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環球時報“打臉”後,屢次污衊“中國大壩造成東南亞缺水”的美國項目承認錯誤了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白雲怡 胡雨薇】在《環球時報》2日援引中國科學家的詳實報告指出美國資助的“湄公河大壩監測”項目數據存在嚴重錯誤後,這個經常污衊“中國大壩造成下游東南亞國家缺水”的項目3日在“臉書”賬號上承認,自己的數據的確出現了錯誤,並修正了一些數據。不過,中國水文專家指出,該項目修正過的數據,仍然存在不小的誤差。

被環球時報“打臉”後,屢次污衊“中國大壩造成東南亞缺水”的美國項目承認錯誤了

《環球時報》2日刊發獨家報道,援引清華大學一個研究小組最新數據指出,一個由美國國務院資助的名為“湄公河大壩監測”的項目發佈的數據與實際情況相去甚遠,無法真實反應當地水資源可用性的總體趨勢。在過去一段時間裏,“湄公河大壩監測”項目經常發佈所謂“數據”,炒作中國在瀾滄江-湄公河一帶建設的大壩對下游地區的“負面水文影響”,推動該地區的輿論轉向反對中國的方向。

清華大學相關研究小組對《環球時報》記者介紹,以瀾滄江-湄公河流域的小灣水庫水位在2020年的三個時間段的監測數據為例,“湄公河大壩監測”項目所採用的衞星遙感方式監測到的數據,分別和實測水位的升降情況產生完全相反的結論,誤差高至3到10米不等。專家和觀察人士認為,這些錯誤是由落後的統計工具和秘密的政治考量共同造成的。

在《環球時報》記者的報道發出後,“湄公河大壩監測”3日在其“臉書”賬號上發帖承認,他們的研究結果存在一些錯誤,已在專業平台“Planet Labs”上用高分辨率衞星圖像進行雙重查驗後做出更正。

不過,清華大學水文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即便是“湄公河大壩監測”修正以後的數據,仍然和真實水位測量值存在高達8米的誤差,比如在2020年4月8日這個時間點的測量數據上。“8米誤差就是大致12億立方米的水量誤差。這個誤差造成的影響差距是顯而易見的”,他提醒,“湄公河大壩監測”數據的誤差很可能被錯誤地解讀為“中國大壩截留河水”,並被炒作為“中國大壩造成東南亞國家下游乾旱”的所謂“證據”。

在3日的貼文中,“湄公河大壩監測”還“呼籲”,中國科學家應分享更多關於湄公河水庫水位的信息,暗示中國在這方面“隱瞞數據”。但據《環球時報》記者瞭解,自2020年11月起,中國就開始向湄公河流域國家提供瀾滄江全年水文信息,瀾湄水資源合作信息共享平台也已開通運行。瀾湄六國還通過水資源合作聯合工作組機制及時通報水電站重大調度情況,分享有關數據。相關中國專家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瀾滄江—湄公河並沒有出現一些外國機構和學者所説的“水衝突”,相反各方以水為紐帶不斷深化互信合作。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1025 字。

轉載請註明: 被環球時報“打臉”後,屢次污衊“中國大壩造成東南亞缺水”的美國項目承認錯誤了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