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9月,NASA“黎明號”航天器開始了一場歷史性的旅程--先造訪巨大的小行星灶神星,然後前往距離地球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這次任務旨在研究位於火星與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內的兩個最大的天體。灶神星和穀神星都是多樣化的、完整的天體,它們提供了太陽系早期歷史的科學快照,為了解像地球這樣的行星是如何形成的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在長達11年的任務中,“黎明號”傳回地球的數據令人難以置信。
但也正是這些數據讓科學家們有機會比較這兩個形成方式大相徑庭的類行星的世界,並且還發現了更多與太陽系構造塊相關的資料。從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後,''黎明號“宇宙飛船向火星巡航,在那裏它得到了重力輔助以支持其提升速度,到達通往灶神星的正確的軌道上。2011年5月,在黑暗的太空中漂流了17億英里(28億公里)後,“黎明號”才捕捉到灶神星的身影,拍攝下這顆強有力的小行星的第一副圖像。
這張令人驚歎的圖像是”黎明號“最後一次從75萬英里外的地方接近灶神星時拍攝的:在有斑點的黑色背景下,這顆小行星仿若一顆距離遙遠的白色小珍珠。2011年7月,''黎明號“進入環灶神星軌道,成為第一艘在小行星帶中環繞天體運行的航天器。它拍攝了數百張圖像,發現灶神星這顆明亮的小行星是一個被深坑和巨大的山脈所覆蓋的粗糙世界。這張高分辨率的特寫圖像首次暴露了這顆小行星南半球的情況--你可以看到許多大大小小的隕石坑散落在它的男爵表面,也可以看到奇怪的凹槽或延伸在灶神星的赤道周圍的溝槽。
這些巨大的特徵可能是古代巨大的碰撞形成的傷疤,每個凹槽估計至少寬6英里!灶神星上最引人注目的特徵之一是一組在北半球找到的被戲稱為雪人的衝擊坑。這張全綵圖像展示了三個不同大小和形狀的隕石坑。這些隕石坑的邊緣相互連接,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宇宙雪人的形象。“黎明號”航天器圍繞這顆不尋常的小行星在軌飛行了近一年,並傳回了數百幅壯麗的圖像。但它也證實,灶神星不同於其他已知的在火星與木星之間運行的小行星,而更像一顆其他行星,甚至是地球的衞星.
收集到的特寫數據顯示,灶神星確實是構成行星的石塊,也被稱為原行星,正如科學家們之前所懷疑的那樣,它由鐵芯、地幔和巖殼幾層構成。人們一直認為,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最初也是像灶神星那樣開始的,後來形成了我們今天看到的巨大世界。在研究灶神星近一年後,2012年9月,曙光號離開了這顆神秘的原行星,開始了其任務的下一階段,即前往我們最近的矮行星--穀神星的漫長旅程。在經過大約兩年半和31億英里(49億公里)之後,曙光號終於抵達了這個矮行星世界,並開始捕捉數以百張令人驚歎的特寫圖像。
2015年3月,曙光號成為第一個圍繞兩個天體運行過的航天器,也是第一個訪問矮行星的航天器,剛剛擊敗了更為著名的新視野號,後者當時正在執行去冥王星的任務,並且在幾個月後才到達那裏。曙光號在8400英里遠的地方拍下了這張圖像,發現穀神星是一個坑坑窪窪的冰凍世界,隱藏着一段迷人的歷史。穀神星是迄今為止小行星帶中最大的天體,其直徑為588英里(946公里)。它的巨大尺寸和圓形形狀意味着它有資格成為一顆矮行星,但不是一顆主行星,因為它未能清除其軌道上的小物體。
這顆矮行星上佈滿了無數小的楊環形山,由於其表面下有一層冰,這些隕石坑似乎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而變得平滑。穀神星上更吸引人的隕石坑之一被稱為歐卡託隕石坑,它是這顆矮行星上最亮的一個點所在。這張圖片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正上方的鳥瞰圖,顯示出中心的一個明亮圓頂,它被命名為穀神星光斑。這些亮點被認為是由古代影響暴露出來的汽化冰的鹽沉積物,或者是富含氨的粘土,根據科學家的説法,這表明穀神星最初形成於外太陽系,並在數十億年前遷移過來。然而,這些理論都沒有得到證實。穀神星上一個驚人的巨大特徵是一座孤獨的山,它被命名為阿胡那山(Ahuna Mons)。研究人員懷疑這座山實際上是一座死亡的冰火山,它曾經噴發出冰,而不是像我們在地球上看到的熱岩漿。
也有證據表明它曾被其他冰火山環繞包圍,但隨着時間推移這些冰山緩慢地流回地表,僅留下了阿胡納山自己。穀神星看起來像是一個留有傷痕的,男爵的世界,覆蓋着迷人的特徵與發現,比如形成阿胡納山的流冰,加上隕擊坑內可能存在的鹽分,表明一個古老的全球性海洋也曾存在於穀神星的地殼之下,並且它可能至今仍在那裏。黎明號的驚人發現揭示了穀神星不僅僅是一個支配小行星帶的天體,而是一個豐裕的,不斷進化的世界,它能夠讓我們瞭解到大量有關太陽系和我們的星球起初形成方式的知識信息。
2018年11月,在太空的11年結束後,NASA宣佈黎明號已燃料耗盡,探索灶神星和穀神星的使命現已結束。黎明號成功捕捉到了上千張此前從未見過的這些神秘世界的特寫照片,並幫助對一些太陽系最熱門的問題作了進一步的回答。黎明號傳回的大量數據將使科學家們忙上幾十年,因為他們要分析這些信息,並且毫無疑問這將會有更令人難以置信的發現。儘管黎明號航天器耗盡了燃料,但它將以不受控但穩定的狀態繼續環繞穀神星運行另一個50年,然後撞到一顆矮行星的表面。不過到時候它將作為我們宏偉太空探索史的另一個遺蹟在冰冷的世界中漂流。
相關知識:
穀神星(小行星名稱:穀神星)是位於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主要小行星帶中的最大天體,直徑940公里(580英里),是唯一一顆大到足夠被自身引力所環繞/流體靜力平衡的小行星,儘管灶神星或者可能其他小行星在過去也是如此。這使得穀神星既是公認最小的矮行星也是海王星軌道內唯一的一顆。
已知的第一顆小行星是穀神星,1801年1月1日由朱塞普·皮亞齊( Giuseppe Piazzi )在巴勒莫天文台發現。它最初被認為是一顆行星,但位於相似軌道內的許多其他天體被發現之後,穀神星於19世紀50年代被重新歸類為小行星。此後它被歸類為C型小行星,同時由於黏土礦物的存在,也被歸類為G型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