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疫苗接種率不足10%,而美國新冠疫苗接種比例已超過30%。隨着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得到顯著控制,各國之間的交流交往會逐步恢復,屆時如果中國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將會面臨更大的威脅。要想徹底戰勝病毒,疫苗接種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
來源:4月9日《新華每日電訊》
作者:新華每日電訊 評論員易豔剛、陳尚營
最近,有網友總結了少數人對新冠疫苗接種的幾種消極心態:領導幹部帶頭接種,有人説“你看,他們先用”;動員公眾積極接種,又有人説“你看,拿我們當小白鼠”;免費接種,有人説“免費的東西誰知道好壞”;如果收費,又有人説“憑什麼收費,這時候還想着賺錢”;讓有緊急需求的人先接種,有人説“憑什麼讓他們先打”;如果大家一起接種,又有人説“讓別人先打,我要延後看看,而且別人都打了,我就不用打了”……
這樣的網帖別簡單當笑話。張文宏醫生所指的“疫苗接種猶豫的情況普遍存在”,就與這些雜音推波助瀾有一定關係。為儘快構建免疫屏障,讓經濟社會生活、國際交往交流回歸正軌,儘快實現最廣泛的接種疫苗至關重要。履行公民義務,當下一個重要體現就是理性認識接種、積極參加接種。
張文宏接受第二劑新冠疫苗注射。(圖片來源:華山醫院)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曾指出,新冠疫苗接種率要達到70%-80%才能產生羣體免疫。據國家衞健委的數據,截至4月7日,31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49億劑次。按鍾南山院士的算法估算,接種比例接近10%。相比較,美國新冠疫苗接種比例已超過30%,英國40歲以上人羣已基本完成接種,“羣體免疫指日可待”。
幾天前,張文宏醫生在接受央視採訪時分析認為,部分民眾對接種疫苗持猶豫態度,主要原因是中國疫情控制得比較好,“覺得風險不在我的身邊”。在對人類健康仍然是全新挑戰的新冠病毒面前,這種想法很危險。正如一些權威專家近期反覆強調的,隨着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得到顯著控制,各國之間的交流交往會逐步恢復,屆時如果中國尚未建立起免疫屏障,將會面臨更大的威脅。
事實上,雲南瑞麗近期累計新增本土確診病例數十例,而且再次“封城”和出現“高風險地區”,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要想徹底戰勝病毒,疫苗接種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一道必答題。在繃緊“外防輸入、內防反彈”之弦的同時,符合條件、還未接種疫苗的人羣要儘快做到“應接盡接”。
4月7日,醫護人員在移動疫苗接種車上為市民接種新冠疫苗。新華社記者張玉薇攝
鍾南山院士近日在廈門大學演講時表示,多國出現的病毒株變異給疫情防控帶來新挑戰,當務之急是提高疫苗接種率。此前,張文宏醫生也強調,新冠病毒已成為人類的“常駐病毒”,“疫苗成為保障世界重新開放的唯一渠道”。權威專家們苦口婆心,希望每一個人都能聽進去。
無論是對自己和家人負責,還是對防疫大局負責,都應該尊重科學,理性對待疫苗接種。畢竟,“嚴防死守”不是常態,各方面都儘快恢復到疫前狀態,才是公共利益最大化的最優選擇,而廣泛的疫苗接種,是社會生活正常化的前提。科學防疫,我們應該堅定地相信專業,每個人都應擔起責任,為構建免疫屏障貢獻“一臂之力”。
當然,推進疫苗接種工作,一定要注意工作方式和方法,避免簡單粗暴。政府動員之外,包括網絡平台在內的各類媒體,都要積極履行公共責任,有針對性地做好科普和動員工作,讓科學、理性的聲音壓過雜音噪音,真正打消部分民眾的顧慮和猶豫,讓“應接盡接”成為現實。
一家三代守墓70餘年,幫330多位烈士“找到”家人
清明時節,讓我們走進蘇東坡的清明|草地
“新莞人”子女為何不再為讀書“候鳥遷徙”?
“新華皮克斯”上線,讓Q版袁隆平等院士“出道”
過去一年,新華社這些“非常女記者”感動你我
監製:易豔剛 | 責編:薛園 | 校對:莫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