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帶貨不升級就要“涼涼”
文|劉克麗 李蓬閣
目前中國共有4.4萬家直播相關企業,而今年以來相關企業新註冊量已達到2.3萬家,這一數據同比增長了476%。在經歷了爆發式增長和頻繁翻車之後,直播帶貨進入冷靜期。
與平台的博弈加劇
直播帶貨的效益是毋庸置疑的,蛋糕很大,怎麼分蛋糕和誰來分蛋糕一直是個問題。快手今日在萬千矚目中登陸港交所。快手此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在2020年第三季度,根據第三方平台數據顯示,辛巴家族電商流水僅佔快手電商當季GMV的6%,遠低於2019年的25%。
直播平台不可能將賭注壓在頭部主播身上,而已經功成名就的直播帶貨頂流們正在醖釀如何建造私域流量。
流量不可能停在主播身上
流量集中在一兩個主播身上是不健康的,這是平台最不願意看到的事情,因此各大平台削弱頂流轉而扶植中腰部主播是必然的。當我們去觀察B站甚至娛樂圈的粉絲經濟時,發現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並不適用,在多元化的平台中、升級成知識精細化的、三觀正能量的主播才能擁有未來的流量。
直播帶貨沒有常青樹
頂流主播的時間是有限的,在跨界和破圈盛行的互聯網文化驅使下,功成名就的直播前浪們一定會專注於個人IP,而不是行業發展和商業生態。拋開品控風險不談,主播們低價吸引用户再用高價或者出貨量割韭菜的商業模式本身就難長久,新興的商業鉅子不作惡只是因為他們還沒有成為真正的既得利益者。
下一個聯名抵制的是誰
當一個商業模式開始成熟的時候最先受影響的一定是上游,互聯網從來都是上下游一起收割的。壓縮商家利潤只是初步手段,以互聯網巨頭們的習慣衍生出競價排名一樣的行業規則是遲早的事情。經銷商聯名抵制社區團購事件剛剛過去不久,下一個被聯名抵制的是誰不難想象。
明星不一定能帶貨
去年就好像有個共識:不帶貨的不是明星,但所有明星又不一定都能帶貨,而商家讓利跪求頭部主播並不是良性循環,各大平台不遺餘力的去扶持中小商家去建立聯盟,但是盈利無法拉平投入成本的現象其實不在少數。商家廣泛開始自主直播,但是同樣有諸多問題存在,想依靠直播帶貨達到四兩撥千斤的目的恐怕是天方夜譚,充其量直播帶貨只是電商的一個分支渠道。
直播帶貨假貨增長四倍多
網絡直播面臨強監管,而售假事件對直播帶貨的負面影響是顯而易見的。各種問題的出現讓行業增速進入回調期。誘發的主要原因是12315接到直播相關投訴舉報達到2.19萬件,同比增長479.6%。刷量造假所催生的泡沫很難讓消費者產生依賴性,商家索賠、消費者投訴之類的負面聲音會越來越多。
結束語
已經開始刷單飲鴆止渴了,仍然有資本大量湧入,這不是泡沫是什麼?進入後疫情時代的直播帶貨要涼涼了。
(7623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