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今天的文章之前,基哥想問問大家:每當註冊一個新軟件的時候,你們會去認真閲讀其中的隱私協議嗎?
還是直接勾選【我已閲讀並同意上述條款】就完事了?
相信有不少人選“同意”,然後就直接下一步了,因為基哥也是這樣選的。
面對這一份看起來又臭又長的協議條款,廠商也知道你沒有看完它的意思。
所以當年的iOS 7協議條款中,就出現了員工在裏面神吐槽。
“你知道嗎?這已經是46頁,肯定沒人讀的。我敢打賭大概只有5個人點了“條款和協議”,所以我們想説點啥就説點啥吧。”
這個現象也許可以説明,面對這一些看起來“無關緊要”的東西,方便似乎更重要一點。
像極了當年李彥宏的那句:“我想中國人可以更加開放,對隱私問題沒有那麼敏感,如果他們願意用隱私交換便捷性,很多情況下他們是願意的,那我們就可以用數據做一些事情。
有趣的是,在找尋資料的過程中,基哥又發現了他之前還説過這麼一句話。(雖然是2014年説的)
國內軟件廠商對用户的隱私渴求程度,相信大家是瞭解的。以一個最簡單的手電筒App,也要訪問你的通訊錄或者短信。
動輒幾十個的權限需求,不給又用不了,對隱私的渴求可謂是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以至於蘋果不得不發文點名警告多家中國互聯網巨頭,因為他們正在研究如何繞過蘋果的隱私規則。
起因是之前蘋果更新了隱私條款,要求所有的App在獲取用户的IDFA(廣告識別標識)時,要獲得用户的許可。
如果你點了要求App不跟蹤,那麼App廠商就無法對你進行個性化廣告推薦。
這下廣告廠商可炸了鍋,不就收集了你的信息推了幾個廣告給你嘛?用得着這樣嗎?
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既然你不仁,就別怪我不義了。
廣告廠商聯合使用了一種新的技術來精準定位用户:CAID。
CAID的技術是基於設備的IMEI,IMEI作為唯一的設備標識號,只要知道了IMEI,就知道了這個用户的需求和喜好,就能通過精準推送廣告來獲取更多的利益。
像之前大家經常提到的手機“偷聽”事件,其實就是CAID從中作祟。
當你在輸入法中打出某樣商品時,輸入法就記錄了你這個物品的關鍵詞,通過IMEI來彙總你可能會需要的產品,再通過購物平台推薦給你。
這就出現了前腳剛跟朋友聊完某個產品,後腳它就在淘寶出現了。
像基哥在刷抖音的時候,就經常出現了該手機型號的手機殼廣告。
但蘋果也不是吃素的嗷,在我的地盤,還能讓你把我給欺負了?
蘋果警告廠商必須在14天內更新應用以符合App Store規則,否則應用將會被商店下架。
對此,基哥只能説:大快人心!
平心而論,蘋果在隱私方面確實比其他手機廠商做得好。
如果全部手機廠商都是一坨屎,那麼蘋果則是其中那一坨沒有這麼臭的屎,畢竟在iPhone上面,基哥還沒碰到過不給權限不能用的APP。
但好在安卓廠商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開始考慮保護隱私這個問題。
像小米的在MIUI 12中推出的空白通行證功能,軟件不給權限不能用是吧?那我就給你個空白的權限,拿到的全是無用信息。
還有魅族和和Color OS 11也推出了類似的功能,國內廠商開始重視隱私也是好事。
總的來説,還是國人對隱私問題還不夠敏感,覺得自己的隱私不值錢。
認為有些東西拿就拿了,只要不影響使用,就無所謂了。
加上關於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也遲遲未完善或者有力執行,這種情景下,讓國人的隱私顯得額外廉價。
更有甚者,覺得自己的隱私不值錢,隨便拿去用就算了。
但讓基哥感到最可怕的是,那些公司知道你的家在哪,知道你喜歡什麼,知道你買了什麼。
萬一被那些不法分子拿到了這麼多人的數據,會造成什麼後果?
還有這些企業“保證”你的信息不會被濫用,但你會相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