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匯天眼APP訊 :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谷島財經
滴滴推出了地圖業務——高德和百度背後起了一陣涼意。
據報道,滴滴 6.0 版本中,滴滴推出了地圖和基於地圖的導航業務,目前在深圳、成都等城市上線,還沒有推廣到全國。
在此前,滴滴導航功能一直內置於司機端,但沒有對外開放。
如今,在成都打開滴滴,可以看到,“ 導航 ” 欄目的左下角,“ 滴滴地圖 ” 的字樣顯著,取代了原來滴滴的 “ 御用軟件 ” 高德。
體驗發現,目前,滴滴地圖的很多功能與高德相差不大:同樣可以探路、規劃導航路線等等,甚至地圖色調和外觀也大同小異。
然而,很多細節上,滴滴暫時沒有高德地圖用户體驗好。比如,滴滴導航街道數量沒有高德多,在導航線路解釋上也不如高德細緻入微。
而據相關報道,“ 滴滴地圖 ” 日後可能推出獨立的 App:這意味着滴滴地圖在精細度上很可能更進一步,也不排除繼續推出目前沒有的步行導航等功能的可能。
梳理分析後不難發現,滴滴推出地圖目的不外乎是兩點:狙擊高德地圖,助力自動駕駛。
滴滴為什麼推出地圖
事實上,滴滴這種打車軟件和高德、百度這種地圖軟件,本是上下游的關係:地圖軟件給打車軟件提供底層技術的支持。然而。近幾年,彼此都不甘心被對方分走一半羹,二者都躍躍欲試,不斷擴展自己的邊界,並蠶食對方的領域。
首先,做地圖的軟件正企圖在本地生活這塊撕開一個口子。
拿地圖行業的巨頭高德來説,高德正從傳統的地圖商轉型為出行平台。
高德從 18 年升級為一站式全域出行服務平台後,19 年繼續加碼,曾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出行服務是 高德地圖 19 年的 1 號工程。"
而 18 年 9 月,高德地圖聯合國內 27 家網約車平台共同推出 “ 敢坐敢賠 ”,本質在於強化其出行平台的屬性和定位。雖然強調和滴滴仍然是合作關係,但在滴滴並沒有出現在這份名單中,換句話説,雖然明面上並沒有説,但高德滴滴實質在當時已經開戰。
高德希望在運力上和滴滴一戰,將地圖變成打車軟件,一方面是先發優勢,另外一方面也是基於阿里戰略的考慮——阿里雖然投資快的,但最終失去了滴滴,隨後又投資了 T3,但仍然缺乏一個在出行方面有分量的牌。
總結就是高德以流量入口作為定位,然後再深度綁定阿里,在不同場景下做轉化。
而滴滴等出行軟件也不甘示弱:開始加碼全出行服務,開發全出行功能,向上遊,也就是地圖 APP 可以提供的服務滲透。
滴滴不斷推出公交業務就是最好的一個信號。比如近期,滴滴和南通公交合作,推出了在滴滴上預約公交車的模式:
打開 “ 滴滴出行 APP- 公交 - 動態公交 ” 或 “ 滴滴動態公交 ” 微信小程序,輸入目的地,確認行程信息,點擊 “ 確認 ” 發起預約,拼成後,支付成功即完成預約。
而在此之前,滴滴就上線了公交換乘查詢。再往前的 2018 年,滴滴在南京、青島等地和公交公司合作,推出滴滴公交——可以通過軟件預約公交。
除了地圖業務,滴滴還在租車、買車業務上繼續加碼。近日,有報道稱滴滴出行推出 “ 買車服務 ”,合併了原有的租車服務。用户只需點擊在 APP 首頁上方導航欄中的 “ 租買車 ” 即可進入購車界面。目前,已經在杭州、三亞、海口等十多個城市開始試點。
可以看到,滴滴不甘心只做一個打車軟件,而是想從打車軟件擴展到 “ 全出行 ”,包攬用户出行方方面面的需求:正如今年 4 月,滴滴 CEO 程維提出的 0188 戰略中,其中的一個 “8” 意味着在國內全出行滲透 8%。
而高德、百度一直虎視眈眈的本地生活領域,滴滴也同樣想分一杯羹:2018 年 3 月 6 日,滴滴外賣宣佈首批上線無錫、南京、長沙、福州、濟南、寧波、温州、成都和廈門 。
雖然在 2019 年,滴滴外賣黯然收場,僅僅 10 個月,整個滴滴外賣的業務都陷入了關停之中。但從中,我們仍然能管窺滴滴在本地生活領域的野心。
此次滴滴推出地圖,更是滴滴高調向高德、百度等地圖軟件宣戰: 彼可取而代之。"
可以看到,滴滴等打車軟件和高德等地圖軟件已經在不斷擴展邊界的過程中,走到了 “ 狹路相逢勇者勝 ” 的局面——遭遇戰一觸即發。
當然,滴滴推出地圖,不止是向高德和百度宣戰這麼簡單,還有別的考量:和滴滴的自動駕駛等業務形成聯動。
早在 2017 年,滴滴出行就成立了一家地圖公司,並申請了一個在業內分量極大的甲級測繪資質。有了這項資質,意味着獲得了導航地圖採集生產的許可——其和汽車強相關。
據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公示,滴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提交了導航電子地圖製作的甲級測繪資質申請,審查意見已經在 2017 年 10 月 30 日完成公示。隨後的 10 個工作日內,滴圖科技就可以獲得測繪資質證書。
滴圖科技成立於 2016 年 02 月 25 日,是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滴圖科技的註冊資金為 500 萬人民幣,公司法人代表是滴滴打車的聯合創始人 &CTO 張博。
為什麼滴滴這麼早就已經在佈局地圖,助力自動駕駛?誠然,滴滴自動駕駛作為世界上唯一擁有千億公里數據的自動駕駛公司,已經積累了大量數據:滴滴日均訂單為數千萬單,每年可以提供近 1 千億公里的場景。
然而,現實路況永遠更為複雜,滴滴如果不自己推出地圖,在自動駕駛上要依賴高德等,向其購買更長尾的數據。如果自動駕駛想在未來投入使用,那麼一個精準、高度發達的地圖和在此之上的導航不可或缺。
而滴滴地圖的推出,是 “ 一魚兩吃 ”:不僅制衡高德等軟件,也能為自動駕駛保駕護航。
所以説,滴滴已經通過縱向深挖自動駕駛領域的細分需求,開始撬動的橫向的產業鏈佈局,並有可能在未來與地圖形成協同:多個業務如果配合得好,很可能相互賦能,擴大未來的想象空間,形成 1+1>2 的效果。
不止是自動駕駛:滴滴地圖作為一個可以給各項業務支持的底層技術,後續在外賣等本地生活服務領域,也會大大增強滴滴的自主性,繼續擴展邊界。
除了這些考量,地圖行業本身的前景也充滿誘惑:具有激烈的競爭,同時又給了玩家充分的想象力。
地圖行業大變局:激烈的競爭和想象力並存
事實上,2019 年以來,過去更傾向 “ 悶頭幹大事兒 ” 的地圖開始頻頻對外 “ 秀肌肉 ”,競爭更加白熱化,同時,新玩家也不斷入局。
為什麼地圖會在這兩年成為一個香餑餑?
首先,地圖產品比較特殊,它有着極強的工具屬性和高用户粘性,並且用户的依賴性非常強,是一個重要的流量入口。據艾媒諮詢的數據,預計 2020 年中國手機地圖用户規模會達到 7.68 億。
對於滴滴這種出行平台來説,“ 按下葫蘆浮起瓢 ”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是出行領域的常態,所以一直有後來者不斷入場。這對於業務單一的平台而言無疑是進一步拉長盈利預期。所以,找到新的增長點,佔據別人沒發現的流量窪地,從而形成護城河成為當務之急。
其次,地圖在本地生活領域的可能性,也給了玩家充分的想象力。
在前幾年時間裏,地圖被認為是移動互聯網入口,於是大家紛紛把它作為入口產品來對待,阿里、百度、騰訊也在這時開始發力。但隨後大家發現,O2O 浪潮來了之後,地圖紛紛上馬本地生活服務,企圖在本地生活這塊撕開一個口子。
更重要的是,地圖雖然本身只是一個工具,也沒有多少商業化的空間,然而地圖的戰略價值非常大,擁有無限潛能,涉及無人車、自動駕駛、車聯網等等。2019 年以來,高德、百度等巨頭的動作,某種意義上就體現了對地圖可能性的認知。
拿百度來説,在 AI 地圖領域發力,早在 2018 年百度世界大會上,百度地圖事業部總經理李瑩就表示: 地圖經歷石器時代、航海時代、印刷時代、互聯網時代到如今人工智能時代。隨着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百度地圖全方位變革,正在定義第五代地圖。"
所謂的人工智能地圖,就是 AI 賦能下,地圖在交互體驗、位置信息、出行服務以及出行決策等方面產生重大變革。
事實上,百度地圖在發力人工智能地圖之初便逐步落地了諸多基礎能力:比如語音助手,AR 導航,這些可以算作是百度地圖 AI 化之前積累的能力,如果沒這些鋪墊,後面的釋放 AI 能力也就無從談起。
所以,事實上,地圖在未來智能化這盤大棋中不可或缺:物流運輸商,有智慧交通,有商業服務,有出行,甚至還包括了 IOT 和車聯網,所有一切涉及位置服務的產業和行業,都可以納入到 AI 地圖的生態中來。
一言以蔽之,地圖作為基礎設施,可以深入到各行各業,包括城市管理,智能交通,出行服務的毛細血孔中。
以及 ……
事實上,我們能看到,不止是滴滴,華為等巨頭也在佈局地圖,在智能化革命中搶佔先機。
今年四月份,華為官方正式在自己的 AppGallery 應用商店中,推出了名為 “Here WeGo” 的地圖應用,該應用支持 100 多個國家 1300 多個城市的導航、定位。
據報道,Here WeGo 地圖支持步行、公交、汽車路線出行建議,還支持出租車呼叫等業務,還有離線地圖模式,沒有網絡也可以用,同時 Here WeGo 地圖還覆蓋了全球 100 多個國家,美國、歐洲、加拿大、澳大利亞等主要國家 1300 多個城市都可以使用。
可以看到,在風起雲湧和充滿想象力的地圖行業,未來少不了更多巨頭入局。這也能讓我們看到,在未來,“ 邊界 ” 這個概念會更加模糊:對於巨頭來説,從來都是吃着碗裏的,佈局着鍋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