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在位於杭州市石橋路357號的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頻頻有一羣神秘人出入,他們總是戴着防護鏡、口罩,從車上扛下一些大型裝備搬進企業車間,每次都來去匆匆。
“‘急救車’來了!我們的裝備有救了!”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的員工看到這羣神秘人,揪着的心總算放下了。
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工業汽輪機,應用於大型石化、電力、冶金等重化工領域,是一種將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關鍵裝備,為大型裝備提供驅動力,被稱為裝備製造業“發動機”。但是這種汽輪機轉子、葉片的表面特別容易磨損、水蝕失效。特別在疫情期間,設備經過長時間停機,復工後出經常出現“趴窩”現象。汽輪機一旦損壞就會導致整個裝備停機,直接使一整片生產產能停止,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
“我們一直以來和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先進製造研究院合作,由他們的專家教授團隊利用激光科技成果,為我們搶修汽輪機。但疫情期間他們都沒開學,一旦我們的汽輪機損壞停工,損失不堪設想。”杭州汽輪機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葉鍾説。
疫情期間,企業已經陸續復工復產,但高校還在封閉狀態。浙江工業大學激光先進製造研究院院長姚建華教授當機立斷——“把搶修設備搬到企業車間,把研發實驗室搬進企業現場。學校沒有正常開放,但我們可以走出去,走進企業去服務!”
短短几個月內,團隊攻關了汽輪機轉子的激光現場再製造技術。疫情期間,姚建華團隊走進企業,與企業技術人員溝通交流,根據企業技術難題和需求,開發了適用於能源動力裝備大型關鍵部件的激光現場再製造技術。如汽輪機核心部件轉子損壞了,若更換轉子時間短則2月,長則半年,而停機每天的損失就得上百萬。因此,現場修復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企業希望搶修期越短越好,需要與時間賽跑。我們的醫生在抗疫一線與時間賽跑,搶救患者;科研工作者也在企業現場與時間賽跑,將“移動的急救車”開進企業車間,“搶救”工業汽輪機的核心部件。這個團隊由專業的教授、博士組成,猶如經驗豐富的醫生一樣,把激光這把無形的手術刀,在最短的時間能使“患病”的汽輪機轉子、葉片起死回生。傳統的工藝修復通常需要7個工作日以上,團隊技術能將修復週期縮短至1-2天,因此每一次對這些部件的“搶救”能為企業挽回千萬級的損失,保障疫情重要裝備物資的生產。
本端記者瞭解到,姚建華團隊已經與杭汽合作了近20年,利用科研技術提高了汽輪機運行的可靠性和穩定性,產品性能甚至超過國外的產品,經激光處理的汽輪機葉片已佔全國85%以上的份額。在這合作的20年間,校企合作共同攻關了許多重大科技項目,並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等多項獎勵,在校企合作、科研成果轉化等方面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來源:浙報融媒體】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