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芯片若想超車,必須攻克3大難題,還要解決1個短板
文/BU 審核/張子揚 校對/葉知秋
本文首發於百家號,禁止抄襲轉載
自從華為芯片被禁以來,關於芯片國產化的熱度便一直居高不下。如今,中美之間摩擦不斷,實現國產芯片安全可控更是被提上了日程。不過,芯片作為高精尖產業,從設計、製造到封測需要克服種種難題,想要突破海外企業的壟斷,並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
當前,國產芯片想要實現彎道超車,需要克服3大難題與1個短板。
首先,材料是第一大難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芯片製造也是如此。據瞭解,全球半導體制造市場主要有硅片、電子氣體、光掩膜等幾大材料構成,其中,硅片的佔比最重。但是,硅材料提取難度極高,對純度的要求超過99.999999999%,因此該領域一直以來被海外企業把控。
而同樣十分重要的光刻膠市場,則被日本企業佔據72%的市場份額。目前,我國生產的光刻膠多應用於低端產品,高端光刻膠一時難以突破。芯片生產材料同為高精尖行業,想要擺脱海外的壟斷十分不易。
其次,生產設備的缺失為第二大難題。其中,光刻機作為工業文明的明珠,集結全球科技的精華,技術門檻相當高。目前,能實現5nm、3nm等高精度工藝製程的EUV光刻機僅有ASML能夠實現,就算是老牌光刻機巨頭尼康、佳能也無能為力。此外,離子注入、沉澱等機器製造難度也是不小。
再次,技術上的不足是第三大難題。目前,芯片及其相關產業的技術大多被掌握在西方國家之中,其已經形成了難以攻破的技術壁壘。國產芯片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形成自己的技術優勢,否則我國芯片行業便會一直受制於人。
最後,則是我國需要克服的一大短板,那便是人才的缺失,尤其是工程類人才。這是由於我國芯片產業薪資相對較低、人才培養週期長且難度大等等諸多因素共同造成。相較於互聯網企業,芯片從業人員的平均工資才1萬多一點,許多人自然更願意去更賺錢的互聯網行業。
而且,目前我國人才引進的評價體系使得學術型人才居多,但想要推動國產芯片發展同樣需要工程類人才。因此,歸國的芯片人才更願意創業,若是能將這些力量集結起來,那國產芯片發展必然將更快。對於芯片行業的人才缺失,中芯國際創始人張汝京、中科融合CEO王旭光都有提及。
歡迎關注數碼小妖精,一個有趣且有觀點的科技自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