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的事情其實説不準,沒有人有未來眼,比如説,當年阿里巴巴創辦的時候也沒有多少人知道會有今天,再比如説當年騰訊搞OICQ的時候同樣沒人想到日後會成為中國市值第一的公司。我個人覺得,螞蟻金服有潛力繼續變大變強,但限於現在的股權框架,無法超越阿里巴巴。
且聽我下面來解析:
先看看目前螞蟻金服的估值,在國際相關機構發佈的獨角獸榜單中(也有部分研究機構未將螞蟻金服算為獨角曾公司),螞蟻金服現在的估值達到了1500成美元,為全球第一大獨角獸公司,估值達到第二名字節跳動的2倍。
那麼如果未來螞蟻金服估值到2000億美元時上市,就可以達到1.4萬億元人民幣的估值,而螞蟻金服旗下有支付寶,包含花唄、借唄、網商貸等多款金融服務,這些業務幾乎含蓋了全中國所有使用金融服務的人羣,藉助人工智能技術,金融科技前景明顯,未來隨着業務的增長,估值再翻倍到3萬億以上並不是沒有可能,為何又説成為了市值最大公司呢?
這需要我們來認識一下螞蟻金服的前世今生。
螞蟻金服是2014年成立的,2013年3月,支付寶的母公司宣佈將以其為主體籌建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以下稱“小微金服”),小微金融(籌)成為螞蟻金服的前身。2014年10月,螞蟻金服正式成立。也就是説,螞蟻金服的的前身實際上就是成立於2004年的支付寶。
而支付寶以前就是阿里巴巴的,在2010年的時候,人行規定,任何沒有獲得牌照的支付公司必須在2011年9月1日前停止運營。鑑於與外國所投資支付公司相關的牌照資格和申請過程存在的不確定性,管理層將支付寶重組為一個由中國公民完全控股的公司,以讓支付寶的牌照申請適用於中國人民銀行對國內實體發佈的指導性方針。
至此,支付寶從阿里巴巴剝離,剝離之後,支付寶獲得了飛速的成長,估值也水漲船高。而在螞蟻金服成立後,進行了多輪融資,其實中就有很多國資的背景。要知道,原來的阿里巴巴主要是外資控股,如果沒有剝離,就不會有現在國資入局的螞蟻金服。
從之前的螞蟻金服股權結構來看,還是非常複雜的,君澳持有42%,君瀚持有58%,但背後都是阿里,都是阿雲。
故事是比較複雜的,阿里巴巴與螞蟻金服又重新“合併”了,2018年阿里巴巴通過子公司入股螞蟻金服33%。螞蟻金服的股權結構又將發生改變。阿里巴巴與支付寶上演了合-分-合的故事。
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當初拆分是為了牌照,現在合併是為了上市,入股螞蟻金服後,螞蟻金服每年不再向阿里巴巴支付技術服務費用,利潤上來了,估值也會上來。本身螞蟻金服和阿里巴巴的業務就很難徹底分清,比如説支付寶,巨大的支付份額,其實是依賴於阿里巴巴的淘寶和天貓提供的電商交易流量,而螞蟻金服的金融科技,也有賴到阿里巴巴提供的阿里雲及人工智能大數據支撐。
因此,在阿里重新入股螞蟻金服之後,未來螞蟻金服的成長,也會帶來阿里巴巴的成長,阿里巴巴可以分享螞蟻金服的市值增長,螞蟻金服也可以藉助阿里巴巴的技技術力量,兩者實現共贏。當螞蟻金服市值上升後,阿里巴巴市值必然就會上漲,只要兩者沒有脱離母子關係,子公司市值超過母公司可能性還是比較小的,除非阿里的非螞蟻金服部份業務估值大幅下降,停滯不前甚至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