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北斗三號全球衞星導航系統正式開通。26年間,“北斗”從纖纖嫩芽成長為參天巨樹,眾多上市公司投身其中——從基礎硬件的“根基”,到民生應用的“枝葉”,再到科技創新的“新芽”,都有上市公司的身影。展望未來,北斗生態枝繁葉茂,上市公司也將繼續貢獻力量。
築牢硬件基礎 強北斗根基
北斗系統的一大特點是定位精度領先,空間信號精度優於0.5米,定位精度可達2.5至5米,遠高於其他導航5至10米的誤差。優勢的發揮需要北斗基帶芯片的配合,而這少不了北斗星通、合眾思壯等上市公司的芯片產品。
例如,北斗星通發佈的UFirebird芯片,是全球最小尺寸的28nm全球導航射頻基帶一體化芯片,可以支持北斗在內的全球四大導航系統,定位精度達到2米,配合上RTK技術(實時動態),可以進行釐米級的解算。又如,合眾思壯發佈的“天琴二代”高精度星基增強基帶芯片,專門針對北斗三號系統研發,增加了獨有的抗干擾技術,使得定位的穩定性和精度大大提升,充分發揮出北斗的高精度優勢。
除了芯片,承載芯片的北斗板卡也極為重要。合眾思壯推出的搭載天琴二代和天鷹射頻芯片的板卡,除了全面支持北斗信號之外,還實現了穩定的毫米級定位和0.08度的定向。北斗星通的高精度板卡佔據了60%至70%無人機市場份額,包括大疆、極飛等都使用其產品。
正是在這些上市公司的助力下,北斗硬件發展勢頭喜人。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底,國產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出貨量已超1億片,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片。北斗導航型芯片、模塊、高精度板卡和天線已輸出到100餘個國家和地區。
拓展北斗應用 繁北斗枝葉
有了牢固的基礎,眾多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拓展北斗系統的應用空間。從交通運輸到農林牧副,從公共服務到公共安全,北斗的身影無處不在。
最典型的使用場景就是交通運輸,隨着北斗芯片越來越普及,現在北斗系統已經廣泛應用於運輸監控領域。北斗官方數據顯示,截至去年末,國內超過650萬輛營運車輛、4萬輛郵政和快遞車輛,36箇中心城市約8萬輛公交車已應用北斗系統,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營運車輛動態監管系統。
在農業領域,不少上市公司也推出基於北斗的導航產品。例如,華測導航推出的領航員NX300農機導航自動駕駛系統配有北斗雙天線,作業精度可達±2.5cm,適用於農業種植各個環節。中海達、北斗星通等公司也都有相關產品應用。這些上市公司的努力大大促進了農業自動化,目前基於北斗系統的農機自動駕駛系統超過2萬台套,節約50%的用工成本。
在水文監測、氣象測報、電力調度等公共服務領域,上市公司也在積極推進北斗應用。例如,國家電網目前就在積極推進電力北斗基站的建設,剝離對GPS的依賴。預計到今年底,國家電網將建設1200座電力北斗基站,具備在全域範圍內提供實時米級、分米級定位服務,在重點區域如輸電線路沿線、地質災害高發地區提供釐米級、毫米級定位服務,保障我國電力安全。
公共安全領域也是北斗應用的重要陣地,目前,海格通信、振芯科技、中國衞星、雷科防務、華力創通、合眾思壯等已進入北斗軍用終端市場。僅此一項,目前全國就有40餘萬部北斗警用終端聯入警用位置服務平台。
推進聯動創新 育北斗新芽
創新永不停息,如何讓北斗長出更多茁壯“新芽”?眾多上市公司正佈局聯動智能汽車、5G等前沿技術,推動北斗新一輪創新。
在智能汽車領域,海格通信此前就與小鵬汽車達成了戰略合作,開發北斗智能駕駛導航。海格通信還打造了“北斗+智能網聯”平台,其子公司星輿科技,在自動駕駛、智能網聯汽車、車輛的高精度定位等領域均有佈局。北斗星通更是擬募資10億元,用於擴建智能網聯汽車項目。
隨着5G商用時代的到來,北斗正在與5G技術加速融合,促進物聯網發展。中國移動、中國聯通目前也在積極推進“5G+北斗”工作。中國移動去年10月首次採購基於北斗的高精度定位基準站就達4400套,價值3.36億元。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表示,“5G+北斗”的融合,將為車聯網、智能能源、無線機器人云端控制等技術未來發展打下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