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互聯網星座業務,想成為“太空界華為”,「九天微星」宣佈完成2.7億元B輪融資

36氪獲悉,商業衞星公司「九天微星」已於日前完成2.7億元B輪融資,本輪融資由航空工業中航資本旗下基金中航產投、北京國富資本聯合領投。據瞭解,本輪融資將用於在河北唐山和四川宜賓分別建設互聯網衞星平台、載荷自動化產線,同時強化寬帶通信系統研發能力,加速地面終端產品投產。

「九天微星」(以下簡稱九天)是36氪持續關注的一家公司,該公司成立於2015年,目前定位為小衞星全產業鏈服務商。在此前的計劃中,九天出於現實條件考慮,以物聯網衞星星座為切入點,聚焦在無基站覆蓋區域重大資產的監控和數據回傳。但由於全球互聯網星座的趨勢變化以及國家發改委將衞星互聯網首次納入“新基建”範圍,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一起並列為通信網絡基礎設施,九天選擇此時進行業務調整——物聯網方面繼續推進自主星座部署(部署週期或有所延長),同時更重要的方向是推進衞星寬帶業務,即按照國家戰略及市場需求進行批量化的衞星研製,和商業夥伴一起落地衞星互聯網應用。公司創始人兼CEO謝濤認為,這一業務方向的調整也是公司在近一年內取得的最大進展。公司在2020年的主要目標有二,一是依據國家需要做好互聯網衞星的研製,二是以此為基礎打造平台及載荷的智能製造產線。

和物聯網自建星座組網的不同點在於,九天將自己在互聯網星座中的角色定位於“太空界的華為”,而非業內商業航天公司常對標的“SpaceX”。謝濤介紹,由於國情不同,國內的互聯網星座應該由央企進行基礎設施的建設和運營,而九天這樣的企業會進行衞星平台、載荷乃至終端的建設,幫助其降低成本、提升效率,就好像地網中,華為等通信設備製造商和中國移動等通信運營商之間的關係。

談及拓展互聯網方向的優勢和難點,謝濤認為由於物聯網和互聯網同屬通信方向,九天過去在物聯網領域的積累在此時轉化為三點優勢:首先九天已具備對整個星座和通信系統的理解;第二是公司在2018年兩次發射共8顆衞星並全部成功運行,實現民營企業百公斤級衞星的自主研製及在軌驗證,同時也驗證成功百公斤級通信衞星平台技術;第三是載荷方面,公司已經具備衞星通信載荷的研發能力,並且在設計上採用較前沿的相控陣、星上處理等技術,這三方面經驗都可以複用於互聯網方向。但同時,謝濤認為九天也需要解決新出現的技術難題,比如攻破此前沒有做過的ka平板天線等。為了解決此類問題,公司也補充了團隊,加強相關人才儲備。

目前九天的業務按產業鏈邏輯可劃分為三部分,首先是通信衞星研製業務,九天將為客户提供整星的設計、製造及在軌交付服務 。第二是衞星終端的研製,九天此前已經進行了物聯網終端的研製,現在將針對互聯網領域,爭取在年底左右推出車載、船載終端,並適時啓動融合5G通信的Ka相控陣地面終端批產。第三部分是在寬窄融合的基礎之上,為客户提供基於衞星通信的行業解決方案。“比如在漁船上安裝終端以後,相應地交易平台、電商平台以及服務平台都可以有所探索。”謝濤舉例介紹。另外,本輪投資方中航產投擁有航空產業資源,之後會在飛機終端等業務上為九天提供產業支持。

在衞星成本控制上,九天目前至少通過三個方向降低成本。首先在生產製造環節進行批量化生產,公司計劃在2020年底於河北唐山建成衞星工廠,適用批量生產50~500公斤範圍的衞星,並計劃達到年產100顆的產能。第二是選擇適配的商業級器件並與新型供應商合作降低成本。由於衞星的試錯成本較高,謝濤認為成本的降低和一開始的方案設計相關,這需要公司擁有足夠的經驗和數據,才能瞭解到器件選型的knowhow。第三是對核心系統如姿控、星務、協議、通信載荷等自研,同時也針對星上成本較高的分系統和器件與研究院所等商業夥伴進行合作,通過產學研的方式將技術商業化。根據介紹,九天100kg 級衞星成本比行業平均水平低40%,兩年內將持續降低成本,比傳統衞星節省50%以上 。

投資人觀點:

中航產投負責人餘萌先生表示,九天微星作為首批創立的民營衞星公司,技術紮實,市場意識敏鋭。唐山地處京津冀樞紐位置,具備高端裝備製造業基礎,與各城市羣交通便捷,對未來衞星項目人才引進、供應鏈管理都形成保障。

北京國富資本合夥人陳志堅表示,對九天微星的關注已持續三年,從成長軌跡來看,該企業是賽道上離市場最近的團隊之一。在“新基建”潮頭上,結合宜賓市在電子信息產業的資源優勢和通信基礎設施建設經驗,九天微星有望提高通信系統研發水平、形成衞星通信載荷批產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796 字。

轉載請註明: 拓展互聯網星座業務,想成為“太空界華為”,「九天微星」宣佈完成2.7億元B輪融資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