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帶火了社會責任別丟了

直播帶貨無疑是近期最值得關注的新型消費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間更是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青睞,各大電視台也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的行列。6月5日,國家廣播電視總局發佈了《國家網信辦、全國“掃黃打非”辦等8部門集中開展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強化規範管理》通知,啓動了為期半年的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和規範管理行動。

在剛剛過去的“618”網購大促中,北京衞視、湖南衞視、東方衞視、浙江衞視等傳統媒體聯手電商平台,以直播帶貨的形式促進消費提信心。綜藝節目《我在頤和園等你》採用“綜藝+電商直播”全新模式,創下了不俗的帶貨成績和收視率。此前,中央廣播電視總枱新聞新媒體中心在“五一”假期推出的“為美好生活拼了”中,康輝、朱廣權、撒貝寧、尼格買提等“央視Boys”為美好生活帶貨,提振消費信心,助力復工復產和消費升級。直播吸引了2000多萬人次觀看,創造了三小時超過五億元的全網最高銷售紀錄。而此前中央廣播電視總枱舉辦的“謝謝你為湖北拼單”“搭把手為愛買買買”等三場直播,也接連刷新了為湖北公益直播賣貨的紀錄。在央視的帶動下,多家地方衞視也紛紛加入直播帶貨的陣營,在履行主流媒體社會責任的同時,也積極探索全媒體時代“電視+”的新思路、新模式。

直播帶貨作為網絡視聽節目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雖然在形式上與傳統的電視購物存在某些相似之處,但它遵循的是移動傳播的模式與邏輯,以年輕人為主要目標消費羣體,強調“場景”的搭建、參與感的營造,具有很強的互動性和社交性,能夠為觀眾提供更加直觀、便捷的消費體驗。而且,電視直播帶貨構建了“信息+服務”的用户理念,與快手、抖音、微博、淘寶等社交媒體及電商平台強強聯合,實現了電視大屏與手機小屏的跨屏聯動,不僅是媒體融合的探索嘗試,更是擴內需、促消費,推動經濟發展的有益舉措。另外,不同於純商業性的電視購物節目,近期各大電視台開展的直播帶貨多以公益為其基本屬性,所選擇的貨品都緊扣當前的社會熱點,滿足消費者的現實需求。

在傳播策略方面,電視媒體紛紛起用著名主持人,着力打造“網紅帶貨”CP。如朱廣權和淘寶主播李佳琦的“小朱配琦”組合等,他們一改電視屏幕上嚴肅端莊的形象,以生活化、年輕化、網絡化的表達方式使觀眾耳目一新。隨着競爭的升級,直播本身的內容品質也成為了吸引觀眾的重要因素。電視媒體的直播帶貨已經不再是簡單粗暴的“叫賣”“推銷”,而是呈現出和綜藝相融合的趨勢。如在“為美好生活拼了”中,“央視Boys”不僅金句、段子頻出,還展示了唱歌、相聲、手語等諸多才藝,儼然一場大型的直播脱口秀。多家衞視也在積極探索綜藝+帶貨直播、晚會+直播帶貨的新形式。如《極限挑戰》《王牌對王牌》《嚮往的生活》《我在頤和園等你》《跨界歌王》等電視綜藝節目,更是將綜藝現場變成了直播帶貨現場,不少觀眾表示“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看直播還是在看綜藝”。

受疫情影響,多產業“雲復工”、電商平台“雲直播”、消費者“雲逛街”“雲購物”,都直接推動了直播帶貨的發展。同時,今年也是脱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直播帶貨在助力各地農產品銷售、幫助羣眾脱貧、助推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着重要作用。

在電視直播帶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人們也應意識到,電視直播帶貨儘管發展迅速,但目前還處於探索階段,並未形成成熟的模式和常態化節目。而且隨着機構、明星、名人、企業家、地方幹部等多元主體的大量湧入,直播帶貨也出現了不少問題亂象。中國消費者協會今年3月發佈的《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37.3%的消費者曾遇到過消費問題。在直播電商購物流程中,消費者滿意程度最低的就是宣傳環節。諸如誇大其詞,誤導和欺詐消費者,出現一些低俗、庸俗、媚俗的情節或鏡頭,以及主播用語欠規範、不文明等問題時有發生。

針對直播帶貨這一新興的消費、傳播模式,作為主流媒體的電視應始終堅持把社會效益、內容品質放在首位,避免過度商業化、娛樂化的傾向。既要慎重考量、選擇帶貨的目的與產品,使之符合自身的定位、職責、功能以及公眾的期待;也要重視產品質量和售後保障,避免損害媒體的形象、透支媒體的公信力。釐清、落實主播、商家、平台等各方的責任和義務,建立健全評價機制和多元主體參與的治理體系,規範內容表達,解決誠信問題,優化行業生態,營造積極健康、正能量充沛的網絡直播空間,以促進其健康有序發展。

(作者:文衞華,系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綜合交通發展研究院副研究員)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802 字。

轉載請註明: “直播帶貨”帶火了社會責任別丟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