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新基建”下的工業互聯網+,這個“風口”究竟有多大

由 弓四清 發佈於 科技

  【TMT前沿】

文/光明網記者 李政葳

最近,“新基建”一詞頻頻出現在國家決策層部署中,也成了業界討論的熱詞。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內涵更加豐富,也更能夠推動中國經濟轉型升級。

一直以來,信息化與工業化都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每一次工業領域的升級發展,都離不開新技術推動。作為新基建之一,工業互聯網如何體現價值?在政策利好下,政府、企業如何抓住“風口”?

(圖片來源於網絡)

基礎設施全要素、全產業鏈走向“連接”

最新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2019年我國已建成全球最大規模光纖和移動通信網絡,行政村通光纖和4G比例均超過98%,固定互聯網寬帶用户接入超過4.5億户;同時,圍繞高技術產業、科研創新、智慧城市等相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在不斷加快。

“作為新型基礎設施的關鍵組成,工業互聯網在加速工業技術改革創新、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釋放經濟發展新動能等方面的基礎性作用日益凸顯。”在近日一場在線研討會上,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小龍這樣説。

事實上,我國一直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比如,廣覆蓋、高可靠的工業互聯網網絡體系正在加快建設;能力多樣、特色鮮明的工業互聯網平台體系已逐漸成型;國家、省、企業三級聯動工業互聯網安全監測平台正加速構建。以“信息技術加速創新”“技術滲透融合”為突出特點的新一代產業變革,正在深刻地改變着製造業。

在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副總工程師田野看來,新基建下工業互聯網實現的是全要素、全產業鏈、全價值鏈的全面連接。其中,田野更加看重“平台”和“數據”兩個方面。“平台連接的是不同產業鏈上下游,數據連接的是不同要素。”田野説,無論是全要素還是全產業鏈,通過數字化手段將這些要素數字化管理,再通過網絡化手段實現要素之間的交互。

  疫情之下,轉型“臨界點”提前到來

這次疫情大考,也給了數字技術一個發展契機。“疫情讓各地政府、各行業、企業對工業互聯網的認識更加深刻,工業互聯網正迎來落地實踐的加速期。”何小龍説。

他還提到,面對疫情科學防控需求,國內一批工業互聯網平台企業加快打造應用於醫療機構、政府部門、工業企業的App,以變應協同、產業協同、跨界協同推動資源配置的優化和生產能力的共享,有效緩解了疫情壓力與經濟下行的風險。

“疫情期間,數字技術已全面滲透到各個行業,並且實現了跨界的融合。數字化轉型的‘臨界點’悄悄地提前到來。”田野認為,提出“臨界點”的説法並非為時尚早,畢竟隨着雲計算、人工智能、5G的共同作用,企業數字化成本獲得壓倒性的先發競爭優勢,“數字優先”將成為整個經濟進程中企業追逐的新目標。

田野還做了一個形象地比喻:這次疫情就像一個推力,把原來那些站在門口的,還在對數字化轉型觀望的企業和人們,一下子推到了門裏。

  “工業互聯網 ”將實現製造即服務

“工業互聯網平台是把企業的設備、生產線、工廠、供應商、產品、客户緊密連接在一起的平台,通過它可以實現對車間的數字化、業務運營的透明化、製造服務化新模式的探索。”曙光雲計算集團工業互聯網業務負責人盧雁翥這樣説。

目前,曙光雲已經入選40個城市的城市級或省級工業互聯網平台的專業服務商。對此,盧雁翥還提到了一個關鍵詞——“定製化服務”。

盧雁翥舉例説,我們通過工業互聯網平台協助企業打造智能產品,實現服務化延伸,以及廠內智能製造和整體產業鏈的協同。其中,包括智能產品、智能服務、智能製造,“實際上是把企業由傳統制造商,向成套方案解決商轉變,讓它從傳統價值鏈、從製造中心,向服務中心轉變。”

另外,田野還談到“網絡標識的技術”。他認為,要實現全要素的全面連接,首先要解決要素身份識別問題,需要給每一個要素分配一個可相互識別的身份。各個要素進行標識化管理,再通過標識解析技術實現標識和標識之間關係的管理,這就是構建標識企業節點的重要功能。

來源:光明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