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我國首型固體捆綁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在太原衞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該型火箭的首次飛行試驗。
回顧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史,長征火箭家族已經邁入“400+”發射次數的嶄新徵程。在新徵程中,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族譜將繼續完善,除了今次首飛的長征六號改以外,長征火箭家族目前已有不少“新成員”,他們被統稱為“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長征五號和長征五號乙
長征五號是新一代大型兩級低温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於2016年11月完成首次飛行試驗。今後將承擔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載人航天空間站試驗艙等發射任務。長征五號研製成功後,其綜合性能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
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是以發射空間站艙段任務為目標進行設計的大型近地軌道液體運載火箭,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進行改進研製,按照“通用化、組合化、系列化”要求,遵循技術共用和產品化設計的原則,充分繼承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製基礎和經驗,並提高運載能力和可靠性,滿足空間站工程任務要求。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長征七號和長征七號甲
長征七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是為了滿足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製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貨運飛船作為向空間站及空間科學實驗室運送貨物和推進劑等物資的使者,被親切地稱為太空中的“快遞小哥”。
長征七號甲是基於長征七號的新一代中型高軌三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火箭主要用於地球同步軌道衞星發射任務,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7噸,填補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噸到7噸之間運載能力的空白。
2021年9月20日15時10分,搭載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7秒後,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15時22分,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征八號
長征八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火箭可從文昌和酒泉發射。全箭總長50.3米,芯一級直徑3.35米,二級直徑3米,單個助推器直徑2.2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356噸,主要用於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可以把約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2022年2月27日11時06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成功將22顆衞星發射升空,創造我國一箭多星新紀錄。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長征十一號
長征十一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可在不同發射場、海上和陸地實施發射。火箭全長近21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兼容2米和1.6米兩款整流罩,可將5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具備小時級發射、適應複雜發射環境、基於民用船舶實現海上發射等特點,截至目前火箭已在西昌、酒泉、海上進行過發射,具備很強的適應性。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採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衞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立足未來國際航天發展趨勢,為保持航天運輸系統先進水平,我國規劃了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當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集體亮相,逐漸在密集、複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中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污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與現役運載火箭相比,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推出是又一次巨大的技術跨越,不僅採用無毒、無污染的推進劑,而且運載能力成倍增長,令我國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高。隨着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和完善,目前現役的運載火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台,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使我國的運載火箭技術水平實現新跨越。
記者:胡喆
編輯:劉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