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在之所以這麼強大,正是因為有很多國之大器,比如像鄧稼先、錢學森、王淦昌、朱光亞、黃旭華這些人。中國的強大,離不開這些“兩彈元勳”們的心血。
同樣,除了“兩彈元勳”外,在各行各業,都有這些為了中國強大付出的人。南仁東就是這樣一位天文學家,他是中國“天眼”的總工程師,為了這個項目奮鬥了20多年。
南仁東,1945年出生在吉林省遼源市龍山區,6歲上學,他在學習階段,成績都是非常優秀。1963年,南仁東考入了清華大學無線電系,在校期間,獲得了學士學位。
1984年,南仁東使用國際甚長基線網對活動星系核進行系統觀測研究。在這個領域的早期發展階段,南仁東主持完成歐洲及全球網十餘次觀測。南仁東首次在國際上應用VLBI“快照”模式,取得豐富的天體物理成果。
1993年,南仁東參加日本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當時很多科學家提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非常嚴重,現在需要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來自外太空的訊息。
當時南仁東跟一同前往的同事説:“我們也建一個吧。”
上世紀90年代,南仁東毅然拒絕在國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國內擔任中國科學院北京天文台副台長。據悉,南仁東在國外的收入是中國的300倍,但是為了祖國的強大,他毅然放棄國外的工作。
回國後的南仁東,就開始建設中國“天眼”,但是建設這樣一個玩意,就像建國初搞原子彈一樣,困難重重。當時很多人不看好這個設想,能不能找到合適的地方?施工難度能不能克服?這一切都是一個未知數。
南仁東當時就想決定做這件事,就要做好,不管付出多大困難。他帶着帶着300多幅衞星遙感圖,跋涉在中國西南的大山裏。就這樣,南仁東不顧颳風下雨,都在尋找“天眼”的最佳選址。
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南仁東花費近10年時間,終於找到建設“天眼”的最佳選址。之後,南仁東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建設“天眼”的過程。臨近70多歲的南仁東依然奮鬥在一線,絲毫不敢放鬆。
在南仁東的帶領下,中國“天眼”最終建設完畢並投入使用,這個項目至少使中國在未來10-20年時間,在世界上一直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的近代史,是屈辱的,但更是奮進的。中國今天的強大,離不開這些科學家的付出,向他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