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敢當
11月19日是世界廁所日,關於廁所的話題近日頻頻登上熱搜。互聯網大廠的如廁難題被揭示在公眾面前,其在廁所頂部額外加裝了一個計時器,可以精確到秒,以顯示裏面的人究竟蹲了多久;上海一個智能公廁也上了熱搜,據報道,這一智能公廁安裝了報警系統,系統能在如廁超過15分鐘後自動報警,提醒保潔員及時協助。
智能廁所引發爭議,被認為是剝奪了人的如廁自由。人們反對的並不是智能,而是披着智能外衣的“計時”,以及背後對人的隱私邊界的侵犯。
大廠解釋,廁所安裝計時器是為了做調研,根據如廁時間更好地調整廁所數量。上海智能公廁也表示超15分鐘報警是為了保障老人等羣體的安全。這些初衷當然可以理解,但計時如廁帶來的侵犯感是實實在在的,讓人們生理心理雙重“不適”。
智能化、算法等互聯網技術給人的生產生活方式帶來質的改變,讓人的生活進入便捷和高效時代。但同時,在技術面前,人越來越傾向於變成“透明人”,對於隱私的敏感和焦慮與日俱增。廁所代表了人最隱秘的個人空間,當計時器在廁所響起,或者是如廁時間每分每秒都對外人清晰可見的時候,人的隱私焦慮也達到了頂點。
計時代表的是對效率的追逐。對互聯網大廠來説,只有增加供給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如廁難問題。若是真的要從如廁時間上來求效率,只能説是企業管理出了問題。
智能或者説技術和人的關係,以智能手機最為典型。智能手機為人服務,但當使用無度的時候,人就被智能手機所綁架。這次智能廁所在計時上的應用,也恰好反映了智能或者説技術的使用邊界問題。“畫留三分白,生氣隨之發”,繪畫、攝影等藝術創作講究留白,技術應用和企業管理同樣要講究留白,太過逼仄只會適得其反,稍有留白才能天地更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