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螞蟻集團CEO胡曉明:科技應該帶點“煙火氣”
“未來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2020年9月25日上海外灘大會上,螞蟻集團CEO胡曉明向雷鋒網説到。
17世紀到18世紀,倫敦憑藉着航海和貿易的優勢成為了最早的國際金融中心;19世紀,華爾街因為資本的力量成為了全球新的金融中心。胡曉明認為,在21世紀,下一個全球金融中心一定是因為科技的力量而成為全球金融中心。
而具備有哪些技術才能支撐這樣一個國際金融中心?對此,胡曉明説:“數字時代的新金融體系,核心靠的是智能,靠的是雲計算,靠的是數據庫,靠的是區塊鏈。”
在外灘大會的演講中,胡曉明多次強調要在區塊鏈、物聯網、人工智能、安全風控等領域繼續加大投入,為長期戰略來打好技術的底盤。
會後,胡曉明在接受雷鋒網等媒體採訪時,分享了自己對於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對於金融的價值,談到了自己對於金融科技的理解以及螞蟻集團為什麼在上海舉辦「外灘大會」這樣高規格的會議等內容。
堅持BASIC技術底盤2020年8月25日,螞蟻集團遞交招股書,向科創板IPO發起衝刺。而螞蟻之所以選擇科創板,也是看上了科創板對其上市公司的“科技屬性”有着更高的要求。科技,是螞蟻集團未來重點投入的三大領域之一。
胡曉明在採訪中提到,“我們在未來會投入三塊領域,科技、全球化以及商家服務,儘管目前這些業務的佔比在我們這裏很少,但阿里巴巴也好,螞蟻集團也好,我們堅持一條,對未來投資。”
在科技領域,「BASIC技術戰略」是最能體現「螞蟻集團」對未來的投資。BASIC分別是五個單詞的首字母,區塊鏈、人工智能、安全科技、物聯網(IoT)、雲計算。
螞蟻集團CTO倪行軍在這次採訪中表示:BASIC科技底座,是金融科技非常重要的基石,也是我們在金融領域要獲得持續創新的核心基礎能力。「螞蟻集團」會緊密圍繞着這幾大領域做持續的投入,為上層業務創新帶來源源不斷的動力增長點。
BASIC既是螞蟻集團重點關注的一個個技術,同樣也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技術與技術之間有錯綜複雜的關係,需要調整和融合。
螞蟻集團數字金融事業羣總裁黃浩將螞蟻集團的科技整體戰略比喻成一輛賽車,賽車中的導航系統、發動機、制動系統等代表了螞蟻集團擁有的一個個技術。只有將各個技術體系融合成一體,才能讓整個螞蟻集團快速高效地“行駛”。
首先賽車需要一套導航系統,這套導航系統在螞蟻集團叫商業智能決策系統,用這套技術可以精準地發現用户的需求。
第二,這輛賽車裏的油、能源,可以看作螞蟻集團的數據或者用户。而讓這些數據變得有價值,就需要精準地推送適合用户的產品,這就是數據智能。
第三個是車的底盤和發動機,BASIC中的雲計算和區塊鏈,可以看成車的底盤和發動機。最後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是車的制動系統,包括ABS防抱死系統等等,在螞蟻集團它叫智能風控。
黃浩在此次採訪中表示:“好的發動機、好的能源、好的車的底盤、好的風控,這幾個東西加在一起,我們可以把車開到想去的任何地方。”
螞蟻鏈的“量變”在BASIC技術戰略中,區塊鏈又是最重要的技術之一。螞蟻集團CEO胡曉明認為:“很少有公司會像螞蟻集團一樣,這麼重視區塊鏈。”
從技術角度來看,以BASIC為主的技術戰略佈局中,螞蟻集團擁有26項自研核心技術,其中區塊鏈8項,佔比超三分之一。截至2020年7月31日,螞蟻集團在全球範圍內獲得583項區塊鏈專利證書;已經通過專利審查、尚待取得專利證書的區塊鏈專利申請合計303項;其他正在受理中的區塊鏈專利申請合計5317項。
從應用解決方案角度,螞蟻集團的區塊鏈已經形成了50個跟實體場景結合的解決方案,包括供應鏈金融、跨境支付、版權保護、物流、數字政府等。
螞蟻集團大力佈局和投入到區塊鏈的研發和應用上,但目前其區塊鏈項目並未真正盈利。據螞蟻集團招股書顯示,區塊鏈等創新業務在營收中佔比不足1%。
從2015年至今,螞蟻一直在加碼對區塊鏈的投入,但盈利的時間總是遙遙無期,螞蟻集團內部是否有一個三年或者五年盈利多少的KPI?
面對雷鋒網的這一提問,「螞蟻集團」表現出了足夠的淡然和耐心。
“如果(區塊鏈)馬上能賺錢,這不是我們做的事情,是其他人做的事情,我們是10年的規劃......雖然區塊鏈一直沒有盈利,但我們仍會樂此不疲地投入。”胡曉明説。
而且區塊鏈的應用場景在數量上雖然越來越多,但離真正的質變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胡曉明表示,阿里雲剛完成從0到1,開始從1到100的部署。但是螞蟻的區塊鏈僅僅到0.3、0.4,還沒有到1。所以為此我們不斷地投入底層技術,專注於解決方案,而不是把盈利作為區塊鏈的核心目標。
科技應該有更多温度如果未來的金融中心,一定是科技中心,那麼這樣的一個科技中心是什麼模樣呢?一堆冷冰冰的算法,還是一個個面無表情的機器人?
都不是。胡曉明認為:“科技可以有更多的温度,可以將消費者和商家更好地連接起來。而不只是冷冰冰的讓金融做得更大,讓規模做得更大,讓利潤做得更大。”
為此,胡曉明還分享了兩個技術背後的故事。
疫情期間,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做了健康碼、消費券等,但最讓他們團隊感動的並不是這些,而是在技術的基礎上做了一款更有温度的產品。當消費者去小商店買礦泉水、買水果的時候,可以給小商家打賞。如果水果是20元錢,消費者可以選擇再加一毛錢,留下他們對商家的認同。
在支付寶平台上,已經有數百萬的消費者給店主們留言,並感謝。而商家回饋消費者的是,把營業時間從3小時拉到6小時,再從6小時拉到8小時。胡曉明認為,這就是科技帶來的煙火氣。
第二個是「寵物的鼻紋識別」,胡曉明認為很多家庭由於寵物的丟失很苦惱。而這些我們生活中遇到的痛點問題,可以通過技術來解決。
螞蟻集團通過對動物鼻紋的識別,給每個動物建立一個檔案,因為有IoT,可以掛在動物的脖子上,戴在腳踝上。
一來,可以更大程度上防止寵物丟失,讓每一個寵物有自己的身份。
二來,寵物生病會花費很多錢,人們可以給自己的寵物買非常小額的保險,保護消費者的財產。
胡曉明説:“我們16年唯一追求的東西就是科技創新。”而在這其中不僅有底層技術上的創新,也包括了在技術之上產品和服務上的創新。
這同樣也是此次螞蟻集團「外灘大會」與阿里雲「雲棲大會」不同的地方,“雲棲大會傳遞的是純粹科技領域的聲音,我們希望讓技術更加賦能於創新,所以在阿里雲的雲棲大會上,我們談的是底層的雲計算,我們談的是底層的網絡,我們談的是硬件創新、軟件創新。但在上海,我們看到了消費者的改變,看到了製造業的改變,也看到了城市管理的改變。”胡曉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