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克才是政商博弈大師

來源:字母榜(ID:wujicaijing) 作者:趙晉傑 邢思遠

馬斯克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在與德國相關政府部門和各類公益組織博弈兩年多後,特斯拉CEO馬斯克終於迎來一個久違的好消息:當地時間3月4日,特斯拉柏林超級工廠獲得政府的投產許可批准。

據媒體報道,馬斯克預計將於3月中旬飛抵德國,參加3月底舉行的柏林製造Model Y開幕交付活動。屆時德國總理奧拉夫·朔爾茨也會到場。

忙着盯柏林超級工廠進度的馬斯克,也沒忘記關注正在進行中的俄烏衝突,一邊身體力行地給烏克蘭基輔地區發去了一卡車星鏈用户終端,緩解後者的斷網危機,還回復俄羅斯聯邦航天局局長德米特里·羅戈津消息,強硬暗示表示一旦俄羅斯終止合作,Space X可以繼續保護美國或歐洲的國際空間站不脱離軌道。

馬斯克才是政商博弈大師

考慮到柏林製造特斯拉即將推向市場,馬斯克的這波政商關係處理很有可能為他提前贏得歐洲用户的好感。

而在馬斯克起家的大本營——美國,無論是特斯拉、SolarCity,還是Space X,都已經從馬斯克的政商博弈中獲取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尤其是來自政府的各類補貼,一度成為支撐三家公司正常運轉的重要資金來源。

電動車、太陽能、太空探索,也都是美國政府近幾年大力扶持的項目。《洛杉磯時報》2015年統計的一份數據顯示,上述三家公司累計獲得政府資助超49億美元,其中包括特斯的約24億美元,SolarCity的近25億美元,以及Space X的2000萬美元。這還不包括Space X與美國航空與宇航局(NASA)和美國空軍簽下的總價值超55億美元大合同。

同一時期,Crunchbase統計的一份三家公司融資/借貸數據顯示,特斯拉獲得3.48 億美元融資,SolarCity約為7.4億美元,Space X將近12億美元,三者累加只有23億美元左右,還不及政府資助的一半。需要注意的是,當時的這三家公司還都處在鉅額虧損狀態。

對政府補貼的嚴重依賴,使得外界開始對馬斯克商業帝國的自我生存能力產生質疑。“政府支持是馬斯克三家公司的主要資金來源”,Stanphyl Capital Partners對沖基金經理馬克·斯皮格表示,“沒有政府支持,它們就無法生存。”

就連特斯拉審計公司普華永道會計師事務所都不得不在其年報的風險評估中發出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美國及海外政府補貼的削減或取消可能對企業的經營狀況、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和未來前景造成實質性負面影響。”

當時的美國媒體也沒閒着。因為Model 3“產能地獄”事件,它們一邊忙着數特斯拉的倒閉時間,一邊給馬斯克戴上了“裙帶企業家”的帽子。《華爾街日報》更是撰文指出,是納税人的錢造就了馬斯克億萬富翁的地位。

幸運的是,隨着美國加州和中國上海超級工廠的產能提速,馬斯克通過特斯拉自2019年第三季度以來的持續盈利能力,粉碎了外界對其生存能力的擔憂,自己也坐上了世界首富的寶座。

伴隨馬斯克旗下公司產品和服務陸續走出美國,向全球擴張,馬斯克也將政商博弈這一工具帶到了更多國家和地區。

01

獲得大量政府資助的背後,離不開馬斯克的“政治投資”。早期接受《赫芬頓郵報》採訪時,馬斯克曾表示,“為了讓你的聲音能在華盛頓被聽到,你必須捐出一些錢。”

彭博社曾披露過一份粗略的數據,自2002年Space X成立以來,馬斯克花費了超過400萬美元用於遊説美國國會。遊説及尋求政治支持的計劃,是馬斯克在Space X成立伊始就確立的策略之一。僅去年一年,Space X和特斯拉遊説花費,就超過200萬美元。

馬斯克還積極參與美國總統的競選募捐活動。彭博社報道稱,從2002年起馬斯克已經捐出約72.5萬美元。

馬斯克獲得的第一筆政府資助,目前公開資料能查到的是2009年奧巴馬政府的4.65億美元低息貸款,在後者幫助下,特斯拉被從資金鍊斷裂的危機邊緣救了回來。

在嚐到與政府打交道的甜頭後,馬斯克便開始有意識地在這方面發力。2016年大選期間,馬斯克還向CNBC評價特朗普,認為“他似乎沒有那種能很好地反映美國的性格。”然而等到特朗普上任後,馬斯克馬上轉變態度,當年12月成了特朗普戰略與政策論壇的新成員。

在硅谷創業精英都站在特朗普的反面時,跟特朗普交往甚密的馬斯克,有段時間表現得像是特朗普的小迷弟,還對抨擊特朗普的文章表示反對。

奧巴馬和特朗普執政時期,也是特斯拉瘋狂贏得政府補貼的階段。美國非營利組織Good Jobs First在一份報告中指出,2007-2018年間,特斯拉累計獲得高達35億美元政府補貼,同一時期的Alphabet為7.62億美元,蘋果則為6.93億美元。

政府補貼的另一種支持還體現在對購買清潔能源產品的税收優惠上。按照規定,美國公民如果購買特斯拉,可以享受最高7500美元的税收抵扣,美國政府為此每年將減少2.84億美元的税收收入,而這些錢都變相成了特斯拉的運轉資金。

但當華盛頓的聲音與馬斯克致力於推動世界向可持續能源轉變的理念相左時,他也會立馬進行利益切割。

馬斯克才是政商博弈大師

當特朗普2017年宣佈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時,馬斯克隨即便提交了特朗普顧問團的辭呈。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斯蒂芬·摩爾分析認為,退出氣候協定意味着補貼政策或將不再持續,這對馬斯克自然不是一件好事,“他當然被特朗普氣瘋了”。

不過與接下來的拜登時代相比,特朗普這一舉動對馬斯克及特斯拉的傷害,就要小得多了。

律師出身的拜登旗幟鮮明地支持工會,而馬斯克早已多次明確反對建立工會。僅這一點上,兩人就有點水火不容。

與頻繁去特朗普大廈,加入特朗普顧問團相比,馬斯克不僅從未討好過拜登,兩人更是從來沒有過公開會面的報道。

很長一段時間,馬斯克對拜登的單向diss,成為美國民眾津津樂道的吃瓜場景:拜登歌頌通用汽車是新能源的老大,馬斯克很快就在推特上表示通用的產量沒特斯拉多;當拜登提及新能源話題卻閉口不提特斯拉時,馬斯克不忘在推特下面用“以T開頭,以A結尾,中間是ESL”提醒他。

眼看加入拜登政府的補貼名單無望,馬斯克開始向媒體強調,自己並非因政府補貼獲得成功,競爭對手獲得的支持更多。

甚至去年12月,馬斯克還主動站出來反對拜登政府提高電動汽車補貼的法案,並呼籲“所有補貼都應該取消”。

斯蒂芬·摩爾分析稱,馬斯克炮轟補貼法案的真正原因是,拜登提議向有工會組織的本土車企提供額外4500美元的税收優惠,而特斯拉內部是沒有工會組織的。

但最近馬斯克也開始有了與拜登政府緩和的動作。畢竟與美國總統的關係破裂,最終損害的還是馬斯克商業帝國的利益。

據外媒報道,拜登的顧問私下反對邀請馬斯克參加行業活動的主要擔憂是,怕馬斯克又會説什麼出格的言論,畢竟馬斯克對拜登的評價,要麼是“人形濕襪子木偶”,要麼是“還沒睡醒”以此來呼應此前特朗普對“瞌睡喬“的侮辱。

當馬斯克得知這件事後,回覆了對方一封電子郵件,包含“在地板上大笑”的表情,並表示白宮不應該擔心他做任何古怪的事。

馬斯克的緩解努力眼下見到了一絲希望:最近,拜登終於開始鬆口,在演講中首次提到特斯拉,並承認特斯拉是美國最大的電動汽車生產商。

02

“馬斯克的名聲越來越大,每個州都想成為他的陪襯。”在《彭博商業週刊》記者、《硅谷鋼鐵俠》作者阿什利·萬斯看來,馬斯克成功的秘訣之一就來自於擅長吸引政府補貼,美國各州都爭相為他提供發展資金。

早在2006年,時任加州州長的施瓦辛格就曾開着特斯拉跑車Roadster,出席特斯拉發佈會,為競爭特斯拉新工廠提前佈局。

州長代言背書只是錦上添花的手段,真金白銀的補貼才是企業為工廠選址的核心考量因素。如果幾個潛在選址地點在水、電、交通、招工、成本等條件上旗鼓相當,剩下唯一能比拼的就是政府的激勵措施或補貼力度了。

這種情況對馬斯克來説毫不陌生。作為美國政府大力扶持的清潔能源項目,特斯拉超級電池廠計劃在2013年已經發布,就引來美國幾乎半數州的競相爭奪。

最終,經過一輪篩選後,留在馬斯克備選名單中的還剩下加利福尼亞州、內華達州和德克薩斯州三個州。

加州政府開出以每年1美元租金,把聖·馬刁(San Mateo)的一塊地方租給馬斯克用來建廠的優惠方案;內華達州州長 Brian Sandoval 表示,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只要能解決6000個就業崗位,到2017年正常運轉時每年支付工資達到3.5億美元,就可以享受到累計約14 億美元的政策優惠。

《財富》雜誌曾記錄過馬斯克超級電池工廠的一幕談判場景:2014年,德州州長裏克佩裏戴着墨鏡,親自開着特斯拉來到加州的議會大廈;內華達州的官員則是在某晚直接用一輛豪華轎車將特斯拉高管接走,在當地的豪華套房內度過一晚。政客們如此獻殷勤,只為了爭奪特斯拉的建廠資格。

馬斯克才是政商博弈大師

馬斯克則在幕後指揮着一切,他會使用一些話術,比如“我們完成了下一階段的篩選”“距離未指明的獲勝者落後XX億美元”等表面禮貌實則強硬的語氣,給其他州競選者同時施加壓力與希望,從而在政商博弈中索要更多的好處。

最終,內華達州憑藉約14億美元的天價補貼勝出。2014年9月,特斯拉超級電池工廠定址內華達州雷諾,這14億美元補助包括了內華達州政府提供的約12.5億美元税收優惠政策,涵蓋20年的銷售税減免和10年的財產税減免,和價值1.95億美元的可轉移税收減免。

03

在帶領特斯拉逐步成為一家跨國企業的過程中,馬斯克將政商博弈這一工具熟練地拆分成了“三板斧”策略,來應對各種想得到和想不到的局面。這一策略的最新試驗地是德國和印度。

他的第一板斧——欲擒故縱,建廠之前先提好處。

比如為了能快速進入當地市場、税收優惠最大化,馬斯克會通過多個渠道,在開頭把好話説盡,如會“帶來數千個就業機會”“節能環保”“高額納税”“幾十億美元投資”等等,這樣就能讓地方政府圍着他轉,一時間爭相拿出補貼來吸引特斯拉建廠。

如此一來,特斯拉就從被挑選方變成了挑選方,甚至會要求各地政府填寫包含90多個問題的詳細表格,誰提供的優惠力度大,就選誰。

在2019年宣佈在德國柏林建設一座新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後,馬斯克用這招獲得了德國經濟部長彼得·阿爾特邁爾的支持,後者一度表示“將以任何所需的方式幫助特斯拉在柏林的工廠建成投產。”

根據德國政府2021年1月宣佈的“歐洲共同利益重要項目”(IPCEI),包括特斯拉、寶馬、奔馳等公司將獲得政府提供的援助,以支持電動汽車電池的生產。特斯拉新工廠有資格享受11.4億歐元(約合12.4億美元)補貼。

在印度市場上,馬斯克也曾想用這招獲得特殊税收減免。2021年7月,特斯拉曾致信印度交通部和工業部,希望印度政府能將電動汽車的進口關税從60%-100%,削減至40%。隨後,馬斯克還在Twitter繼續誘惑到,如果允許特斯拉以較低關税在印度銷售進口車輛,未來將有很大可能在印度建廠。

不過,據媒體報道,特斯拉通過各種渠道遊説印度政府降低關税的嘗試,尚未見效,馬斯克試圖直接對話印度總理莫迪的行為,也沒有得到對方的回應,只等來印度交通部長的一句強硬回覆:“特斯拉想要擁有印度汽車市場,就必須在印度建廠。”

在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以後,就到了馬斯克祭出第二板斧的時刻——拿起鍵盤,試圖利用社交輿論的力量來壓制對手,推特就是馬斯克最愛用的武器,這一點跟特朗普算是有得一拼。

這也是馬斯克談判的一貫風格。柏林工廠建設進度一拖再拖後,馬斯克甚至找來當地媒體,通過接受採訪公開抗議,表示應該少一點官僚主義,並叫屈到尚不明確第一輛電動車究竟何時能在柏林超級工廠下線。遲遲得不到莫迪辦公室答覆的馬斯克,時不時就會發推向網友訴苦下進軍印度市場仍有重重困難的現狀,如今年1月份,馬斯克還在回覆網友中寫道:“與印度政府合作仍面臨許多挑戰。特斯拉一直希望政府能做出一些讓步。”

作為堅定的實用主義者,馬斯克永遠在爭取更大力度的好處,以結果説話。這就是馬斯克在政商博弈中的第三板斧。

為了4680型號電池儘快投產,去年11月份,馬斯克對外宣佈,主動放棄德國對柏林工廠提供的11.4億歐元補貼,打算自掏50億歐元(約合54億美元)建廠。

因為在無法確定柏林工廠具體投產日期的情況下,為了特斯拉整體利益最大化,馬斯克準備提前在美國德州量產4680電池,而按照德國規定,只有完成電池技術在當地的首次工業化部署才能拿到補貼。

作為商人,馬斯克永遠是利益導向,這使他在不少談判中取得勝利,通過進一步的循循善誘和社交媒體施壓來拿到更好的優惠和讓利,隨着特斯拉在全球市場的繼續擴張,可以預見,馬斯克的“三板斧”還將不斷上演。

參考資料:

《特斯拉德國在建工廠遭受多重阻力,馬斯克:少點官僚主義會更好》,福布斯;

《特斯拉超級工廠選址的背後故事》,財富

《印官員放話:特斯拉想在印度銷售中國造電動車,沒門!》環球時報;

《馬斯克:打算在火星上實行直接民主制 摒棄美式民主》,金融界;

《特斯拉遊説印度政府大幅降關税,馬斯克:如果賣的好我就來建廠》,財聯社;

《埃隆馬斯克真的很無聊》,彭博社;

《埃隆馬斯克在特朗普身上下大賭注》大西洋月刊;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5289 字。

轉載請註明: 馬斯克才是政商博弈大師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