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5月21日電 (記者 孫自法)國際學術期刊《自然》最新發表香港科技大學範智勇教授為通訊作者的一篇納米科學研究論文,描述了一種模仿人眼結構的人工眼,該仿生眼有可能實現高水平的圖像分辨率,有望應用於機器人和科學儀器中。
仿生眼藝術呈現圖。(作者:Yaying Xu,版權歸屬:oFantastic Color Animation Technology Co., Ltd) Yaying Xu 製圖 攝
該論文稱,人眼具有視場寬、分辨率高以及對光高度敏感的特點,這一切都源於半球形的視網膜和大量的視細胞——每平方釐米約1000萬個。模仿這些特點來創造人工仿生眼是機器人領域的一個焦點,對於開發視覺假體裝置具有重要意義,但視網膜的形狀和構成使人工視網膜的製造頗具挑戰性。
範智勇及同事在論文中展示出一種新設計:一種半球形的人工視網膜包含了緊密排布的鈣鈦礦光敏納米線,模仿人眼的光感受器。其中,鈣鈦礦是一種頗具潛力的太陽能電池材料。他們的研究表明,這種裝置可以通過重構人工眼觀察到的圖片(字母“E”“I”和“Y”),“看見”對象。
論文作者指出,這個模仿人眼是一種概念驗證裝置,分辨率不高,因為納米線陣列僅有100個像素(1個像素有3條納米線)。不過,他們認為,該新設計有望實現比人眼更高的分辨率,因為將納米線密度提高到人眼光感受器的10倍以上是有可能實現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