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新一代移動通信技術,5G正在開啓萬物互聯的新時代。構建全球互信的5G技術標準體系,已成為產業界的共同目標。過去一年,進入5G商用元年的中國,在5G核心技術研發和標準制定中取得突破性進展終端廠商之一vivo,更是在標準化工作中處於領跑者位置。
向3GPP標準化組織提交5G提案超3500篇、累計申請5G發明專利2000餘項、推動5G終端多項技術研究併為其發展奠定堅實基礎……一項又一項輝煌成就背後,是致力於中國智造、默默奉獻的先鋒科技企業,更是其旗下執着於標準化研究、光芒閃耀的5G青年團隊。
打造行業人才基地,持續構建一流成長平台
2017年初夏, vivo通信研究院迎來第一批學員——12名剛剛畢業的大學生,他們將作為5G標準化研究的培養對象,開始全新的學習和生活。
通信技術創新和標準化研究,是業內公認的、需要長期學習和技術積累才能顯效的工作,培養剛畢業的大學生,無疑需要付出極大的時間和人力成本。因而,許多公司追求“性價比”,更願意招收成熟人才。
vivo卻沒有這樣做。當時的vivo通信研究院,剛剛成立不到1年,行業專家人數規模並不大,為什麼要吸收這麼多“新人”加入?
“我們這個集體,是跟整個國家移動通信技術發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vivo通信研究院深圳研究中心負責人張晨璐記得,當初做這個決定,vivo的思慮十分長遠,“大家都認定:3G突破,4G同步,現在到了5G時代,是時候由中國來引領世界通信技術發展了。”
從跟隨到引領,vivo深諳一個準則:創造未來,要靠積累和沉澱,更要寄望於年輕力量。標準化研究門檻高,人才難求,如果沒有企業機構來培養新人,行業就要走向沒落。
這是一條難走的路,更是關係到國家通信產業興衰的必由之路。幾番探討考量之後,vivo決定成立通信研究院,除了廣招行業一流人才,還積極吸納優秀應屆生,以老帶新,為國家通信技術創新和標準化發展培養新生力量。
一切從零開始,困難重重。應屆生培養是研究院工作的重心,但大學資源集中在深圳,成熟人才則多在北京,研究院就建立雙導師制度,每位學生在兩地都有老師及時響應、協助指導;每一名應屆生接受水平、性格特點都有不同,導師們為其制定了專屬的成長線路和技術線路,執行三個階段長達三年半的培養跟蹤;標準化研究沒有前沿經驗可以借鑑,張晨璐甚至與團隊成員共同完成了一本教材,這一名為《從局部到整體:5G系統觀》的書籍,不僅為研究院的人才培養提供了指導,還入選了“十三五”國家重點出版物……
三年風雨征程,研究院規模初現,一批又一批標準化人才快速成長走向國際標準化舞台,老、中、青構成的人才梯隊,讓健康而持續的研究成為可能。“我們是在為產業、為國家培養人才,這考驗的是一個企業的‘耐力’,也是一個企業的眼界和胸懷。”張晨璐説。
日益成熟的專業人才隊伍為5G標準研發提供了堅實支撐,當前vivo通信研究院正在緊鑼密鼓地開展5G後續版本的預研和標準制定工作,積極牽頭推動關鍵項目,為全球5G標準化進程貢獻力量。
儘管6G研究尚處於探索階段,截至目前vivo已經參加了行業發起的B5G/6G專題討論,並還將繼續積極參與業界組織的6G相關議題交流,與國內外高校展開緊密合作,深入開展6G技術研究,推動下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創新發展。
實戰培養“年輕榜樣”,中國力量閃耀世界舞台
出生於1993年的梁冬始終記得,2018年初,出現在3GPP標準化組織會議上的自己,是整個會場最年輕的參會代表。
面對來自世界一流企業、不同膚色年齡的面孔,梁冬有點緊張,但又特別激動和自豪。“我當時畢業回國還不到一年,會場上其他的參會者,至少都有十幾年的通訊工作經驗,能跟他們一起討論問題,是很受益的。”
這是vivo的大膽之處,更是獨到之處。對於標準化研究來説,參與國際高規格會議,是極為難得的增長見識、學習鍛鍊的機會。但是,出國參會費用高,沒有經驗的年輕人在真正成長起來之前,參會輸出的效果難以得到保證。因此,許多公司派出的都是有豐富工作經驗、相對成熟的員工。
vivo的年輕人,則從起點就獲得了世界一流的平台與機遇。2017年起,vivo開始有計劃、有步驟地選派年輕的研究員參會。臨時參會、試行常規參會、常規參會……不同形式、不同力度,但參會的機會總是能出現在年輕人眼前。據統計,2017/18屆的大學生中,有多達30%的成員,在常規參會中得到鍛鍊。
5G標準化是信息通信領域世界頂級的科技 “競和”,與全世界一流的資深專家對話與碰撞,讓這些年輕人快速建立清晰的目標,對這項工作充滿熱愛,也找到差距和方向,更找到自豪感。
“最開始還會有緊張感,但當你代表中國的企業去發言,去推動提案,去表達觀點,那種強烈的自豪感,是很難用語言表達的。”梁冬説,每一次參會,都是一次快速的成長:作為前台骨幹,獨立承擔某一項技術方向的向外推動,感覺就像是一名推動標準的前線戰士,要有衝鋒的勇氣,更要有戰略決策的智慧。
很多人在參會中習得了經驗,也提升了技術、語言和溝通的能力,“當你能夠面對來自全球數百名技術專家,有理有據地呈現並論證vivo支持技術的優越性,並最終得到認可時,你會覺得非常驕傲。”梁冬説,“那是作為vivo代表的驕傲,更是作為中國代表的驕傲。”
實戰當先,是vivo青年力量培養的重要原則之一。除了參加國際會議,vivo還將優秀的大學生任命為內部項目的項目經理,從研究、管理、計劃和執行多個層面全方位地鍛鍊能力。截至目前,已有43%大學生作為項目經理,牽頭內部研究。
發力全球“標準戰場”,對標未來打贏科技擂台
朝氣蓬勃,不僅是vivo前台隊伍的特徵,除了年輕化的參賽代表,埋首於後台工作的研究骨幹與仿真骨幹中,同樣不乏青年力量。
張晨璐坦言,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年輕人點滴的成長,都傾注了全公司的心力。初期時,很多年輕人只能做一些輔助性的工作,如果算上導師帶隊伍所花費的時間與精力,有時甚至會成為一種“負擔”。
“但我們確信,這是必經的過程,成長會有陣痛,也一定會結出碩果。”張晨璐説,在這個過程中,研究院特別注重營造輕鬆、愉快的工作生活氛圍,讓初出校園的年輕人迅速融入集體,在組織的關懷中成長起來。
從事仿真工作的姜衞,剛畢業時是不折不扣的技術“極客”,喜歡研究電子產品,大多數時間與自己相處,面對不熟的人習慣沉默。進入研究院後,導師會經常找他談心、聊天,無論遇到什麼難題,都會付出巨大精力,第一時間進行協助、響應;團隊會組織活動,大家一起徒步户外、吃自助、看電影;辦公室裏有咖啡機、電冰箱,也有照片牆,記錄下成長的點滴。
“有團隊支撐着你,不僅讓你感覺温暖,在技術上也會更加自信。”姜衞説,就是在這樣的集體生活中,自己快速地完成了從學生到工程師的轉變。如今,他已經是團隊驗證技術可行性和優越性中的仿真骨幹,被剛入職的年輕人視為標準研究的幕後英雄,更是學習的目標和榜樣。
同樣年輕的劉思,是團隊中為數不多的女性成員。“學生時代,我不太習慣主動表達想法,但三年vivo生活改變了我。”劉思説,女性導師的榜樣力量、平台包容共生的工作氛圍,深深地影響着自己,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歷練。
與姜衞、劉思一樣,一批又一批的年輕人,在研究院中成長起來,成熟起來,成為項目經理、團隊骨幹、標準化研究的中堅力量。
蓬勃的青年力量也助力vivo在5G時代築起牢固的競爭壁壘。依託5G標準制定工作的投入與成果,vivo成為5G商用的積極推動者。自去年6月工信部正式發佈5G商用牌照以來,vivo相繼推出了多款5G商用手機,逐步建立起一支覆蓋2000元-6000元全價位段的“5G艦隊”,大力推動5G手機普及。儘管2020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中國手機市場帶來了不小的衝擊。vivo在短時間內加快恢復產能,從3月下旬開始5G手機日產能已突破10萬台。
“他們是研究院團隊進步的見證者和貢獻者,也是中國5G標準化事業的親歷者。”張晨璐説,這些在5G演進的標準戰場上成長起來的年輕人,未來還將成為6G標準戰場上的主要擔當,向世界展示中國的科技力量。“vivo要做的,就是成為青年戰隊成長的土壤、基石和動力。”
注:除張晨璐外,其餘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