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軒

華為的下一步怎麼走?任正非給出答案,我們是有希望的

由 士振文 發佈於 科技

筆者曾以為,8月份的第三輪芯片禁令,會是華為3C業務的轉折點。畢竟代工和採購芯片的路都被堵住,國內的生產鏈一時間又跟不上,業務萎縮已是板上釘釘。尤其是智慧屏板塊跟着削減元器件訂單,更是説明28nm的鴻鵠898芯片都要省着用,消費者有所擔心也情有可原。但開店的朋友卻説:“你説對了一半,華為最近確實在控制出貨,但店裏的手機卻是供不應求。”

為了避免區域的侷限,筆者找到了華為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在8月28日發佈的財報。財報顯示:華為的第二季度營收為2701億元,比第一季度多了近900億元,環比增長49.55%。上半年營收合計4507億元,比去年同期多了近500億元,同比增長13.67%。

其中,3C業務仍然保持高速增長,營收為2558億,同比增長15.85%。

結合疫情、用户基數以及海外市場份額持續下滑的客觀事實來看,餘承東那句“沒有禁令,去年就是第一”並非虛言。

這句話,餘承東應該在肚子裏憋了一年多。這一年多的時間裏,手機、智慧屏和海思芯片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正在積極打造的鴻蒙操作系統、鯤鵬生態和HMS(華為移動服務)也被寄予厚望。

但眼下已有152家子公司被列“實體清單”,5G優勢飽受特朗普干預,幾十年未能攻破的芯片產業鏈問題壓身。

餘承東非但不能大展宏圖,3C板塊能否保住都要打個問號,華為的下一步要怎麼走?

這個問題,任正非老先生在此前走訪高校時,給出了答案。

8月29日,上海交大公佈了一則題為“如果有人擰熄了燈塔,我們怎麼航行”的任正非高校座談發言紀要。

其中主要提到了四件事,分別是基礎研究的重要性、企業和高校的合作方式、“大棒”為何而來、華為乃至於中國的未來。考慮到芯片已然引起大家的充分重視,筆者只分享後面三點,同時會改變順序,並用括號做一些便於理解的補充。

先説企業和高校的合作方式:大學老師的研究偏重理論,目標長遠,為理想而奮鬥。企業的研究看重實用性,有着明確的商業目的。理論研究為企業帶來方向,企業給高校帶來用户需求,像5G的熊熊大火,就起源Arikan教授在10年前所發佈的一篇數學論文。但二者不可以強耦合,

高校帶着好奇為理想而奮鬥,企業帶着商業銅臭從現實出發,強耦合只會影響互相的進步。因此,必須解耦,以鬆散的合作方式合作。

再説“大棒”為何而來:華為想點燃5G的燈塔,想在突進無人區後,為世界做一些貢獻。但剛剛擦燃火柴,便迎來當頭一棒。起先,華為以為是合規系統出了問題,結果一棒接一棒。

後來才明白美國的某些人(特朗普)希望華為倒閉,於是開始求生。但無論如何,華為永遠不會忌恨,這只是一部分人不希望華為好。

而且一個企業想要真正強大,就必須向一切人學習,包括敵人。

華為乃至於中國的未來:華為過去把理論基地選在美國(華為曾是美國最大的企業客户),幾十年專注一個方向,取得了一點成功。後來被納入實體清單,開始轉移投資方向。

不可知的未來技術世界,需要燈塔,需要高校來點亮。

中國的未來與振興要靠孩子,孩子要靠學習,希望十年、二十年後,國內的大學擔負起追趕世界理論中心的擔子來。延續了幾千年的耕讀精神,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們是有希望的,中國會有更大作為(中華有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