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當AI與“光盤”相遇 掀起校園節約新“食”尚

由 習國防 發佈於 科技

擁有一張“交大V卡”,上傳一張“光盤”照片,通過一次AI識別,就能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還能領紅包、換特產,這是上海交通大學今年開學季食堂“光盤行動”的新舉措。

數據顯示,數萬名師生參與,超過8萬人次完成“光盤行動”。當前,將人工智能等先進信息技術與制止餐飲浪費相結合,已經成為校園裏的新“食”尚。將“光盤行動”轉化為生動的育人實踐,這種有新意、有深意的活動,既能夠激發師生參與的積極性,又可以有效引導廣大師生培養節儉、文明的餐飲消費文化。

邀請AI當“檢測員” 打造節約型智慧食堂

今年9月,教育部辦公廳在《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 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中指出,應深入推動“光盤行動”。要創新使用科技手段,積極探索運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制止學校餐飲浪費,將信息技術、物聯網、人工智能和現代食堂管理相結合,打造節約型智慧食堂。

開學伊始,上海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與後勤保障中心積極行動,推出以“‘光盤’換好禮,文明‘益’起來”為主題的光盤行動,鼓勵全校師生節約糧食、拒絕餐飲浪費。

如何能夠讓活動真正落地,有效地激勵師生吃完所購食物、不留剩飯剩菜,並最終引導大家積極參與學校餐飲節約,推動光盤行動常態化。經過多次探討,學校聯合騰訊微校,推出了別具一格的新機制:率先嚐試將AI運用到“光盤”檢測中,用技術打造智慧型節約食堂。

9月11日,“交大V卡”正式上線“光盤行動”的活動。從上海交通大學提出想法,與技術人員共同研究技術細節與實現路徑,到產品正式上線,僅7天時間。時間緊、任務重,學校和企業共同全力推動,經過反覆打磨,終於落地成行——無需海報條幅提醒,無需人工檢查,每次用餐後,只需打開手機“拍照”,即可判定是否“光盤”。

10月22日中午,走進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在各個食堂中,隨處可見學生們在就餐後主動掏出手機,打開“交我辦APP”,在“交大V卡”裏直接拍照上傳光盤照片。

上傳的照片經過騰訊AI Lab智能識別系統快速識別,1秒內即可判定盤中食物存留情況。據悉,該系統基於深度學習,通過自動數據增強、遷移學習、知識蒸餾等技術,識別結果高效、穩定、準確。

照片識別為“光盤”的師生,即可獲得獎勵:獲得用餐代金券激勵,代金券可用於下次消費或用於自動抵扣。光盤累計達一定次數後,還可兑換學校提供的特色獎品,包括來自上海交通大學定點扶貧縣——雲南洱源縣的特色飲料。

“參與‘光盤行動’不是為了紅包,而是覺得活動本身非常有意義。學校推出的這個活動新穎又有趣,更加激發了我們參與的積極性。”上海交通大學的吳同學反饋説。

事實上,“光盤行動”並非單一性的活動:既是上海交通大學對於貧困縣幫扶的新探索,也將思政育人與實踐相結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了師生們珍惜糧食、勤儉節約的習慣。

揭秘AI檢測:到底怎麼樣算光盤?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人對於AI充當“檢測員”有點疑問:該如何準確定義“光盤”或“非光盤”?

對此,騰訊微校產品負責人蔣子良介紹説,為了能夠準確地識別“光盤”,微校產品團隊和騰訊AI Lab潛心研究,如何更容易地讓機器學習並理解。經過商討,團隊嚴格定義正常數據,僅當上傳的圖中含有托盤或餐盤時,才能被識別為“光盤”。

最後,在AI Lab智能識別系統的持續、深度學習下,識別光盤的正確率達到了96%。蔣子良説,隨着參與的師生、學校越來越多,也需要不斷打磨現有的模型,以追求更高的準確率。“這有點像是在培養一個孩子。對模型進行調優、糾錯、訓練,從而擁有更多的辨別和運行能力,是一個持續動態的過程。”但在這個訓練過程中,“孩子”會不斷犯錯或提出新的問題,那麼AI工程師們要做的,就是不斷糾錯,不斷提升它的識別能力、反應能力,讓它變得見多識廣而且越來越聰明。

智慧校園:科技和信息化來推動

在推動“光盤行動”活動的同時,上海交通大學食堂還開設了“小份面”、“小份菜”窗口,各取所需,量“胃”而行。在對師生開展節糧愛糧教育的同時,也通過減少餐食浪費。

事實上,“AI+光盤”,並非學校首個將科技與食堂相結合的項目。在此之前,為了做好疫情防控,避免用餐擁堵、減少食堂人員聚集,學校後勤保障中心就和網絡信息中心合作推出了“上海交通大學食堂就餐指數”,實時發佈各食堂就餐人數信息,引導師生錯峯分時就餐。師生們不僅可以查看學校各大食堂的人數分佈情況,點擊具體餐廳,還可查看更詳細的餐廳各樓層的用餐人數分佈,有效實現分流就餐。

將信息技術與校園科學管理相結合,打造智慧校園,已成為大勢所趨。此次上海交通大學的“光盤行動”,通過創新的技術手段,成功調動了廣大師生的參與熱情,有效引導師生養成崇尚勤儉節約,拒絕奢侈浪費的好習慣,探索出了育人與實踐有效結合的新模式。

下一步,上海交通大學將持續運用先進信息技術手段,讓光盤行動更有影響,更具實效,更加長久。通過多維度的引導,培養師生們勤儉節約的生活觀、科學理性的消費觀和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同時,圍繞“教”與“育”兩大主線,還將陸續推出更多創新舉措,讓廣大師生更具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