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北京4月29日電通訊:快速且開放——拉美抗疫人員眼中的中國技術
新華社記者
“如果沒有這項中國技術,醫院可能被大量無需住院的病人擠滿,甚至可能已經崩潰了。”厄瓜多爾基多南部醫院院長達尼洛·卡爾德龍對來自中國的新冠肺炎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讚賞有加。
3月18日,厄瓜多爾確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不到三週,這套由華為公司聯合華中科技大學與藍網科技共同開發,整合了雲計算與人工智能技術的輔助診療系統便漂洋過海,“進駐”卡爾德隆所在醫院。
據卡爾德隆介紹,在疫情暴發初期,由於缺乏對病毒的瞭解以及檢測能力有限,區分普通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和新冠肺炎患者非常困難。“這套系統來得太及時了。”
系統內置了4000餘例新冠肺炎及3000餘例普通肺炎的醫學影像資料。卡爾德隆説,這套系統藉助人工智能技術將疑似患者的肺部CT影像與中國提供的大量數據進行比對,可以區分不同類型患者,準確率很高。
除厄瓜多爾的兩家醫院外,墨西哥、哥倫比亞、智利、巴拿馬等拉美國家的多家醫院也先後引進了這一系統。
智利聖地亞哥公共緊急救助醫院放射科主任克里斯蒂安·佩雷斯認為,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快”和“簡”為醫護人員節省了大量時間和精力。
“操作起來相當簡單,只需要一兩分鐘,它就能完成信息處理,並顯示具體病灶位置和患者感染新冠肺炎的概率,”佩雷斯説,“如此快速的檢測,為醫生爭取了更多做決策的時間。”
佩雷斯非常慶幸可以使用這一中國技術。隨着疫情不斷蔓延,等待接受檢測的疑似患者數量不斷上升,這令他們的工作壓力倍增。
“每個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果患者不斷增加,我們總會遇到撐不下去的時候,”佩雷斯説,“但這一工具可以24小時不間斷運行。”
在巴拿馬抗擊疫情專家組成員何塞·克羅斯頓看來,這套人工智能輔助診斷系統的另一項優勢在於“開放”。
“它具有很強的兼容性,可以接入我們所有現有設備,其他技術往往要求購買同一品牌的全套設備才能使用。”克羅斯頓説。
據華為全球公共及政府事務部副總裁吳曉亮介紹,除了提供人工智能輔助診療系統外,華為還向疫情嚴重的拉美國家捐贈了遠程視頻會議系統、大屏終端、平板電腦等通信設備和產品,並盡全力保障網絡暢通。
“在拉美,疫情導致遠程醫療、遠程辦公、遠程教育等需求激增,這對各國網絡造成了巨大壓力。面對這一情況,華為和當地運營商積極應對,努力保證現網正常運行。”他説。
藉助通暢的網絡服務,中國醫療專家與拉美地區多個國家舉行了雙邊視頻會議,還舉行了地區性視頻會議,介紹中國疫情防控經驗。
目前,拉美疫情仍處於爬坡階段,尚未見頂。截至當地時間27日,拉美地區新冠確診病例已逾17萬,僅過去一週便增加了近7萬例。泛美衞生組織主任卡麗薩·艾蒂安預計,4月底或5月初,拉美地區將出現大量感染和死亡病例,部分國家的公共衞生系統或將“不堪重負”。
為幫助拉美國家渡過難關,中國各級政府與企業機構捐贈了口罩、檢測試劑、呼吸機等物資。
“在中國疫情防控工作中,高科技的運用發揮了重要作用。抗疫需要全球合作,幫助別人,就等於幫助我們自己。”吳曉亮説。(執筆記者:朱雨博;參與記者:郝雲甫、尹南、蘇津、吳昊、高春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