
20世紀90年代後期,老牌的軟件巨頭甲骨文和SAP仍在不斷鼓勵客户添加更多的功能,這也讓CRM軟件變得愈發龐大和複雜。Salesforce則高舉“No Software”大旗,向微軟、Siebel、甲骨文和 SAP 等行業巨頭叫板,開發出更加易用的產品。
這些通過雲端提供的SaaS(軟件即服務)產品,可以快速安裝,並與客户的現有系統進行集成,同時具有易於支付、運行更快等優點。
傳統的軟件工具,企業除了購買軟件本身,還需要購買、構建和維護自己獨立的IT硬件設備。SaaS的出現,為企業提供了另外一種解決方案,藉助SaaS平台,企業只需要通過網絡註冊使用帳號,並在自己的設備上進行一些簡單的設置,即可啓用所需的軟件服務。
同時,Saleforce的創新不僅侷限於產品,還有商業模式。Saleforce想讓軟件成為一種公共事業,如同電力一樣,由此啓用了簡單的訂閲式服務。在俏皮難懂的概念背後,企業服務乃至整個軟件市場發生根本性的變化——一錘子買賣的軟件光盤,變成了包月包年的SaaS服務;由專人銷售的模式,走向低成本的在線訂閲商業模式。
這種迭代不僅簡化了內部管理架構,大幅降低了服務價格,同時也將企業用户的固定資本投入,轉化為運營性的投入。
將雲服務的概念傳遞給世界,併為軟件市場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Salesforce“雲端顛覆者”的自身定位,可謂名實相符。
02平台作戰,從SaaS發展到PaaS2004年,Salesforce在納斯達克成功上市。越來越多的CRM產品進入市場,SaaS企業也如雨後春筍般,模仿Salesforce的商業模式。
資本市場開始對Salesforce有了擔憂。對於Salesforce而言,基於SaaS模式的CRM業務的想象空間,早已被充分定價,其估值倍數一直處於SaaS領域的頂端。Salesforce需要儘快找到新的增長槓桿,來證明它的未來成長性及長期盈利能力。
Salesforce選擇在三個方向下手:
一、upselling,滲透並拿下大型企業客户市場;
二、打造並擴展平台即服務,也就是PaaS生態;
三、藉助資本力量,擴充能力的邊際。
Salesforce在中小企業中建立起強大的客户基礎之後,開始重視大客户的戰略意義。由於大客户的組織結構複雜,要一口氣吃下整個銷售組織,往往會導致過長的銷售週期和更高的丟單風險,Salesforce採取了新的銷售策略:“先下單,再擴容(Land and Expand)”。簡單來説,就是先拿下大公司裏的一個小部門,用產品贏得客户口碑,再利用客户內的關係,轉介紹到更上層的負責人或其他部門,逐步吃下所有的潛在用户。比如,在與Cisco的合作中,最早只拿下了一個子部門的65個用户,隨後慢慢滲透Cisco內所有的銷售部門,將其培養成上千用户的大客户。
這個戰略不僅讓Salesforce的銷售和產品能力能夠覆蓋金字塔上層的市場,保證有更長更可持續的增長通道,還提升了Salesforce的整體投資回報率。因為大客户的ARPU,也就是每用户平均收入,更高,流失率更低。
與此同時,為了滿足大客户的多樣化定製需求,Salesforce開始搭建PaaS平台。開發者可以基於Salesforce開發定製應用,並在核心社區銷售自己開發的應用產品。這反過來又增加了Salesforce產品的價值,使得其生態系統更具吸引力。
Salesforce還通過投資併購,將不少頗具潛力的SaaS公司收入麾下,繼而在自己的產品組合中進行重新定位,將自己的核心產品擴展到CRM之外的領域。通過提供更多的雲產品,比如客服支持工具和協作工具,Salesforce撒下了一張更大的網,將更多的用户帶上平台。
鎖定大客户頭部市場、依靠資本力量進行併購整合、藉助平台能力的雙邊效應,多管齊下的Salesforce,就這樣推動了估值從百億向千億美金的突破。
03AI賦能:打造完整生態在行業後輩與傳統巨頭輪番衝擊的雲市場中,Salesforce的王權是否依然穩固?
Gartner 在CRM市場分析報告中提出:分析、機器學習和AI是CRM未來的發展方向,將在未來三年內徹底改變CRM。期待王權再續的Salesforce,開始向AI出擊,以奠定領先根基。
2017年,Salesforce推出AI產品Einstein,這是CRM領域首款全面AI產品,讓CRM出現了本質改變。過去都是“人為系統服務”,需要人不停地向CRM中輸入數據。而今天Salesforce的CRM,是直接從社交網絡中抓取各類數據,生成圖表,反向驅動銷售工作,不再需要錄入數據,而是與社交網絡中的客户交流後,系統自動輸出圖表。
Salesforce由此邁入大數據的新階段,以大數據為基礎,讓AI為企業賦能。比如,Salesforce Einstein具有以下特性: 一、數據就緒,無需準備數據或管理模型,只需將數據放入 Salesforce 即可;二、建模就緒,多租户自動機器學習,意味着將為組織自動匹配恰當的模型;三、生產就緒,無需開發運營,屬於同樣可信賴的Salesforce平台,具有模型管理和監控工具。
憑藉全面AI產品Einstein,企業客户可升級為AI優先的公司,提高智能化程度,並更好地預見客户需求。美國銀行已經部署了Salesforce Einstein功能,把Einstein推廣給全公司2000名面向客户的財務顧問,希望能夠“大規模提供個性化服務”以及“創造具有差異化的客户體驗”。
********
在Salesforce成立的第一個10年,也就是1999-2009年,SaaS是一種尚未完全驗證的商業模式,但Salesforce通過不斷探索,打下了主業基礎。這讓Salesforce穿越了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和2008年的金融危機,並在2010年市值突破百億美金,第一次成為受到資本市場認可的大市值公司。這個階段的成功,主要是由“新產品模式 新商業模式”奠定的。第二個十年,Salesforce開啓外延式戰略,圍繞產品和技術兩大邏輯主線進行併購,綜合實力持續增強。
回望封王之路,Salesforce牢牢把握住了每一個爆發節點,並結合市場特徵不斷嘗試新的變革。一路帶領CRM單一產品,從工具走向平台,走向社交網絡,如今又走向AI。巨頭正是這樣,一步步演化而來。
本文為專欄作者授權創業邦發表,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文章系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繫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