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生活新秩序:AIoT先驅者們的思考與覺醒 | CCF-GAIR 2020
雷鋒網按:2020年8月7日,全球人工智能和機器人峯會(CCF-GAIR 2020)正式開幕。CCF-GAIR 2020 峯會由中國計算機學會(CCF)主辦,香港中文大學(深圳)、雷鋒網聯合承辦,鵬城實驗室、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協辦。從 2016 年的學產結合,2017 年的產業落地,2018 年的垂直細分,2019 年的人工智能 40 週年,峯會一直致力於打造國內人工智能和機器人領域規模最大、規格最高、跨界最廣的學術、工業和投資平台。
2020年8月8日,AIoT年中盛宴——CCF-GAIR 2020「AIoT專場」論壇在深圳召開。
“這應該是今年線下最大的AIoT行業論壇了,”不少現場觀眾感慨。
實則,在本次論壇前期籌備過程中,我們一直在思考另一個問題——如何能為當下亟需提振的產業輸出一些有價值的東西,媒體如何陪伴甚至為產業提供助力。
雷鋒網產業組內部經過長達兩週的深入探討,最終梳理出一條AIoT核心產業體系,並嘗試拉通這一產業體系,集眾思而廣益,通過邀請幾個關鍵細分領域的“關鍵先生”分享他們踮起腳尖看到的趨勢和未來:
5G&AIoT;新基建、智能(語音)助手破圈、5G+AI產業實踐、家電行業智能化轉型、物聯網安全的全棧技術、AI助力的生活服務、未來智慧社區的進程與圖景……
這也是我們將本屆「AIoT專場」論壇主題——AIoT重塑“疫後”智能生活新秩序的初心。
當下備受關注的前沿技術向的語音、5G、物聯網安全,以及產業向的家電、泛地產有怎樣的進程與趨勢?
且看本次CCF-GAIR 2020「AIoT專場」論壇上各位“關鍵先生”如何解析。
譚建榮院士:5G&AIoT;新基建:關鍵技術與發展趨勢到2025年,65%以上中國家庭將擁有智能音箱、智能機器人、智能面板等形態的AI管家。而今年年初提出的新基建,或將加快這一進程。
“短期來説,新基建要提振當下國民經濟,使經濟儘快復甦;長期來説,新基建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長期發展戰略。”中國工程院院士譚建榮在CCF-GAIR 2020「AIoT專場」論壇開場報告中提到。
當下新基建要以新一代通信技術、無線網絡技術、工業互聯技術為重要基礎,為企業實現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提供基礎設施體系。其中,新基建與新一代通訊技術、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興產業緊密關聯。
作為新基建中關鍵技術,譚建榮院士提到,5G&智能物聯網又有六項關鍵技術:超密集異構網絡、自組織網絡、內容分發網絡、D2D(設備到設備通信)、M2M(機器到機器通信)、信息中心網絡。
5G與物聯網正處於連接設備量高速增長階段,未來將會產生數百億設備併發聯網產生交互需求、數據分析需求,這將和AIoT更加深度融合。AIoT對實體經濟的融合賦能將使得AIoT業務量享有十萬億市場空間。2019年,受益於城市端AIoT業務規模化落地及邊緣計算的初步普及,中國AIoT市場規模突破3000億大關直指4000億量級。
疫情期間,智能語音助手在家庭中使用時長大幅提升,據Quest Mobile統計數據顯示,小度智慧屏在今年2月的使用總時長相較去年12月增長了近70.2%。
“下一個階段的關鍵詞是‘破圈’,我覺得智能語音助手在‘破圈’之後將迎來下一次高速增長。”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生活事業羣組總經理景鯤在CCF-GAIR 2020「AIoT專場」論壇上表示。
智能語音助手如何“破圈”?
以小度助手為例,景鯤給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分析:
第一個“破圈”,場景破圈,小度助手賦能三類設備:第一類是硬件+小度助手服務;第二類是內置小度助手服務;第三類是手機體驗,華為、OPPO、vivo很多語音設備都是通過小度實現的。
第二個“破圈”,人羣破圈,不同人羣對同樣的服務有不同的深度需求,例如小度現在在早教場景的破圈(小度智能早教機)、為嚐鮮科技人羣做的小屏幕智能屏產品的破圈等。
隨着場景和人羣的破圈,AI助手更深度滲透到更多用户,在多個場景中將會進一步爆發。
如果我們看科技的發展,看到的基本都是人類用數字化方式改造一個又一個新場景。而隨着數字化在過去十幾年中對工作場景的改造、移動場景的改造,我們發現,數字化改造的不止於此,完全可以完整改造全社會。
這時候我們發現,有些場景此前被漏掉了,例如家庭場景由於相對比較獨立和封閉,其他場景的數字化影響很難滲透到這個場景;此外,這個場景的數字化設備迭代又很慢,因而在過去一段時間成為被數字化漏掉的一個場景。
但是隨着AI助手這一催化劑的出現,尤其在滲透到新場景中時,用户很多新需求被激發。當用户感受到AI設備帶來的全新體驗後,諸如空調、冰箱、電視等很多連通的設備和場景也由此被激發。
未來智能生活中,諸如家庭娛樂、家庭教育、家庭醫療、家庭電商等家庭場景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們希望可以通過AI助手與家庭發生更多數字化交互,進而使我們在家庭生活中,讓我們在娛樂、教育等各類需求得到更大的滿足。
華為孫賓:5G+AI帶來的5個產業新機遇5G自商用到現在已有一年有餘,5G究竟為產業帶來了什麼?
隨着5G網絡建設的逐漸完善,還能為各行業帶來怎樣的“生產力”?
這是當下5G網絡建設進程和應用進程中各行業都高度關注的問題,也是本次論壇探討的核心問題之一。
“進入5G新的產業空間首先需要具備兩個條件:網絡基礎設施要達到要求、終端產業鏈要能夠達到商業、行業應用要求,”華為無線AI副總裁孫賓在「AIoT專場」論壇解釋稱。
接着,孫賓就5G網絡建設速度給出這樣一組數據:
從2019年10月中國宣佈5G網絡商用以來,截止目前,中國已經建設了40萬個5G基站,服務超過1億用户,中國基站的數量已經佔全球70%以上。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一線城市,5G網絡已經實現主城區連續覆蓋。預計到今年年底,中國將建成80萬個5G基站,這樣,5G網絡信號就會覆蓋所有的地級市。
可以説,5G網絡建設速度,再次體現了中國速度。
而在終端生態建設方面,華為已經發布包括5G工業模組、5G數字機頂盒、5G攝像頭在內的49款5G模組。5G模組逐漸滲透到產業應用帶來的規模效應使得5G模組成本下降,進一步使整個行業進入了正向循環。
今年,華為在5G領域更多提到的是一個概念是——5G+5“機”。什麼是5G+5“機”?
孫賓解釋稱,“5G不僅僅是一場通訊網絡的升級,更是一場全行業的變革,5G通過重塑聯接、雲、AI、計算和行業應用,通過重塑這部分來構建完整的端到端的產業生態,打造全聯接的物聯網時代。這其中AI至關重要,AI+5G的技術組合、技術融合將催生出更多行業應用,必將迸發出新的行業機遇。”
就5G帶來的產業新機遇,孫賓總結為以下五點 :
第一,得益於5G的廣覆蓋特性,使得以前各地方的終端極大拓展數據的採集範圍,5G終端模組採集D 數據實時通過5G網絡上傳到雲端,解決了海量數據採集最根本的困難;
第二,通過5G的數據傳輸把終端的數據傳遞到雲上,從海量數據的傳輸上來看,帶來兩個大的雲端需求:一是對存儲的需求,存儲需要極大擴容;二是提升雲端算力的需求,這其中就會有新的商機;
第三,隨着海量數據的計算需求,端邊雲協同計算將成為一種主流,智能終端將更加智能,很多數據需要在邊緣完成計算以後傳遞到雲端;
第四,在AI部分,由於數據量的極大豐富,將催生出新的AI行業應用和AI算法;
第五,5G結合AI行業應用對諸如海量重複場景、複雜單域場景、跨域多終端場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為什麼要家電智能化?
家電如何智能化?
家電智能化轉型本質是什麼?
這是TCL實業控股CTO、鴻鵠實驗室總經理孫力上台後拋出的三個問題,接下來則是他對於家電行業的洞察與思考,是他對於這三個終極問題的深入剖析。
為什麼要家電智能化?
家電核心功能是本身產品力的基礎,智能化是放大家電產品價值的“催化劑”。而家電行業之所以逐漸走向智能化,孫力認為,有三個原因:
第一,大家對智能化都有所期許,我們在做用户訪談時,特別是年輕人在購買產品時,大家還是願意購買智能產品;
第二,隨着5G、物聯網、人工智能、雲計算技術方案逐漸成熟,家電智能化成為可能;
第三,場景化智能體驗是趨勢,家電智能化也不僅僅是聯網,更多是要為用户提供便捷、高效、個性化的場景體驗和服務,打造「多功能的智慧家」。
家電如何智能化?
孫力解釋稱,家電智能化有兩種——重智能化和輕智能化。
輕智能產品數據濃度比較低,例如空調,沒什麼數據濃度,加上感知和連接模塊,可以用手機APP控制空調,可以用語音控制空調;重智能產品數據濃度比較高,因而需要有很強計算能力,要有智能操作系統,再加上攝像頭、AI算力和語音、多麥克風等模組,可以更好地實現諸如教育、健身等能力。
但不管是帶屏還是不帶屏,是“重”還是“輕”,最終智能化是一個必然趨勢,家電產品最後一定會轉化為智能電子產品。
具體談到如何智能化,孫力將其總結為四項工作:感知、連接、交互、智能。
家電智能化轉型本質是什麼?
老百姓理解的人工智能和學術圈裏説的深度學習不是一回事,例如下班回家一開門,燈就亮了,這是不是人工智能?做人工智能的學術專家覺得這不是,但是消費者就覺得是。
我們説人工智能不是泛人工智能,它是算力+統計算法,所有的都得用上,關鍵是提供個性化和爽的體驗,這是很重要的,是泛智能的概念。用户買單的不是技術,而是智能的價值和體驗。
經歷了互聯網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在當下物聯網時代,萬物互聯、萬物上雲成趨勢,我們也更加註重網絡安全問題,如何為物聯網裝上一個獨屬於你自己的密碼,成了我們期待的事情。
2019年統計數據顯示,物聯網設備已經有50億,智能物聯網已成為未來趨勢。與此同時,“智能物聯網的攻擊面變得更加巨大(包括硬件層、系統層、網絡層、應用層、傳感器層),安全挑戰更為複雜,更加難以解決。”浙江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求是講席教授、IEEE Fellow任奎教授在「AIoT專場」論壇上介紹稱。
任奎教授在論壇上分享了浙大網安團隊在智能物聯網系統安全方面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全生命週期保護;二是全技術站保護。
針對全生命週期保護包括,任奎教授進一步解釋稱:
全生命週期保護包括三方面:運行前驗證、運行時保護、運行後分析。
運行前驗證是事後應用形式化方法的驗證工具,我們都知道形式化方法的安全性很高,但一直不夠實用,因為它非常繁重。我覺得現在形式化方法和工具已經到了需要推一下廣泛落地應用的時候了。
我們團隊在過去幾年裏有很多這方面的探索,我們從理論研究和技術難點突破一直做到工具研製。
研發形式化驗證工具,支持需求、設計、代碼的形式化驗證,符合CC認證,DO178安全認證結果,我們實際上已經參與了10餘個國產和國外OS驗證工作,取得了很好的結果,下一步的重點是開展國產操作的形式化認證與驗證,我們其實已經發現和驗證了不少關鍵問題。
疫情期間,關於美團外賣和外賣小哥的故事有很多,其實外賣只是我們這代人體驗到的高效的本地生活服務之一。
“美團外賣是我們很重要的服務,但它只是美團兩百多個服務中的一個,美團業務跨度很廣,我們做本地生活服務,希望給用户提供更好的體驗,給本地生活的很多商家提供更高的效率,這其中,我們就用了很多AI能力。”美團首席科學家、AI平台總經理夏華夏在「AIoT專場」論壇上解釋稱。
美團如何應用AI?夏華夏解釋稱:
美團本質上是做本地生活服務的一家企業,我們希望可以極大程度把本地生活服務數字化,然後用熟悉的互聯網技術去提高效率。
美團有4.5億的用户,還有600多萬的商户,用人工智能技術既幫助這4億多用户得到很好的體驗,還要幫助600多萬商家得到很高效的經營管理提升,所以就做了很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內容。
底層的基礎還是剛剛提到的大量用户、商户和騎手所產生的大量真實的數據,比如説光用户評論數據77億,圖片的數據是100億,基於這些大量的數據,就可以做很多的人工智能技術,包括圖像、視覺、語音、智能交互、運動規劃、智能調度等等,做了這些技術可以比較好的解決在各種不同場景中的需求,這是美團做人工智能整體框架。
而談到運用人工智能做本地生活服務的未來規劃,夏華夏也分享了美團的戰略和計劃:
我們判斷未來更好地提升各個行業的經營效率和服務效率,很多地方就要推動自動化和無人化,現在在嘗試建設無人的倉庫,很多超市就是無人倉,收到外賣訂單後,可以自動完成餐飲的打包、分撿,我們也在嘗試無人車和無人機。
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打造一個空中、地面的立體三維配送網絡,與現有的外賣小哥相結合,形成高效的人機協同配送網絡,這樣未來能支撐外賣的規模是現在的數倍。
外賣市場哪怕只看國內市場,未來5年也會翻好幾倍,但是外賣小哥已經很多了。現在每天在路上配送的小哥將近80萬人左右,未來再翻幾倍的話,小哥就比較難以承載那麼多的訂單,所以,我們需要打造空地協同一體化的無人配送的及時配送網絡。
美團用AI搭建高效本地生活服務,這樣的生活服務我們在“疫後”生活中將會有更切膚體驗。而在年初疫情中,智慧社區成為大家熱議的另一個話題,在此之前,其實智慧社區已經在全國多地試點落地,現在的AIoT技術和產品能帶來怎樣的智慧社區?
“未來社區政府想解決的是城市的升級,包括在新疫情情況下政府的數字化的治理能力的提升,裏面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圍繞人民需求出發的那部分需求升級,城市服務能力升級,把健康、教育、鄰里、交通全部納入進來。第三個背景是剛才講的新基建背景。在一石三鳥的大背景下,浙江省提出139的頂層設計。”綠城中國智慧園區事業部總經理陳霄在論壇上介紹稱。
為構建未來智慧社區,綠城搭建了社區中腦,即社區智慧平台。“這個平台一方面是服務所有的合作伙伴和管理者,另一方面是服務業主的生活方方面面,最重要的是把數據開放給政府,開放給社會。”
陳霄特別提到:
在未來的社區裏面,除了更多關於文化、關於新基建的應用,最主要的是我們和政府要共同創造一種新的社區的管理模式,類似新加坡的模式,又融入中國傳統的模式。
政府主導,居民自治參與(用積分系統參與),而我們作為綜合服務商(平台服務商),我們有線上的平台,更多是線下空間的運營,把這些都打開,與美團、阿里及所有與養老、健康、教育等相關的合作伙伴共同運營這個大社區。這是三方自治的做法,參考的是新加坡的模式。
這個模式在雄安、浙江全方位試驗以後,我個人認為5-10年以後全中國都會走入這樣的模式。
地產行業從2000年傳統地產行業爆發式增長到現在已經進入後開發時代。
後開發時代是什麼呢?
是從傳統的增量改為對智能、舒適的質量需求上轉變。
然而,在過去幾年中,智慧社區、智能家居只聞樓梯響,但是做得並沒有那麼好,雅觀科技CIO、雅觀空間研究院院長高健倫認為,這是因為方法錯了。
高健倫認為:
過去的場景,所有的智能硬件、B端廠商與C端的人、場景是透過服務+產品,單一垂直提供服務。我們應該轉換思維,將整個產品品類結合起來、服務體系整合起來,通過B2B2C的方式,通過硬件(房),物業的服務軟件等,通過這樣的模型把所有的產品和服務整合起來,讓使用者享受到一致性的體驗。
雅觀針對房產和智慧物業、智能家居提了一個標準模型——以人為中心,將繁雜、分散的數據進行精細化的管理,通過這樣的模型進行重建、連接、集成、運營,將終端和數據實現互聯。
很多做智能家居、智慧社區的廠商是以做硬件的模式考慮使用者的邏輯,但是忽略了運營方與服務方才是使用產品成功或失敗的最終體現。
我們通過這樣一套方案,通過對服務、運營進行優化和分析,把服務和運營結合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最重要是是把合作伙伴和生態鏈整合起來,然後再進行整體能力的輸出,雅觀把這個模型統稱為IoT質變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實現將線下的東西轉到線上來,強強聯合,加速連接,與生態圈合作伙伴實現服務的轉型。
具體而言,高健倫將智能家居、智慧社區的服務類比汽車4S店進行闡述:
傳統在買房的時候,比較智能化的地產頭部服務商會提出在選房的時候提供幾款智能家居的產品來讓你選擇。但是,我們提出了新的模式,也就是説,我們這邊會有一個標配包額外提供了非常多的選配包給所有使用者做選擇,就像4S店的體驗一樣。
傳統房產商沒有辦法做到的是如何將標配包跟裝配包批量來做工程交互,包含供應鏈的部分、包含設備的安裝的部分,雅觀做了這樣的智能平台,一體化來做交互。
就像我們現在正頻繁地使用着外賣APP、共享單車、考勤系統等十年前不曾用過的產品,最初使用時並沒有感受到跨越性體驗一樣,人工智能、物聯網、5G等技術帶來的變革性產品和系統已經悄然滲透到我們的生活、生產中。
有所不同的是,在今年疫情對產業造成嚴重影響、國家提出新基建、線上經濟觸碰到新的商業模式等複雜環境、時代背景下,人們開始更加迫切期待技術為生活帶來更多智能,智能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關注度。
本屆「AIoT專場」論壇所探討的智能語音技術、物聯網安全問題、家電行業智能化、智慧園區的未來圖景等只是從一個核心卻又看似簡單的產業體系上,以小見大地剖析了整個行業的現狀與趨勢。即便如此,我們也可以看到家電行業智能化升級,智慧社區從試點到落地,5G、AI、IoT技術與行業應用開始產生化學反應,這樣的化學反應也將在今年特殊的產業環境下重塑智能生活、生產新秩序。
永遠都不知道,明天和未來,哪個先來,而當下我們剛好有幸見證着一切,並參與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