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平台造就新生態 釋放產業數字化轉型增長潛力

編者按:

2020年上半年,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中國經濟在一系列政策作用下,走出了先降後升、穩步復甦的曲線。其中,以線上消費、在線辦公、在線教育、遠程醫療等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為對沖行業壓力、帶動經濟服務、支撐穩定就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步入2020的下半場,數字經濟的“後勁”在哪?近日,人民網記者採訪了近50家企業和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即日起推出系列稿件,從行業實例觀全局、看未來,尋找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動能轉換密碼。

69歲的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最近頻繁現身網絡直播間。“寶寶們,大家好!”,這位1951年的“前浪”,多了幾分網紅氣質。

下了直播間,劉永好從口中説着“後浪,奧利給”的帶貨主播,迴歸到了新希望董事長的身份。這是追趕潮流嗎?在劉永好看來並非如此簡單。他説,疫情正在改變世界,農業轉向線上,數字化轉型加速的變化也讓走入第38個年頭的新希望看到了新的機會。

在新冠肺炎疫情這隻“黑天鵝”衝擊之下,像新希望集團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開始加快數字化佈局,並帶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湧現,為中國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7月15日,國家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等部門聯合發佈《關於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 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明確提出,疫情期間,我國數字經濟展現出強大的活力和韌性。許多新業態新模式所提供的高質量供給,及其在抗擊疫情中推動形成的成熟商業模式和消費習慣,正適應引領創造我國經濟轉型發展新需求,帶來新機遇,展現出強大成長潛力。

《意見》明確,培育產業平台化發展生態、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羣、發展基於新技術的“無人經濟”等,為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發揮政策“指揮棒”和“助推器”作用。

新平台造就新生態 釋放產業數字化轉型增長潛力

兩名養殖户正在手機上操作新希望集團推出應用軟件(受訪者供圖)

看賦能:大平台助力小企業“上雲用數”

李從軍是四川的一名養豬大户,他的養殖場裏有三千多頭生豬。養豬是個苦力活。以前,李從軍每天要起早貪黑地照顧生豬的吃喝拉撒,還要為賣豬操心操力。而如今,李從軍通過新希望六和信息研究院開發的“聚寶豬”生豬交易平台,關注每日豬價、行情走勢,賣豬貨比多家,節省了不少時間。

2018年至今,李從軍將生豬出欄信息發佈到平台,把客源從三台縣擴展到綿陽、成都等地,同期的生豬售價比當地價格高出了5%。儒雅而熱情的他,自己養豬同時也幫其他養殖户賣豬。他説:“聚寶豬,方便,好用,我們農民好操作,有了平台的幫助,賺錢輕鬆多了”。

像李從軍一樣,中國正有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個體通過大平台的支持,實現“上雲用數”。這一小企業聯手中小企業的做法,也受到《意見》鼓勵支持。

事實上,為緩解中小企業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受到的衝擊,今年以來,我國多部門已相繼出台政策,推出一系列促進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的舉措,為我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帶來新的動力和發展機遇。

今年5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有關部門,以及互聯網平台、行業龍頭企業、金融機構等145家單位,通過線上方式共同啓動“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2020)”,新希望集團正是其中一員。

據瞭解,疫情期間,新希望集團為60%的平台農户提供數字化農業新方法學習服務,養殖户線上農資貸款增長200%。在北京平谷建設的新希望5S智慧豬場,全面展現了傳統養殖業與科技融合創新的落地成果:智能保温設備,根據環境自動調節温度,軌道測温機器人,實時監測豬隻健康情況;糞溝清洗機器人,及時有效自動清洗糞溝,降低人工成本……在種種智能設備背後,是“一豬一防控、一豬一環境、一豬一飼餵、一豬一檔案”的“現代農業、精準農業”先進理念。

自“數字化轉型夥伴行動(2020)”啓動以來,多家互聯網平台、行業龍頭企業結合自身在核心技術和應用服務上的優勢資源,紛紛推出中小企業幫扶計劃,通過平台聚力,為中小微企業數字化轉型賦能。

航天科工創建了中國首個工業互聯網平台航天雲網,致力於打造“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製造與服務相結合”新業態;

阿里雲工業互聯網平台以阿里雲物聯網平台為依託,全面整合阿里生態在電商銷售平台、供應鏈平台、金融平台、物流平台等多方面的能力,為製造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工業互聯網支撐平台;

百度開放區塊鏈引擎,加速賦能中小企業的鏈上創新;京東啓動“新動力”計劃,免費為所有中小企業提供包括語音技術、文字識別、圖像及視頻理解等技術領域的40餘個人工智能API接口;

騰訊啓動“數字方舟”計劃,面向中小微企業提供開放普惠化的轉型產品和服務,在全國建設了10個雲啓產業基地,扶持當地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

據賽迪研究院《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研究報告》分析,互聯網平台將聚焦行業痛點問題,將技術突破、模式創新與產業實際需求有機結合,面向特定場景、特定行業、特定區域以及一二三產業融通領域的互聯網平台將不斷湧現。報告預測,到2030年數字平台及相關產業將為中國經濟帶來3萬億美元的GDP。

看創新:數字供應鏈、“虛擬”產業園釋放可觀效益

時值七月,烈日炎炎,海風陣陣,位於東海西部的安海灣特大橋合龍工程順利完成。作為項目供貨企業,鞍鋼集團為大橋供應了耐海洋大氣腐蝕橋樑鋼,對今後耐海洋大氣橋樑鋼的推廣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疫情衝擊之下,我國的鋼鐵產業也面臨着諸多挑戰。“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給世界經濟帶來嚴重衝擊,我國鋼鐵行業保持基本平穩運行實屬不易。”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指出,總體上看,我國鋼鐵行業經受住了疫情的考驗。

我國鋼鐵產業能經受住此次疫情衝擊,與近年來大力實施的數字化轉型工程密不可分。據找鋼網介紹,目前包括鞍鋼、首鋼、中天及永鋼等領先的鋼鐵製造企業都已實現“上雲用數”,通過互聯網、大數據技術,解決了交易、物流、倉儲及加工服務等行業“痛點”。

成立於2012年初的找鋼網,定位為提高鋼鐵行業效率而存在的鏈接者。這與《意見》提出的“支持建設數字供應鏈,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羣”不謀而合。

作為國內率先成立的鋼鐵全產業鏈電商平台,找鋼網通過數字供應鏈引領物資供應鏈、技術供應鏈、資金供應鏈、人才供應鏈,形成供應鏈協同和產業共振,打造出跨越物理邊界的鋼鐵行業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羣。

在浙江嘉興,烏鎮虛擬產業園同樣聚集一批頗具成長潛力的數字經濟類企業。園區通過“一站服務,無界辦公”的線上平台,推行一系列服務措施,實行虛擬和實體入駐相結合,辦公打破地域限制,靈活選擇。截至目前,園區內入住企業達到380家,成為中小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沃土。

賽迪研究院認為,“虛實融合”將成為產業園區和產業集羣發展的重要特徵,進一步推動生產要素數字化、產業數據共享化、創新服務集約化、產業資源集聚化。

新平台造就新生態 釋放產業數字化轉型增長潛力

F5未來商店(受訪者供圖)

看未來:“無人經濟”從消費向製造延伸

既沒有人工收銀,也沒有自助收銀設備,選好商品便可通過閘機徑直離開……疫情期間,位於廣州琶洲寫字樓區域的F5未來商店出現“爆單現象”,營業額甚至比疫情前不降反增。

新冠肺炎疫情催化了以現代技術為核心支撐的“無人經濟”,湧現出無人車物流、無人機作業、無人超市等新模式。當前,“無人經濟”與多元化、科技化、時尚化的發展趨勢形成共振,呈現出更多的無人服務場景,帶動消費體驗多元化。

除消費領域以外,“無人經濟”還包括製造領域,如無人工廠。無人工廠又叫自動化工廠、全自動化工廠,是指生產第一線配有機器人而無需配備工人的工廠,全部生產活動由電子計算機進行控制。工業機器人在工業生產中能代替人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複的長時間作業,或是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其廣泛應用於汽車製造、電子電氣等行業。

《意見》提出,“充分發揮智能應用的作用,促進生產、流通、服務降本增效”,支持建設智能工廠、自動駕駛、自動裝卸堆存、無人配送、發展智慧農業等,為“無人經濟”從消費領域向製造領域延伸指出方向。

數據顯示,當前“無人經濟”快速增長,發展勢頭良好。企查查顯示,2019年,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的企業一共新註冊1.2萬家,同比上漲11.6%。2020年1月至今,我國工業機器人相關的企業一共新註冊6802家。

在上海,滴滴推出的無人駕駛出租車,自今年6月27日起面向公眾開放服務。用户通過滴滴APP在開放道路範圍內選擇起終點,可免費體驗自動駕駛服務。

在武漢,京東無人配送車也曾在第一時間被送到抗疫一線,承擔武漢第九醫院和附近小區70%的訂單配送工作。快遞員只需將貨物放進貨箱,京東無人配送車即可根據貨品的配送地點自動規劃出最優路線,依次配送;用户可通過輸入驗證碼、掃二維碼和人臉識別三種方式完成取貨,所有任務都完成後,無人配送車還可自動返回出發配送站。

在貴州,偌大工廠裏,沒有一名生產線工人,僅有機械臂、機器人有序而高效地忙碌着……這宛若科幻電影中的畫面,正在天義技術有限公司的“無人工廠”內悄然上演。

此外,目前阿里巴巴、百度、蘇寧、富士康、大疆等科技巨頭近年來也紛紛展開自動駕駛、無人配送、自動機器人等的研究和部署工作。有專家預測,從快遞、外賣及生鮮配送三個領域的需求量來説,無人配送市場有望達到千億元規模。

滴滴出行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藉助國家支持新業態的東風,在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的前沿技術領域加大投入,積極探索共享出行產品智能化升級和商業模式創新,為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貢獻平台經濟的力量。

賽迪研究院指出,疫情爆發,人們的“自我隔離”成為“無人經濟”迅速發展的重要推手。從發展方向看,眾多新模式、新業態迎來快速發展期。從區域佈局看,“無人經濟”將逐步從一二線向三四線擴展,被更多用户接受,成為數字經濟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969 字。

轉載請註明: 新平台造就新生態 釋放產業數字化轉型增長潛力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