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天,司機開車不用手持方向盤、眼睛不用時刻緊盯前方路況,是不是會輕鬆很多?自動駕駛技術的日趨進步與成熟,正為這一暢想早日轉變為現實提供着堅實的技術支撐。
圖片
消費者真的瞭解什麼是無人駕駛嗎?不同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有什麼區別呢?
根據美國高速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規定,無人駕駛技術共分為6個等級,分別是0-5。L0-L1級完全需要人類駕駛員;L2-L3級可實現半自動無人駕駛;L4-L5級可以實現全自動駕駛,區別在於L4級需要在特定的道路和天氣下,而L5級可以適應全地形。
具體來講,L4級屬於真正的無人駕駛級別。在L4級無人駕駛階段,不僅可以解放駕駛人員的手腳和雙眼,駕駛員可以在車上休息。在遇到緊急情況的時候,車輛還能靠邊停車再轉換為人工駕駛或者人工干預,整個車輛行駛的安全性較高。
為了實現真正的無人駕駛,世界多個國家都躍躍欲試,並開始在無人駕駛技術研發、無人車輛製造方面展開佈局。經過不斷探索與反覆鑽研,一些國家的無人駕駛技術已經已經走向實用。例如,俄羅斯。
近年來,俄羅斯大力發展無人駕駛技術。目前,俄羅斯約有130輛配備了激光雷達、傳感器、攝像頭等特殊設備的無人駕駛汽車正在進行道路測試。除城市交通外,俄羅斯也期待無人駕駛汽車在遠程貨運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今年5月,俄羅斯卡車企業卡瑪斯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俄氣)共同完成了一項無人駕駛貨車測試。藉助導航和物體識別設備,無人駕駛貨車在北極地區安全行駛了2500公里。
從美國市場來看,有着硅谷無人駕駛“五大家族”之稱的Zoox、Waymo、 Cruise、Argo AI、Aurora企業已經在自動駕駛領域展開激烈的角逐。放眼國內,百度、騰訊、蔚來、四維圖新、小馬智行、北京三快等中國公司推出的數十輛無人駕駛汽車也進入相應的路測和後續性能完善階段。
目前國內無人駕駛汽車技術研發,主要圍繞兩方面展開:一是單車智能方案,通過在車輛上安裝多個雷達傳感器來實現對周圍環境的感知;二是車路協同方案,由車輛與車輛及周邊環境實現數據交互,從而完成對周圍環境的感知。在高科技企業加速圍繞這兩方面進行佈局的同時,傳統車企的目光也開始聚焦於無人駕駛。
早在2018年5月,領駿科技就發佈了國內首個具備“量產產品形態”的L4級無人車,搭載其自主研發的新一代自動駕駛系統,目標直指自動駕駛的商業化落地量產。與此同時,領駿科技還推出了自己的高性能自動駕駛仿真平台。
2019年年初,“濟南市5G通信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啓動活動”在山東省內第一條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道路舉行,活動現場展出了“全球首台L4級無人駕駛電動卡車HOWO—T5G”、“特定區域低速自動駕駛公交車”兩款智能網聯產品。HOWO—T5G是中國重汽採用多種創新技術研製而成的,該車輛搭載了前沿自動駕駛系統、成熟可靠的純電中央驅動控制系統。
無人駕駛作為伴隨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輪技術發展所衍生的一項前沿科技,其不僅有助於進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升貨物運送效率,更是有可能引發未來商業模式變革。客觀來看,要想達到L4級標準,實屬不易。業內普及預計到2020 年,在軟件、硬件、應用系統和政策共同催化下,L2級無人駕駛將在技術上將走向成熟,並向L3級不斷衝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