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馬斯克創造了歷史!
美國東部時間 2020 年 5 月 30 日下午,在全球網友雲注視下,人類歷史上首個商業載人航天飛船——SpaceX DM-2 龍飛船(Crew Dragon),在美國弗洛裏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 39A 發射場,正式發射成功!
對此,馬斯克在 27日擬發射時表示:
可以説,這是人類在航天領域的一次壯舉,它揭開了人類商業航天的序幕。
當然,對於馬斯克來説,這意味着他那聽起來無比瘋狂的移民火星計劃,跨出了堅實的一步。
讓我們重新回顧一下那激動人心的發射場面:
火箭發射
火箭一級分離
火箭成功回收
宇航員
火箭二級分離
這一次,馬斯克和 SpaceX 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並且由此載入史冊。
一次史無前例的壯舉
無疑,SpaceX 首次載人試飛是一次史無前例且意義重大的冒險之旅。
這是美國在 2011 年之後首次在美國本土執行的載人航天任務,同時也是首次由私人航天器將人類送往國際空間站。
就連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在 27 號去到了發射現場,此時恰逢美國競選,SpaceX 龍飛船任務的圓滿執行無疑是特朗普的最佳競選廣告(當然,後來因為天氣原因,這次任務 27 號沒有成功進行,改在 30 號,特朗普白來到了現場)。
可以説,這次的發射任務,有點兒“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意味,而 SpaceX 與 NASA 自然是做了周全的準備。
事實上,龍飛船最初的發射時間為美國東部時間 5 月 27 日 16:44 ,不過,由於當時氣候狀況不佳,氣象專員擔心發射可能會“引發閃電”,所以將龍飛船發射時間延至今日。
首次執行載人航空任務的是 SpaceX 研發的載人龍飛船,其運載火箭為“全新獵鷹 9 號 B5 火箭”。
“獵鷹 9 號”火箭的強大已無需贅述,2011-2020 年間,SpaceX 承接的多次發射任務都是由它完成的。
對於”龍飛船“的太空艙,不同於其他航天器的繁瑣手動操作,龍飛船艙內極具科技感,飛行信息會顯示在屏幕上,相關引擎的控制也是通過觸摸屏進行。
用外媒的話説,就像是用大型 iPad 駕駛飛船。
並且,它還是一艘自動駕駛的飛船,能夠自行規劃出通向國際空間站的路徑。不過,為進一步提升安全保障,宇航員們還是要練習手動操作飛行。
值得注意的是,龍飛船擁有先進的緊急逃生系統——安裝在飛船側面由 8 個發動機組成的推進器,這一系統能產生約 1.5 萬磅的推力,將太空艙升到離地面 1500 米的高度,因此緊急情況下能夠對宇航員起到保護作用。
雖説首次商業載人航天任務的“甲方爸爸”是 NASA,但 SpaceX 儼然將各個環節變成了自己的主場,無論是發射前的特斯拉 Model X 接送,還是復聯設計師監製的看起來像“賽車服”的宇航服,細節之處,盡顯 SpaceX 的色彩。
不得不説,這很有馬斯克 Style。
另外,值得説明的是,龍飛船成功發射並不代表此次任務的完結。在整個任務流程中,發射僅是任務開始的第一步。
在整個任務執行的流程中,獵鷹 9 號發射升空進入軌道,升空大約 2.5 分鐘後,獵鷹 9 的第一級助推器將與上級分離回到地面。
在第一階段分離後,火箭的第二階段將為其引擎點火,六分鐘後,乘員龍號飛船將脱離火箭的第二階段。
航天器在一系列的分離之後,將逐步接近國際空間站並自動與國際空間站對接。到達空間站後,宇航員開始執行太空任務,隨後返回。
只有宇航員安全回到地球,載人飛船任務才能被視為圓滿完成。不過,目前尚未能確定執行任務的時長,據官方估計,短則一個月,長達四個月。
兩位勇敢的冒險者
在此次載人航天任務中,主角不僅是硬核的龍飛船,還有兩位勇敢的冒險者——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
其中,Bob Behnken 將擔任聯合行動指揮官,Doug Hurley 是龍飛船的指揮官。
雷鋒網注:左為 Bob Behnken,右為 Doug Hurley
作為 “第一個吃螃蟹的人”,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自然來頭不小。兩位宇航員的光鮮履歷,非常人能及。
現年 49 歲的 Bob Behnken 已執行過兩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前往國際空間站。截至目前, Bob Behnken 已經進行了 6 次太空行走,在太空中待的時間已超過 29 天。
同樣,另一位宇航員 Doug Hurley 也曾執行過兩次航天飛機飛行任務(STS-127 與 STS-135),其太空記錄超過 27 天。
雷鋒網注:圖為“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
值得一提的是,Doug Hurley 還是美國航天飛機退役前最後飛行任務的執行者,是坐過“亞特蘭蒂斯號”航天飛機的人。
更為令人感到震驚的是,Doug Hurley 現已 53 歲了。
另外,新冠疫情的肆虐,也對宇航員執行飛行任務造成了阻礙。為此,在執行任務之前,兩位宇航員需經過嚴格的病毒檢測工作以及隔離措施,確保不會將病毒帶進太空。
並且,此次飛行任務的風險性並不低——根據官方數據,本次發射發生致命事故的幾率約為 1/276,發生非致命事故但導致發射失敗的幾率為 1/60。
不過,他們對此十分樂觀。Bob Behnken 表示:
另外,Bob Behnken 還補充稱,他與 Doug Hurley 已合作了近 5 年,對任務出現的差錯有很強的洞察力。他強調,僅僅是在理解正在發生的不同情況方面,就已超過了有史以來的任何宇航員。
儘管這是一項危險係數很高的任務,但兩位宇航員們都表示家人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吃個瓜,兩位的配偶也都是宇航員)。Doug Hurley 還曾在社交平台生曬出了其兒子繪製的龍飛船,盡顯温馨。
對技術與夥伴的信任,來自家人的支持,或許就是 Bob Behnken 和 Doug Hurley 的底氣。
SpaceX 的逆襲,馬斯克的狂
作為首次將人類送往國際空間站的私人航天器的製造商,SpaceX 的一路進擊,可以用“逆襲”形容。
2002 年,馬斯克自掏腰包成立了 SpaceX,這是一家太空運輸公司,儘管其他人認為沒有航天經驗的私人企業家不應該創辦火箭公司,但馬斯克並不認同。
對於 SpaceX,馬斯克是認真的!
SpaceX 主要有三個項目:Starlink、Starship、還有龍飛船;可以説,每個項目背後,都充斥着馬斯克想要征服太空領域的野心。
以龍飛船為例,在 SpaceX 之前,載人飛船一直是 NASA 這樣的正統國有機構所涉獵研究的。即便後來 NASA 採用了資本化經營,合作對象也是波音老牌公司。而 SpaceX 這頭初生牛犢,憑實力闖進了這一領域,一路逆襲為佼佼者。
SpaceX 成立初期曾因多次發射失敗而陷入財政困難,不過在 2008 年第四次成功發射之後,收到了 NASA 一份價值 16 億美元的合同。
據稱當時馬斯克為此感激不盡,將其登錄密碼都改為“ilovenasa”。
此後,SpaceX 在 2014 年還再次與 NASA 達成合作,與波音一同被選定為Commercial Crew 項目載具製造商;也正是因為這一項目,NASA 從原本的壟斷監督者,變身為投資者。
簡單來説,就是 NASA 給錢,SpaceX 辦事。
只不過,對於 SpaceX 與波音,NASA 有些區別對待;一言概之,就是波音是親生的,SpaceX 是收養的。
NASA 在Commercial Crew 項目投入的 84 億美元中,波音拿到了近 49 億美元,而 SpaceX 僅有 31 億美元。
但馬斯克的狂就在於,他不是停留在“嘴皮子”上,而是用實力説話。
項目開展近六年,波音交出的成績單寥寥,而 SpaceX 在 2019 年 3 月就成功完成了首次無人試飛任務;獵鷹 9 號一級火箭成功回收,載人龍飛船成功自主對接且完成了返回。
另外,在火箭回收上,SpaceX 也創下新舉。造火箭不同於造飛機或是其他運載工具,每一次的太空探索都是白花花的銀子砸出來的。
當初 NASA 選擇把造飛船“外包”,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自己造,太貴。通過項目形式,一方面私有公司可以承擔部分費用,還能引起競爭機制,達到“多快好省”的目的。
而 SpaceX 的火箭回收技術,正好為投錢的 NASA 省錢省心。通過採用航天超強度鋁鋰合金材料製造,增加擋熱板等措施,SpaceX 的火箭已得到多次回收,節省了許多費用。
不過,SpaceX 並不是一直開掛,而是在一次次慘痛的失敗經歷中涅槃重生。
其中最近一次重大失敗發生 5 月 29 日,SpaceX 的星際飛船 Starship 原型機 SN4 在測試時發生了爆炸,甚至摧毀了原型機。
另外,在 2019 年 4 月,龍飛船在靜態試點火的過程也曾發生了爆炸,其太空艙幾乎被炸燬。
儘管測試失敗,但馬斯克顯得十分豁然。在龍飛船測試爆炸事件後,馬斯克表示:
定下一個瘋狂的目標,進行瘋狂的嘗試,經歷一連串的失敗,然後迎來幾乎不可能的成功。
這或許就是 SpaceX 逆襲的秘籍。
目前,SpaceX 已從數十名員工成長為擁有 7000 名員工的巨擘,馬斯克也一步步實現了自己的太空理想,且一直在前進。
而就在最近,俄羅斯宇航局執行主任 Alexander Bloshenko 對馬斯克的計劃提出質疑,他表示,即使是在最新技術的基礎上,馬斯克仍將需要 1 萬枚最大載荷量的核彈才能實現火星表面地球化的計劃。
對此,馬斯克僅是淡淡地回應——“No problem.”
No Problem。這就是馬斯克,無論是 Tesla 還是 SpaceX,乃至 Neuralink,他從未放棄,也從未停止,用自己的求索之心實現一個又一個看似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就像人類面對遙不可及的浩瀚宇宙,從未停止探索的腳步。
而馬斯克,就堪稱是人類這種探索精神的代表性角色。
當然,探索精神絕不僅僅是馬斯克的全部,在不斷探索的路上,馬斯克真正讓人感到敬佩的,是他作為一個團隊領導者的擔當精神——他表示:
面對這樣一個大寫的人,恐怕連上天也是要敬畏三分的。雷鋒網雷鋒網雷鋒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