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北京“限塑10條”已正式實施,餐飲打包袋、外賣袋以及商超的購物袋是否仍有不可降解塑料袋?外賣平台設置的“無需餐具”能否落實?

1月5日至1月7日,新京報記者先後走訪了北京3家餐飲門店、在外賣平台上點單5次,並在7家超市、生鮮店購物。據瞭解,多數企業已經執行了限塑令的相關規定,更換成了可降解塑料袋或紙袋、無紡布袋,吸管及一次性餐勺也採用可降解材質,有門店還專門貼出減塑宣傳。但仍有個別餐飲企業、超市仍存在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包括爭鮮回轉壽司、京天紅炸糕、小恆水餃、銀記腸粉、綠葉子超市、果多美的一些門店。其中銀記腸粉一門店在外賣送餐時,對顧客的“無需餐具”選項視而不見。

爭鮮、京天紅有門店仍提供不可降解塑料袋

北京“限塑10條”中指出,到 2020 年底,本市建成區外賣(含堂食打包)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本市建成區、景區景點堂食服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餐具。此外,按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規定,從去年5月1日起,無論是餐飲經營者還是餐飲配送服務提供者,都不得主動向消費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合生匯地下一層的吳家鋪·燒餅羊雜湯仍擺放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塑料勺。

1月7日,新京報記者在合生匯地下一層的吳家鋪·燒餅羊雜湯的取餐口看到,這裏分別擺放了消毒筷子、不鏽鋼湯勺、一次性的筷子和一次性塑料勺,使用什麼樣的餐具完全由顧客自選。工作人員説,一次性餐具是外賣時使用的,“堂食顧客用消毒筷子的多,但也有人找我們要一次性餐具,我們索性就都擺在外面了。”

京天紅為顧客提供免費塑料袋,但塑料袋上無材質、環保等標識。

同在合生匯地下一層的京天紅炸糕在出售排叉、咯吱盒、麻花等食品時,都會主動為顧客提供塑料袋。新京報記者查看京天紅的塑料袋,上面除了品牌LOGO、宣傳語和二維碼外,看不到任何塑料袋材質的標識。工作人員説,他們的塑料袋“用了好長時間了,不收費。”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爭鮮的堂食打包塑料袋,材質為LDPE,為不可降解材質。

在雙井家樂福一層的爭鮮回轉壽司,新京報記者打包了一盒壽司併購買了購物袋。雖然購物袋上印有“廢棄後建議回收再利用”,但這種LDPE塑料袋的材質為“低密度聚乙烯”,不屬於可降解的環保購物袋。

小恆水餃、銀記腸粉外賣打包“忽視”限塑

外賣方面,新京報記者在1月5日至1月7日先後下單了靠牆吃-薄皮大餡餃子建外SOHO店、磨逗·豆花小吃雙井店、京味齋勁松大廈店、小恆水餃建外西區店、銀記腸粉百子灣店的外賣,在下單時均勾選了“無需餐具”選項。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靠牆吃-薄皮大餡餃子建外SOHO店、磨逗·豆花小吃雙井店、京味齋勁松大廈店的外賣打包袋,為紙質和無紡布材質。

其中,靠牆吃-薄皮大餡餃子建外SOHO店、磨逗·豆花小吃雙井店、京味齋勁松大廈店都按照消費者的選擇,未配一次性餐具,靠牆吃-薄皮大餡餃子的外賣包裝用的是紙質手提袋,另兩家使用的無紡布手提袋。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銀記腸粉百子灣店的外賣包裝袋上沒有任何關於材質的標誌,且在顧客勾選“無需餐具”情況下,仍送來了兩份一次性餐具。

銀記腸粉(百子灣店)的外賣包裝塑料袋上沒有任何關於材質的標誌,而且還隨單送來了兩份一次性餐具。小恆水餃建外西區店的外賣包裝仍為“HD-PE”塑料購物袋。通過查詢資料,其材質為高密度聚乙烯,簡稱HDPE,為不可降解材質。新京報記者將小恆水餃2020年12月25日與2021年1月7日的外賣包袋對比,發現均為同款塑料袋。小恆水餃建外西區店工作人員稱外賣包裝一直沒有更換過,也沒有接到過更換可降解塑料袋的通知。

1月8日,小恆水餃負責人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目前小恆水餃的外賣包裝已經確定更換為環保的紙質手提袋,工廠正在加緊生產,部分門店已經進行了更換,預計今年3月將全部更換完畢。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小恆水餃的外賣打包袋的材質標明為HD-PE,為不可降解材質。

果多美、綠葉子門店人員稱對限塑令“不清楚”“不涉及”

北京“限塑10條”也對批發與零售行業做出了明確規定,提出到 2020 年底,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零售業門店(含門店或電商提供的零售配送服 務)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多家超市已更換可降解材質購物袋。

華冠超市、超市發等多家超市門店均已更換為可降解塑料袋。其中,華冠超市在收銀台提供3種類型的購物袋,包括售價12元的帆布袋、售價2元的無紡布購物袋以及可降解塑料袋。北京超市發所有門店也從1月1日起全面推行使用生物降解塑料袋,小號售價為0.6元,大號為1元。超市發相關負責人告訴新京報記者,原有庫存的近100萬個塑料袋全部回收入庫封存。超市發還將繼續實行“租筐”服務,顧客繳納20元押金就可租筐回家。

1月7日,新京報記者在合生匯地下一層的ole超市看到,這裏的購物袋也已全部更換成可降解材質。合生匯內的一家生活方式集合店KKV的工作人員表示,KKV原來的塑料袋自今年1月1日起全部換成可降解的購物袋。

同日,新京報記者通過盒馬鮮生APP下單,其外送商品包裝也已更換為帶有可降解標誌的生物降解購物袋。便利蜂外企大廈店的自助結賬台附近有減塑宣傳,標明便利蜂所使用的購物袋、吸管以及一次性餐勺均為可降解材質。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仍有部份超市、果品店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袋。

但也有超市、果品店目前依舊使用普通的不可降解塑料袋。1月5日,在北京雙井橋東的水果連鎖超市果多美,新京報記者發現,很多顧客在付款後,工作人員會主動撕下一個連卷袋為顧客裝水果,其中不乏並非必要裝袋的成串香蕉等。這裏使用的購物袋上面明確標明為“HD-PE”塑料購物袋,為不可降解材質,小號塑料袋售價為0.1元。當問及是否知道這種不可降解購物袋不讓使用時,工作人員稱“並不清楚”。1月7日,新京報記者在綠葉子超市樂成國際店購物時,該店售賣的購物袋仍為不可降解的塑料袋,工作人員説“現在只是外賣行業有這個要求,超市沒有要求。”

“可降解”可看是否有“雙J標識”

可降解塑料袋的價格也受到消費者關注。無論是餐飲、超市,還是便利店、生鮮店的可降解購物袋都高於之前的不可降解塑料袋。比如,KKV的可降解購物袋小號0.5元,便利蜂的中號袋0.6元,京客隆便利店0.8元,永旺超市小號0.9元,大號1.3元,ole小號1.5元,大號2.5元。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由於目前生物降解材料處於產業發展前期階段,現有產業規模小且分散,所以相對成本比較高。如果在市面上看到生物降解產品的價格和普通塑料一樣,或者比普通塑料還便宜,那極可能不是生物降解材料。

新京報記者查閲資料發現,根據2020年9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發佈的《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分類與標識規範指南》中規定,真正的生物可降解塑料的材質通常為聚乳酸(PLA)、聚己二酸/對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AT)或是PLA+PBAT+澱粉(St)。如果產品材質含聚丙烯(PP)、聚乙烯(PE)、高密度聚乙烯(HDPE),則為不可降解的材質。值得注意的是,可降解塑料製品的圖形標識為 “雙J標識”。文字標識包括產品的材質、降解條件和產品標準號。消費者可通過識別“雙J標識”,讓冒牌貨無所遁形。

新京報記者 王萍 圖/新京報記者 王萍攝

編輯 秦勝南 校對 柳寶慶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871 字。

轉載請註明: 爭鮮、小恆水餃等仍用不可降解塑料袋,有餐飲外送“忽視”限塑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