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根據德國媒體kreiszeitung.de 的報道,飽受軟件困擾的大眾ID.3正“躺”在臨時搭建的帳篷廠房裏做交付前的最後“準備”,現場環境如下圖所示。

據報道,大眾的技術人員正通過“非常手段”給這11500輛ID.3做軟件升級——升級的方式從計劃好的“OTA空中遠程升級”變成USB閃存升級。然而,即便文件的輸送速度快了,但每一輛車升級仍需要6-7小時,比它從螺絲釘到組裝成整車的時長還要慢許多。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臨時廠房、非常手段……這些名詞雖然在汽車工業,尤其在嚴謹的德國工藝面前尤為不光彩,但不管怎樣,它們能幫助跳票半年有餘、連累大眾軟件負責人離職的ID.3在今年第三季度交付給消費者,也算是厥功至偉。

在某種意義上,作為大眾MEB平台的首款車型,ID.3的成功交付意味着大眾離“軟件定義汽車”這一目標不遠了。

為實現這一目標,大眾的投入不可謂不大,不僅斥資70億歐元組建一個名叫“汽車軟件”(Car.Software)的新部門,還打算在2025年之前招募5000多位軟件專家。可以看出,大眾可謂舉全集團的力量來解決它的軟件難題。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事實上,汽車軟件不僅是大眾集團的當務之急,還是許多車企的頭等大事——

向來對軟件不太“感冒”的豐田最近也設立了三家軟件公司,想要自己掌握汽車軟件的核心技術。前兩天,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軟件定義汽車’已經成為汽車產業鏈頭部企業的戰略共識。”

另外,據業內人士透露,一汽新僱員工裏面百分之七八十都是軟件相關工程師;吉利從17年到19年,校園招聘的軟件相關工程師翻了三倍;上汽在2017年的時候,其軟件工程師在整個技術人員中的佔比就已經達到了50%......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大眾的軟件發展路線。

傳統車企如此熱衷於軟件,這一點也不令人意外。

在各路人士的大肆渲染下,軟件大有取代硬件成為“汽車工業皇冠”的意思,敢情誰掌握了汽車軟件,誰就能統治整個汽車界一樣。就如咱們的一位同行所説的:“一旦智能化徹底完成,那就意味着那些傳統的強勢汽車零件供應商,也將失去他們的話語權。”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軟件真的能定義汽車嗎?

1, 是誰給“軟件”勇氣去顛覆“硬件”?

“軟件定義汽車”這個名詞最早出自前百度高級副總裁王勁之口,其核心思想是,決定未來汽車的是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軟件技術,而不再是汽車的馬力大小,是否真皮沙發座椅,機械性能好壞。

隨後,各路人士也紛紛為軟件站台。

無人駕駛技術專家黃武陵就説道:“軟件在未來汽車的重要性將愈加凸顯,它將是決定未來車企能否存活和怎麼存活的關鍵。”

大眾汽車前首席執行官迪斯曾表示:“在未來汽車競爭中,車載軟件將佔據未來汽車創新的90%。”

摩根士丹利研究中心更是直接擺出數據來説事:“到2020年,車輛的硬件價值佔車身本來價格的比例為40%,軟件佔40%,車輛提供的內容價值佔20%。”這句話的言下之意是軟件和硬件的佔比大概是6:4,因為車輛提供的內容價值實際上也是由軟件提供的。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摩根士丹利那“60%”也成為軟件將會取代硬件來重新定義汽車的根本依據——只要你打開網上那些主張“軟件定義汽車”的文章,你會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都會用到這一個數字來充當理論依據。

當然,他們也不是一味地講理論,他們還有一個事實依據——

據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和IHS報道,80年代初一輛轎車的電子系統只有5萬行代碼,今天的高端豪華汽車電子系統就有6500萬行程序代碼,是前者的1300倍。這一現象有力地説明了未來汽車是軟件定義的這一必然趨勢。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在他們眼中,未來的汽車不再是“兩套沙發再加四個輪子”,而是“有四個輪子會跑的電腦”。在這樣的輿論環境下,各家車企都在加大力度投身於軟件之中。然而,一家車企的研發資源總是有限的,此長必然彼消。

曾經某品牌的技術總監向Dearauto抱怨,他想要推行車輛品質的改進計劃,但被研究院的領導“拒收”了,原因就在於他們已經把大部分精力投放在智能網聯當中,無暇照顧這些傳統項目。

所以,有時候我們看似覺得軟件和硬件並不是一件矛盾的事情,可以同時做好。實際上,每一家車企都在預算中做取捨——如果要給軟件增加20%的研發預算,那往往意味着要從硬件上砍掉20%的費用,而不是在原來的基礎上多增加20%。

大眾汽車集團2019財年,全年銷售收入達2,526 億歐元,較上年增長168億歐元。根據下表數據計算,其在2019年的研發支出是169億歐元,在2018年的是160億歐元。難道大眾在軟件上只花了9億歐元?恐怕不止吧!光是軟件部門就投入了70億歐元了。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2,軟件很重要,但它定義不了汽車

不可否認,軟件對於汽車真的非常重要!就像現在的手機行業一樣,蘋果和安卓就是依靠強大的軟件生態體系來留住消費者的,哪怕諾基亞的WINDOW PHONE在硬件上再如何這般強大,也很難撼動它們兩者的地位。

所以,我很贊同黃武陵的那句話,軟件確實能決定一家車企的生死存亡,但這有一個前提,就是在大家的硬件設施都差不多的情況下。如果大家的硬件水平相差甚遠,較弱方想要通過軟件來吸引消費者的注意力,恐怕也是不行的。

這一點,汽車和手機還真不太一樣。這裏我們可以簡單舉一個例子。不過在舉例之前,我們要承認一個事實,在軟件方面,例如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咱們中國品牌確實領先外國品牌好幾個“馬位”的——基本上每一個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軟件技術品牌(但硬件上卻沒幾個)。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然而,即便在軟件技術上遙遙領先的中國品牌,其在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下降29%,市場份額跌至36.3%,同比下降3.4%。6月份,中國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更是隻有33.5%,比上年同期下降5.0%。7月份的銷量還沒出來,估計也不容樂觀。

售價更低,智能化程度更高,用料設計都不輸合資競品的中國品牌卻沒能在銷量上取得半點優勢。相反,在軟件上一點也不佔優勢的合資品牌,例如豐田,卻能在過去半年裏保持強勢,箇中原因,你懂的!

軟件無疑能製造消費者的興奮點——有了以軟件為基礎的生態後,車企能通過OTA升級,不斷給用户開啓新功能,不斷優化產品體驗,做到快速迭代,進而為消費者保持新鮮感。

但是,要能為消費者製造驚喜的,首先得是硬件過關,能讓消費者無後顧之憂的產品。畢竟,誰都不想買一輛軟件功能豐富,但卻因為更新失敗跪在馬路中間的車;也沒有人會想買一輛被軟件定義過,但壓個馬路牙子就斷軸的車。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軟件能改善體驗,但它沒辦法解決斷軸、自燃等等問題。我相信後者才是消費者最擔心的事情。

軟件對於消費者來説很重要,但車企們也沒必要過分高估它的重要性。

過去這些年來,手機的屬性確實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通訊工具變成了智能移動終端。很多人都寄希望於汽車也能發生這樣的變化。事實上,這發生的幾率非常小,因為汽車不是用户高頻使用的產品,別人用手機不一定是為了通訊,但消費者用到汽車絕對是為了出行。

所以,在汽車上,消費者對於軟件的需求,無疑遠遠小於手機。

曾經,一家名叫德勒的調查機構走訪了20個國家的超過25000名消費者,他們發現,中國地區的用户對聯網汽車最感興趣的功能只是導航,這當中包括交通擁堵信息更新並建議替代路線和就近停車功能。

車企們時常掛在嘴邊的OTA升級在11個選項中排名第九,也即倒數第三,只比推薦優惠活動高一點。不僅中國如此,在亞太地區的好幾個國家都呈現同樣的結果——OTA升級,消費者不太感興趣。

對於這一結果,我一點也不奇怪,畢竟我對現在的手機和電腦更新已經沒多大感覺了,甚至還希望它不要更新,不要打擾我。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3,即便是手機,消費者買的依舊是硬件

一輛車的價值中,硬件:軟件的價值比應該是60:40。不要問我這數字怎麼來的,我瞎舉的,我只是想説明在一台車的價值中,硬件還是比軟件重要些。這一點,即便在手機行業也是如此!在寫這文章前,我和一位手機APP的程序員聊了許久,下面是其中一段對話。

“軟件能定義手機嗎?”

“不,軟件和硬件一樣重要。”

“那你覺得軟件和硬件,誰更難做好?”

“硬件。”

“為什麼?”

“因為硬件有突破,軟件才有大的突破!”

比起上面提到的黃武陵和迪斯,這位程序員只能算是NOBODY了,不過從他的話中,你大概也能知道軟件與硬件之中的價值觀——硬件的價值遠遠大於軟件。

這價值觀,不只在程序員眼裏如此,在消費者眼中也同樣。

華為手機最貴的系列是P系列,頂配價格去到了8888元,而比較入門的是nova系列,最貴的也就4099元。為什麼他們價差那麼多?是軟件造成的嗎?不!我相信,同樣基於安卓生態的它們,在軟件系統上應該不會有太大差異。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被軟件定義過的手機,在終端零售的時候,廠家賣的依舊是硬件。

造成這價差的是什麼?是攝像頭、是屏幕、是電池容量、是處理器……是的,消費者只會為硬件埋單,絕對不會因為你軟件多一點就投向你的懷抱——你以為諾基亞的WP死於軟件?不,它的“死因”在於在硬件上沒有和對手拉開差距。

同樣,我們想想一台車裏什麼最值錢?是電池、電機、電控?是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攝像頭?還是車機上那數以萬計的代碼?用屁股掂量一下都知道是前面兩者,而不是代碼。佔汽車成本大頭的硬件不能定義汽車,反而被只佔小頭的軟件定義了,這算什麼事?

因為“軟件”這一芝麻,掉了“硬件”這一西瓜,豈不得不償失了麼。

文 | 大雄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3721 字。

轉載請註明: 大眾動用全集團之力處理那芝麻點大的事,值得嗎? - 楠木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