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虎嗅科技組
作者|宇多田
進入2020年下半年,曾因年初疫情蔓延和全球經濟下行走勢而沉寂的全球併購市場,終於出現了復甦跡象。
就在昨天,2020年半導體市場的最大併購案誕生——市值高達432億美元的美國模擬芯片巨頭亞諾德(ADI)正式宣佈,將以每股0.63美元、總價近21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其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美信公司(Maxim),這個價格要比Maxim 週五收盤價高出22% 。
這就意味着,兩大頂尖模擬芯片巨頭的聯姻,將會創造一個市值高達68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巨無霸。
不出意外,如果不熟悉半導體行業,大部分人對這兩個名字是陌生的。
與英特爾、高通、ARM等聚集在微處理器市場的大佬不同,“模擬芯片”是一個大眾關注度不高,且十分不性感的半導體垂直領域。
這種芯片並沒有像電腦和手機裏的CPU、GPU以及存儲芯片那麼高端,但是卻不可或缺。其主要作用,就是將真實世界裏的聲音、圖像以及為各種工業設備提供動力的電流轉化為數字信號。
有了這個步驟,CPU才能去做接下來的關鍵處理工作。
舉個例子,你手機裏的模擬芯片可以將攝像頭承接的光線轉化為數碼圖片,將語音轉化成文本信息,也可以調整電量消耗——這樣電池才能用一整天。
某種程度上,你可以將模擬芯片理解為一種連接物理世界(聲音、温度與壓力)與數字世界的“轉換器”,負擔着一些“基礎性工作”。
雖然設計難度大,但它不需要像CPU、GPU那樣需要特別尖端昂貴的半導體制造技術,應用也更加廣泛——特別是汽車與工業領域,對能夠進行電源管理的芯片技術,需求較為旺盛。
因此,雖然很枯燥,但這的確是一個符合“悶聲發大財”標準的壟斷型技術市場。
在2019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價值高達4190億美元的蛋糕裏,模擬芯片的銷售額佔據了大概12.8%,大約為540億美元。雖然看起來市場不大,但卻存在着德州儀器、ADI、英飛凌、意法半導體等專門設計“卡脖子”高端模擬芯片的巨頭。
而這次併購案中的主角,便是2019年模擬芯片市場佔有率第二(ADI)和第七(美信)的頂級模擬芯片設備企業。
一場迫不得已的併購
就像ADI的CEO 文森特 · 羅奇在宣佈這起併購時所強調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行業,規模很重要”。兩家公司在此時進行合併,更多是面對行業下行壓力做出的必要生存選擇。
這個選擇,跟模擬芯片市場在過去10年間經歷的“倒微笑曲線”發展密切相關。
由於模擬芯片的基本架構與設計方法已經高度成熟,而德州儀器、ADI等企業又因為掌握關鍵技術而長期處於“獨孤求敗”狀態,因此彭博形容這是一個“很長時間都是一潭死水,毫無看頭的市場”。
但就像我們剛才提到的,這類芯片在汽車與工業領域是“必需品”,被大量應用於車輛和工業應用中的電力系統。而從三四年前開始,工廠設備與建築物對“自動化”與“智能化”訴求的大大增加,以及自動駕駛技術熱潮對模擬芯片迭代升級的更高要求,讓這個市場開始迅速有了生氣。
此外,與CPU等製造成本較高,且迭代速度較快的微處理器相比,一個典型的模擬產品設計可以有多年的“保質期”(單價也不貴,1美元左右),而且因為更容易被製造,這類芯片設計企業利潤率一般都很高,譬如ADI和美信的毛利率,可以高達65%。
因此,在2018年,包括德州、ADI以及Skyworks在內的許多模擬芯片企業都創造了新的銷售額記錄。
然而,進入2019年後,情況卻急轉直下:德州儀器銷售總額減少了近6億美元,ADI 與美信公司的模擬芯片銷售額也分別同比下降6%和12%。
這種增長停滯的原因也很簡單——汽車與工業發展進入了蕭條期。
IC insight 分析師在做出調研後指出,整個2019年,從工業級的通用模擬芯片(放大器、接口、電源管理、信號轉換)到面向計算機和通信設備的定製化模擬芯片,所有模擬產品線的銷量都有明顯下滑。
“這類芯片巨頭的業務與傳統制造業密切相關,因此更多受制於萎靡的全球經濟形勢。而相比下,英偉達這類因為遊戲、雲計算和人工智能而帶動的芯片設計公司,則會在今年有一個不錯的收入增幅。”
很顯然,進入2020年,這種走勢也不會有什麼好轉。模擬芯片的下行前景將不可避免給德州儀器等頭部公司帶來更多損失。多位華爾街分析師預計,德州儀器公司、ADI的2020財年銷售額將分別下降14% 和12% 。
因此,在一個技術成熟且後來者很難擠入的高壟斷行業,第二名之後的企業選擇“抱團”的方式與對手抗衡,度過經濟寒冬,是一種最能體現“開源節流”精神的經典劇本。
ADI已經透露,這次收購將在未來兩年內為公司節省2.75億美元的成本,也會幫公司額外增加82億美元的收入。
當然,從技術研發角度來看,“收購”是補足短板最快的方式,這對於半導體公司再常見不過——
美信的市場優勢在於汽車和數據中心領域,而ADI則更集中於工業和醫療領域。
一位曾做過ADC產品(模擬數字轉換器,一種模擬芯片)的華為工程師告訴虎嗅,美信做的電源信號處理器應該是這個領域最強的產品之一。
“他們在汽車和數據中心的電源信號轉換和電壓調節方向掌握着很關鍵的技術,而德州儀器在這方面也做的不錯,但ADI需要這方面的技術。”
另一方面,從人才角度考慮,“模擬芯片設計”一直被業內公認為“比數字設計難得多”。
EDA芯片設計三巨頭之一明導電子的一位架構師曾指出,芯片出現故障很大概率是由於模擬模塊造成的。“相比數字化設計,模擬芯片設計有着高度複雜性和不穩定性,自動化程度較低,有很多非標準化的工藝,很大程度上憑藉工程師的經驗積累和‘手藝’。”
換句話説,做模擬芯片,入行壁壘相對較高,相關頂級人才也會更加稀缺。因此,美信這些精通模擬芯片設計的優秀工程師,在市場上很不容易被挖掘。
羅奇承諾,即便公司要在兩年內節省2.75億美元的成本,工程部門也絕不會裁員。“在模擬芯片硬件工程師數量持續下降的背景下,合併後的ADI 會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模擬芯片設計者的聚集地。”
半導體市場加劇整合,對中國有何影響
對於兩家芯片巨頭的合併,除了公司的盈利走向,資本市場也非常關注另一個問題——第二大與第七大的聯手,是否會給這個由德州儀器牢牢佔據第一的全球模擬芯片市場帶來一些微妙變化。
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 Tae Kim 認為,這場交易終於讓這個不太受關注的半導體領域有了一些“好看的情節”,因為對於排名第一的德州儀器來説,這意味着它將面對一個更為強大的競爭對手。
“合併後的新公司將會產生規模效益,其疊加的收入基礎將會分散掉芯片設計的龐大支出,從而提高盈利能力。” 他指出,在合併前,ADI的研發支出佔其總收入的19%,而德州儀器僅為11%;但後者的銷售額卻是前者的兩倍多。
但是更多分析師認為,即便完成收購的ADI市值能夠從480億美元衝到近700億美元,仍然難敵市值高達1200億美元的德州儀器,後者2019年的銷售額為144億美元,是ADI的兩倍。
另外,根據IC Insight發佈的《2019年模擬芯片市場佔有率報告》,德州儀器的份額大約為19%,而第二名的ADI則為10%,前者一直在牢牢把控着模擬設備老大的位置。
有市場分析師告訴虎嗅,雖然這筆交易肯定會加強ADI的競爭地位,但還遠達不到撼動德州儀器的地步。
“德儀和ADI都想收購美信,傳了很多年了,但德儀的模擬芯片業務已經很強了,短板並不明顯。而且德州儀器的業務更加綜合,他們的大部分收入雖然來自模擬芯片,但還有一部分來自數字處理器和工業級的微控制器,並不是只有一條路走到底。”
2019年全球模擬市場佔有率企業排名
因此對於本次收購,業界普遍認為並不會對競爭格局產生太大影響。但不可否認,這預示着在產值高達4190億美元的半導體市場,新一輪整合再次展開。
一年前,德國芯片巨頭英飛凌宣佈以84億歐元(約合94億美元)價格收購賽普拉斯半導體(Cypress)。但由於複雜監管審查,這筆交易在今年4月才正式完成;
同樣是在去年,恩智浦半導體確認將收購邁威科技公司的Wi-Fi 與藍牙連接業務;而安森美半導體也在去年3月以11億美元收購了Wi-Fi解決方案提供商Quantenna。
勝科納米董事長李曉旻告訴虎嗅,相比國內,海外半導體市場已經高度成熟,甚至勝負已分。因此,每個細分領域都已經逐漸進入到併購整合,寡頭壟斷的階段。
“此前有統計,十年前納斯達克可以找到過百家半導體公司的名字,到現在只剩下四十家左右。但在上市公司數量減少的同時,行業的整體營收和市值規模卻又大大提升了。”
也就是説,這些半導體領域內的併購重組,確實起到了1+1大於2的效果。從財務角度,這些舉措是非常有意義的,而ADI這次併購只是這種大趨勢的延續,對整個市場格局沒有太大改變。
但是從中國市場來看,有產業人士向虎嗅指出,這未必是一件好事。
“對於ADI和美信,當然是合併後擁有更大的客户定價權;但對於中國用户來説,選擇面肯定更窄了,議價能力會被進一步削弱。”
還有半導體從業人士吐槽,如果説以前像工業級的VR(一種電源管理芯片)與VRM芯片可以從三家採購,那麼現在可能就只有兩家。
此外,在面向工業、航空航天的高端模擬芯片市場,主要徘徊在中低端市場的中國企業一直不太具備明顯競爭優勢,而在未來面臨更大的巨頭時,希望看起來更小了。
“汽車、工業以及核磁共振醫療儀器需要的高端電源管理芯片對性能和可靠性有近乎苛刻的要求,產品幾乎是被前面那幾家壟斷。而我們的高精密度工業儀器都需要這類高端電源管理芯片,也算是卡脖子設備。
而國內雖然也有像矽力傑、聖邦股份、思瑞浦這樣的頭部模擬芯片企業,但無論是產品品類數量(相差幾千種),還是技術水平,都有很大差距。
只能説,在此前幾頭巨獸爭鬥的過程中,小公司們可能有夾縫中求生存的可能。但進入到寡頭壟斷時期,稍有威脅的初創者都可能遭遇‘特殊關注’。或許會更加艱難。”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