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新技術將顛覆中國教育以知識記憶為主的教育模式優勢嗎?
的確,無論是學習時間還是作業量,中國學生都遠超世界平均水平。在掌握基礎知識量這一維度上,中國學生相比絕大多數國家也都具有一定優勢。但在創新能力上,中國學生與發達國家學生相比,還是有一定差距。
這是因為知識存儲量只是創新的一個基礎維度,創新還與好奇心、想象力、思維邏輯等維度相關。一個人如果花了過多的時間在基礎知識記憶儲備上,壓抑了好奇心,犧牲了想象思考的時間,擠佔了興趣的空間,缺乏自主思考和想象驗證等,創新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帶來了一場新的機器智能革命,機器會通過反覆學習獲得知識學習、記憶以及推理的能力,這將為目前中國的教育發展帶來新視角。一個人能記住非常多的基礎知識固然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但是考慮到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如何去更好地分配時間,保持好奇心和想象力,深度思考,創造更大的價值,就變成了一個約束條件下的最優化問題。現在人工智能技術會給其中一個約束條件帶來變量,那就是學習基礎知識的時間,一些本來需要死記硬背的知識,可以外掛到人工智能知識系統,將更多時間留給創造性的思維。假設我們在思考一個天體物理問題時,需要用到宇宙速度值,之前可能需要花很多時間記住第一宇宙速度、第二宇宙速度這些基礎知識點。而人工智能技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將人的記憶外置。一個專業的知識系統可以準確回答這些知識。我們用到這個值的時候,可以從人工智能知識系統現用現取。
哪些必要的基礎知識是創新的基本要素,需要我們去學習記憶;哪些知識適合現用現取,外掛給人工智能知識系統,這是一個複雜的綜合性問題,涉及教育、神經生物學、心理學、人工智能等綜合學科,目前在這方面還沒有成熟的研究和結論,還需要不斷地假設驗證。但是相信在理論和實踐的交叉驗證下,一定會找到一個最優點,即使是在尋找最優點的路徑上,也會給現在的教育模式帶來新思考。
至於人工智能知識系統能以什麼形式存儲多少知識,以什麼方式進行有效人機交互,從而實現機器輔助或人機協作的功能,這在更大程度上是一個技術問題,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在定義明確、任務規範的情況下,在可見的未來,人工智能電子助理甚至電子專家可以實現一些基礎性知識的記憶,甚至基於基礎知識的多步推理,從而將人更歸還人本身,拿更多的時間來觀察這個世界的微小之處,想象這個宇宙的浩瀚無邊,探索改變世界的方式,追求人生的意義。
中國自古就有重視教育的優良傳統,現在有對人工智能技術的深刻理解與高瞻遠矚,有行政體制優勢以及龐大的羣眾人口基礎,在這樣一個發展的黃金時代,人工智能技術結合教育和學習範式的探索,中國非常有希望走在世界前列。(作者是中國人工智能學會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