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中國工人一年幹7千小時,攻克西方絕密榮獲科技獎,國家:重用

由 夏德才 發佈於 科技

科技就是第一生產力,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西方國家都把發動機技術當成絕密,不願與其他國家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我國以前因為沒有成熟的發動機技術,在飛機領域和西方國家進行貿易的時候非常被動,尤其是在價格方面經常吃虧。
我國一直在努力研發屬於自己的發動機技術,儘快擺脱西方國家的制約。而真正解決這個問題的人,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中國小夥。他叫洪家光,出生於1979年,原本只是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裏的普通工人。
洪家光的家庭條件非常的困難,他從從小就幫家裏幹農活。初中一畢業就進了技校,希望能夠儘快學會一門技術,好進入社會找一份穩定的工作,從而減輕家庭的負擔。洪家光上技校的地方,離他家非常遠往返要四個小時。其他乘客都在車上昏昏欲睡,洪家光卻在車上用工讀書。
洪家光利用做公交的時間,自學了了4本技術型的書籍。畢業的時候,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進入了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公司第58車間。洪家光剛進公司的時候,他所在的廠房又小又破,他蝸居在車間裏根本見不到飛機,只是在工位上日復一日的重複性工作。
洪家光沒有家庭背景,也沒有高效的文憑,因為車間裏重複性的工作,他變得非常的迷茫,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義。後來洪家光認識了一個老師傅,他醒悟了一個道理。以後的社會分工會更加專業,更加精細,只要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就能有出頭之日。洪家光的精神狀態煥然一新,他的工作態度變得非常積極,經常加班加點搶着幹活,一年下來別人的工時最有4000個,而洪家光這裏足有7000個工時。
高強度的工作,讓洪家光對飛機的發動機,有了遠超常人的理解。洪家光鑽研了五年,掌握了西方國家視為絕密的航空發動機機密磨削技術,讓我國的發動機技術迅速走向成熟,還獲得了的國家科技獎。洪家光這項技術讓我國結束了進口飛機的歷史,他本人也因此得到了中央的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