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網報道記者 徐璐明】“中俄太空威脅”近日又被美國媒體和美軍官員炒作出了新高度。美媒援引美國太空軍“二把手”的話説,美國衞星每天都在“遭受攻擊”,而這些攻擊來自俄羅斯和中國的“非動能手段”。
美國“動力”網站“戰區”專欄11月30日報道稱,美國太空軍的二號人物、負責太空行動的副司令戴維·湯普森將軍上週表示,俄羅斯和中國“每天”都在對美國衞星發起“可逆攻擊”,例如電子戰干擾、激光致盲以及網絡攻擊。他還透露,2019年曾有一顆被用作執行反衞星武器試驗的俄羅斯小型衞星靠近了美國衞星,以至於有人擔心可能馬上就會發生攻擊衞星的行為。
報道稱,作為美國太空行動副指揮官的湯普森是在11月19日至21日舉辦的哈利法克斯國際安全論壇期間接受《華盛頓郵報》的記者約什·羅金採訪時透露了這些信息。就在這次論壇開幕前4天,俄羅斯進行了一次反衞星試驗,摧毀了一顆被廢棄的蘇聯時代的電子情報衞星。
“這些威脅每天都在增加和擴大,這的確是一種已經發生了很長時間的活動演化,”湯普森告訴羅金。“我們現在真的到了一個臨界點,我們的太空系統可能會受到多種方式的威脅。”
報道援引羅金的話説:“目前,美國太空軍‘每天都在’應對湯普森提到的針對美國衞星的‘可逆攻擊’(即不會對衞星造成永久性破壞的攻擊)”。他還説:“湯普森表示,中國和俄羅斯都經常利用非動能的手段攻擊美國衞星,包括激光、無線電頻率干擾和網絡攻擊。”
報道還稱,湯普森在接受採訪時提到了2019年俄羅斯所進行的反衞星武器測試的新細節,他聲稱當年俄羅斯的衞星非常靠近美國的一顆“國家安全衞星”,而“美國政府不知道它是否是在發動攻擊。”
炒作“中俄太空威脅”已經是美國媒體以及一些美國軍方人士的慣用伎倆,尤其是在反衞星技術方面,美國經常賊喊捉賊地拿別國反衞星武器試驗“説事”。美國其實是最早進行直接上升式反衞星武器試驗的國家,可以説這類武器就是美國發明和定義的。早在1984年9月13日,一架F-15A戰鬥機使用ASM-135A反衞星導彈擊毀了“太陽風”P78-1衞星。
根據美國軍方發佈的消息,俄羅斯在11月15日進行了一次反衞星試驗,並造成大量太空碎片,美國國防部、國務院、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等機構隨即對俄羅斯展開口誅筆伐。16日,俄軍方承認成功進行試驗,但否認造成危險,並稱華盛頓其實很清楚這一點,因此其表現是“虛偽的”。
而美國對於其盟友和合作夥伴的反衞星試驗,往往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2019年3月27日,印度宣佈進行了首次反衞星導彈試驗。這次代號“沙克提行動”的反衞星試驗表明,印度能夠摧毀300公里高度上的衞星。這次試驗產生大量空間碎片。美軍方跟蹤了270個不同目標。而據模擬計算,這次試驗產生了6500塊“比橡皮擦大的空間碎片”。路透社援引印度國防研究與發展組織的報道稱,碎片雲“將很快消失”,並且“應該在45天內墜落。”報道還稱,位於400多公里高的近地軌道上的國際空間站“沒有風險”。
今年2月下旬,英軍更是直接公開攻擊中俄衞星的計劃。英國《每日快報》報道稱,英國已挑選出最精鋭的戰機飛行員,以參加旨在戰時對抗中俄兩國軍事及通信衞星的訓練任務。在進行(正式的)飛行訓練之前,他們將首先開展模擬演練。在完成2萬英尺(6096米)的垂直爬升訓練後,“颱風”戰機飛行員將在不攜帶導彈的飛行訓練中駕機飛向4萬英尺高空。在實戰中,他們將在6萬英尺(18288米)瞄準敵方衞星併發射反衞星導彈,然後返回。然而美方對英國如此明目張膽的反衞星計劃卻“選擇性失明”。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曾表示,科學技術的進步本來就應該服務於全人類的和平與共同進步。中國的航天事業是人類和平探索和利用外空努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全用於和平目的。中方願同世界各國在相互尊重、開放包容、平等互利的基礎上,開展航天領域國際合作,為人類探索宇宙奧秘、和平利用太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