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州:“小網格”助力大服務

近年來,兗州區高度重視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堅持“一網統籌、一圖呈現、一雲分析,一網通辦”工作理念,持之以恆地“融資源、強平台、抓規範、促雙基”,不斷提升網格化管理智能化、實戰化運行的能力和水平,用實際行動答好社會治理兗州問卷。

突出一個“融”字

構建社會治理“一網統籌”

“我們兗州區推進網格化管理服務工作,其中的關鍵和基礎就在於融合,化繁為簡,化多為一,握指成拳,形成合力。”這是兗州區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工作人員的開場語。

融合是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的基礎。融合什麼?在多網融合實踐中,兗州區政法委牽頭提出“四個融合”理念,即網格融合、平台融合、隊伍融合、數據融合。並以此為基礎,打破原先九龍治水、各自分割的治理框架,形成全要素一體化的全科網格。

握指成拳,形成合力。全區劃分為了930個網格,探索實施了“1 10”運行模式,組建了“1 1 Z N”網格團隊和鎮街民生服務隊,累計採集錄入房屋17.4萬座,人口信息54萬餘條,重點人員3萬餘人,重點場所2800餘處,城市部件等基礎信息近3萬餘條,實現對網格內人、地、事、物、情、組織等要素的“一網統籌”。

聚焦一個“透”字

實現指揮處置“一圖呈現”

“透過網格地圖,實時可視,兗州纖毫可見。”協助開發升級遠程調度指揮系統的程序員小哥如實説。在“一網統籌”基礎上,開發建設了“三維可視化大數據指揮系統”。

實現了應急突發事件的實時處置。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兗州區網格化服務管理中心充分發揮三維大數據系統技術優勢,對接融合天網、人臉識別系統,及時補充全區醫療衞生點的詳細信息,為疫情防控工作精準施策做好技術支撐,為突發應急公共事件的處置提供了決策參考。

實現了指揮處置“實時化”。融合“雪亮工程”“天網”等4600處監控探頭,藉助於鷹眼、無人機、車載巡邏等科技手段,通過實時調度,一鍵呼叫、視頻通話、同屏互動等形式,實時同步呈現網格員巡查軌跡和熱力圖,做到網格員精細化管理和實時化指揮調度。

用好一個“智”字

抓好社會治理“一雲分析”

“這將是兗州的最強大腦。”以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業務協同為抓手,運用空間地理信息、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手段,構建了兗州區社會治理大數據分析系統,有效提升了區域內網格服務數據整合、數據分析、數據預判、數據處理能力。

結合電子地圖和可視化數據分析工具,形成了以重點人員、治安環境、校園周邊、環境保護、河道水務為重點的大數據分析五大場景,及時預測預警預防,為黨委政府綜合施策和精準治理提供依據。今年以來,通過大數據分析,及時提供預測預警類信息17條,為區委區政府科學決策提供了數據支撐、智力支持。

落腳一個“民”字

確保網格服務“一網通辦”

兗州區在推進網格化服務管理工作中,始終堅持圍繞民生服務做文章,以“民生服務、矛盾化解、隱患排查、社會治理”為網格服務核心點,全力將網格培育成服務網格居民的“網管家”。

形成了“12357”網格工作法,進一步強化網格數據線上流轉和事件網上辦結,特別是對民生服務事項,探索了“百姓吹哨、部門報到”的工作機制,融合了部分部門微信工作號,開通了“我要上報”窗口,明確了“八項待辦事項”,梳理形成了以“上報、轉辦、處置、核實、歸檔”為核心的網格事件“五步一體”全程閉環處置流程,健全完善了以網格數據為中心的“網格雲端”工作機制。

2020年前4個月,累計處置網格事件560餘件(次),完成民生代辦事項300多件(次),基本實現了90%以上事項“雲端處置”和“平台通辦”。(通訊員 王帥)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435 字。

轉載請註明: 兗州:“小網格”助力大服務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