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企:給巴鐵捐口罩機後 還想幫他們建智能工廠

  疫情是不少傳統產業升級和新業態發展的催化劑,蘇州迅益科系統科技有限公司的總經理覃平接受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採訪時表示,無論從國內還是國際角度,智能製造行業機會都還是蠻多的。

  新冠肺炎疫情之前,蘇州迅益科公司主攻智能製造。“本身設備類產品的就是我們的強項。我們以前只是對口罩機有研究,但因為以前需求量不大,沒有具體去做。在疫情開始後,很多客户來找我們求助,我們就開始正式啓動口罩機項目。大概2月20號啓動,3月2號左右,我們就做出了第一台口罩機。”

  

  圖為迅益科公司的口罩生產線 由蘇州迅益科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覃平表示,在用科技創新為企業創造利潤和價值的時候,他們也希望能夠做回饋社會。“湖北疫情爆發時,我們向湖北捐了一些口罩。後來國外疫情開始大面積爆發,我們一開始也是想捐些口罩。但我們企業本也不是生產口罩的,那時口罩也很難買,我們就決定捐個口罩生產線。”覃平説。

  今年三月,迅益科向巴基斯坦捐贈了2條全自動智能口罩生產線。“捐太遠的國家也不方便,巴基斯坦是離我們比較近,也是關係比較好的國家之一,考慮到以後有機會可以去做一些溝通交流,就選擇了(捐助)巴基斯坦。”覃平告訴記者,完整的口罩生產線涉及的東西比較多,除了口罩機本身,還有消殺系統、包裝系統以及其他輔助的設備。“我們起初考慮的是捐一個完整的、全自動的(口罩生產線),但考慮到巴基斯坦本身沒有口罩產業,所以後來我們移交了相對比較容易操作的半自動設備,至少能保證能馬上生產出口罩。”覃平告訴記者,全自動口罩生產線對工人的技能要求比較高,設備拆開運過去後還要進行組裝,過程很複雜。“半自動的生產線只需要多一些人工就可以,產能雖不如全自動的高了,但如果工人能夠熟練操作,我們捐贈的這兩條生產線每天生產10萬片口罩應該是沒問題的。”

  “捐贈是我們自發的,當初也是通過一些關係聯絡到了巴基斯坦駐華大使館的秘書,一交流他們説蠻好。巴基斯坦確實沒有口罩產業,首先好像他們原材料,包括無紡布的產業都沒有,更不要説口罩機了。”由此記者還問及了原材料的問題的解決,覃平説:“我們也有給他們聯絡一些企業,好像後來落實了,其他企業也是通過捐贈的形式(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口罩原材料)。”

  

  圖為覃平在巴基斯坦大使館 由蘇州迅益科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覃平回憶道,捐贈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尤其是物流方面,不知道是應該發成都還是發北京。“後來在政府的幫助下發往北京,統一由友好協會負責,將我們的口罩機和其他公司的捐贈物資一起通過專機運過去了。”

  對於接下來公司和巴基斯坦的合作,覃平做了一個初步的打算,“那天在巴基斯坦駐華使館,我們也跟他們做了交流,希望幫助巴基斯坦建一個口罩智能工廠。因為本身我們做智能製造,以做智能工廠為主的。另外考慮到巴基斯坦在中國有很多留學生,也聊到是不是可以讓這些留學生到我們企業來做一些定向的交流,包括在智能製造人才的培訓、技術交流方面都想做一些合作。”

  

  圖為巴基斯坦駐華大使與覃平等的合照 由蘇州迅益科系統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覃平認為智能製造行業還是要以人才為主,“我們企業原來人數不是很多,我們是原定的目標是今年超過110人。”覃平説,“另外,今年的產值希望能夠突破兩個億。在科技創新方面,專利申請數量目標是80個,首台套申報實現三個以上。這幾個目標現在看來應該都沒有問題。”

  “疫情剛爆發的時候,我們還是比較悲觀的,但是隨着疫情逐漸得到控制,我們也看到了很多商機。在國際層面,這是一個全球經濟的重組,本身我們的定位也是全球性的,所以這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另外,我們國家去年也提出新基建,本身智能製造也是新基建中很重要的板塊。我們在智能工廠的建設、私人定製、工業互聯網數據採集方面非常有經驗,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機會。”覃平分析道。

  “我們現在除了口罩機,我們還在做一些生物製藥領域的一些智能裝備,包括我們節前也有做一些視覺檢測方面的一些裝備,現在剛好疫情過後,訂單都來了,所以説我們現在整個又在確實比較忙,都在趕貨。”“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這是亙古不變的道理。疫情後,公司彷彿被打通了任督二脈,覃平表示未來可期。“我覺得從我們企業機會還蠻多的。再加上我們國家的一帶一路政策(扶持),肯定會走得更快。”(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鞠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15 字。

轉載請註明: 中企:給巴鐵捐口罩機後 還想幫他們建智能工廠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