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歸心、AI賦能,打牢新型智慧城市建設基礎
編者按:築基數字經濟未來,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肩負重任。作為國家網信事業重要的科技力量,中國電科正以電子信息技術推動“數字基建”,為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建設持續賦能。即日起,特推出“數字基建·大家談”欄目,邀請集團公司新型城域物聯專網、新型智慧城市、電子政務、智慧空管、5G核心器件等方面的建設者,發表思考建議,分享經驗做法。
作為“數字基建”的典型應用,新型智慧城市自2015年國家25部委聯合提出以來,迅速在全國各個城市落地,圍繞“以人為本”,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的深度融合,打通信息孤島、促進數據融合、推動業務協同,實現“高效辦成一件事”和“高效處理一件事”,提升老百姓的獲得感和城市治理能力。
“數字基建”,其關鍵特徵之一就是“數字化”“智能化”和“聯接”。通過“數字基建”建設,實現端到端的數字化聯接,即“物聯、數聯、智聯”,打牢新型智慧城市基礎,推動智慧社會的實現。
具體來説有以下兩方面工作:
一方面,通過“數字基建”建設,促進城市數據的匯聚,增加整個社會對大數據的操控。大數據中心是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新型智慧城市的支撐底座。大數據中心對於城市發展的價值不在於數百個機架和數千台服務器,而在於它承載了城市的數據資源,這種數據資源在未來對城市產生的價值可能等同於現在土地對於城市的價值。大數據中心的數據除了以往的政務數據以外,還包括數億千計的物聯網數據、社交數據、軌跡數據等,這些數據在城市大數據中心歸集,並相互碰撞,形成真正的大數據,即具備Volume(大量)、Variety(多樣)、Velocity(高速)和Value(價值)四大明顯特徵的數據。
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正在基於特定應用需求,通過對城市大數據的價值進行挖掘,以提供更便捷的服務能力、更精準的決策支撐和更精細化的社會治理。因此,大數據中心的建設,不僅僅是硬件設備的建設,更需要制度規範與軟件能力的支撐,才能真正發揮大數據中心的價值。
當前急需着力推進的工作包括,一是建立數據治理的管理流程,即數據的採集、傳輸、共享、開放、使用、安全、監督等管理流程;二是建立數據治理的標尺,即統一的城市數據標準和城市跨域交換信息模型;三是研發支撐城市治理的軟件系統,即城市安全共享交換系統、城市統一開放系統、城市數據安全系統等,保障城市數據有質量的歸集、高質量的使用。
另一方面,通過“數字基建”建設,大大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增加城市中智能服務的供給,緩解城市部分公共資源緊張問題。利用城市大數據,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城市搭建基於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支撐平台,提供公共的人工智能算法訓練和驗證環境,以及視頻、圖像、語音、文字分析識別和認知推理等人工智能服務,面向城市中的醫療、教育、交通、城市管理、社區治理等需求,形成智慧城市智能模型庫和各領域知識圖譜。
這樣既可以賦能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形成自我學習和邏輯推理能力,滿足政府對城市精細化、智能化管理的要求,提升城市治理能力與水平;也可以使人工智能技術與醫療、教育行業相結合,緩解當前城市中優質醫療、教育資源緊張的問題,提升老百姓的生活幸福感。比如説,將人工智能與教育相結合,提供場景沉浸式感知學習環境,提高教學體驗;與醫療相結合,提供AI智能客户、智能輔助診斷等服務,提升醫療關愛水平與縮短就醫時間。
相信通過“數字基建”建設,一定能夠為新型智慧城市打造更加堅實的數字化、智能化底座,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的美好。
下一步,智慧院將緊抓“新基建”新機遇,深入推進“數字基建”建設,繼續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服務於深圳、北京、福州、嘉興、重慶等地政府客户,提供從規劃、設計、標準、產品到集成的一站式服務,使新型智慧城市頂層設計、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智慧社區、智慧交通、智慧公安、智慧應急等解決方案和重點產品在更多地方落地,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做出更大貢獻。 來源:中國電科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