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隱秘的直播江湖

2019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市場規模達4338億元。

今年一季度,全國電商直播超過400萬場。

每天,人們會在淘寶上觀看35萬小時的直播。

每年,帶貨主播會喊出2.27億句“寶寶”。

但曾經的“直播迷妹”小劉告訴島妹:“我已經很久沒在短視頻平台上看直播帶貨了。主要是怕出問題。”

“直播買回來的東西有瑕疵,問主播,人家説不知道、不清楚、別問我;問品牌,要麼找不到客服,要麼踢皮球給機構;最後只能我自己吃啞巴虧。”

消費者的苦惱,折射出直播江湖一角。繁榮大潮下,還有更多暗流湧動。

俠客島:隱秘的直播江湖

某網紅主播的直播現場引人圍觀。圖源:人民視覺

特殊年份裏,許多行業都不好過。但在智能手機普及、直播技術提升以及各路名人的助力下,直播帶貨不斷刷新紀錄。

4月,羅永浩抖音直播首秀,單場銷售額達1.1億元;5月,演員劉濤直播首秀,總交易額為1.48億元;6月,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開啓今年第4場直播,單日成交額逾65.4億元。

出現在直播間裏的商品,大到樓房,小到鞋墊;主播文能cosplay推旅遊,武能上馬提火箭。

“直播帶貨火起來後,品牌和廠家都急着往裏湧,明星或主播往往沒有充分時間來核實或瞭解產品,‘翻車’的情況並不罕見。”曾任職於多家MCN(內容創作)機構的直播運營人鄭磊稱。

直播眾生相確實讓人大開眼界:有明星稱一盒100多元的面霜中添加了1克拉鑽石磨成的粉末;某網紅説自己推銷的產品得過“諾貝爾化妝學獎”;某歌手稱果蔬纖維素有抗癌功效;更有藥房在鏡頭前做起藥品虛假宣傳,甚至拼接名人視頻增加“公信力”……

中消協《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顯示,“誇大其詞”“假貨太多”“魚龍混雜”“貨不對板”成為消費者投訴高頻詞。

主播帶貨為生計,明星代言博眼球,官員帶貨則成了新潮。不過,一位基層幹部告訴島妹,在他觀察到的一些扶貧專場直播帶貨活動中,“領導帶貨”背後,經常出現企業埋單、機構刷單、數據造假、集體退貨等現象。

“坑人坑到什麼程度?前一天直播,第二天就能出帶貨成績單,退貨量完全不考慮。中間機構自己找人規模化購買,用機械臂一通點擊下單,等服務費到手就退貨。”

難怪有網友調侃:“直播帶貨中,主播、MCN機構、商家每一個環節都注滿了水。”

俠客島:隱秘的直播江湖

某網紅主播説自己推銷的產品得過“諾貝爾化妝學獎”。圖源:網絡

説每個環節都注水,不如説每個環節上的利益方都盯着商家,“雁過拔毛”。

幹網絡博主這行超過10年的主播丁一晨告訴島妹,做一場直播,商家要交“坑位費”,給主播付帶貨提成,還要有額外的贈品支出。

所謂“坑位費”是指,主播團隊先招商,品牌“佔坑”後,主播在規定時間內(精確到分鐘)售賣商品。主播知名度越高,坑位費就越高。

但這並不意味着包賺不賠。在某“直播避坑”微信羣聊內,大量商家吐槽流量帶貨效果不佳。有品牌稱支付10萬元“坑位費”,只賣出20支商品;也有主播自稱單場直播有40萬人觀看,卻只有寥寥2000元成交。

有業內人士揭底,某電商平台直播帶貨默認利益分配原則是主播與MCN機構各收取帶貨銷售額的20%作為佣金。利益當前,部分中小型MCN會找專人刷單買貨,先賺取虛假成交量的高額佣金,再讓商家承擔退貨運費。

去年,一位品牌運營人員為手上的產品投遍了大大小小各種主播,他告訴島妹,“品牌做直播,論單場大多是虧的”。前述基層幹部也曾在鏡頭前直播帶貨,但“當場成交都不多,只能寄希望於後續放大效應”。

羊毛出在羊身上。多方博弈之下,一些商家開始在貨品質量上注水,以期降低成本。結果不僅砸了自家品牌,也影響了帶貨主播的信譽。

俠客島:隱秘的直播江湖

消費者認為直播購物存在的問題(圖源:《直播電商購物消費者滿意度在線調查報告》)

兩年前,某位島叔還沒上學的兒子被問及“長大想幹什麼”,孩子用稚嫩的童聲答道:“我想當網紅。”

杭州九堡、浙江義烏等地是當下的直播“重鎮”。即便在以流量為主的直播江湖紅利漸褪、痛點頻現的時刻,依然有大批試圖靠直播流量變現致富的草根主播聚集於此,拿起手機和自拍杆,想在行業拐點來臨前,再淘一把金。

但在丁一晨看來,“很少有人留意到硬幣的B面”。

用她的話説,真正的頂流主播兩隻手就能數過來,其他都是“白骨”。疫情期間直播行業“出圈”,她見過上班族失業後跑去為小商品帶貨,結果一個月賠了10萬。

對新人主播佩奇而言,日子更難過——業內大神薇婭一夜帶貨過億,百萬級粉絲量主播日均成交500萬元,只有5000多名粉絲的佩奇每天滔滔不絕在鏡頭前講上8小時,也只能賣出幾千元。入行3個月,佩奇依然入不敷出。

一名MCN機構負責人告訴島妹,直播行業不像普通人想象的那樣遍地黃金。以淘寶直播為例,在發展4年後,直播間的主播體系相當固化,“新主播想要突圍很難”。

相關研報顯示,2020年一季度,網絡主播平均月工資在1萬元以下的佔比45%,其中4500元-6000元之間的主播佔比最高,為23.5%。很多主播每天直播6-8小時、每月直播20餘場。為了避免上廁所丟失觀看量,他們在直播時儘量不喝水。有業內人士稱,再怎麼砸錢砸資源,孵化一名平均帶貨力在10萬元銷售額以上的主播,成功率也只有2.5%。

“做主播必須全年無休,一天不發東西,人家就會忘了你。直播這行也最講‘現世報’,弄虛作假一次,就很難再找到客源。”這是丁一晨總結出的“直播哲學”。

俠客島:隱秘的直播江湖

丁一晨在直播間帶貨。圖源:受訪者供圖

2016年3月淘寶直播上線,是直播帶貨作為商業業態的標誌性起點之一。當時人們認為直播可以用來銷售貨品,一定會成為未來的主流商業模式。

不過,淘寶直播MCN負責人新川稱,本質上,直播並不是一種商業模式創新。直播能實現的“所見即所得”、賣家買家的即時互動,其實是線下最傳統交易模式的翻版。

説白了,原來逛商場,看到的是商家、檔口的售賣與打折,直播把這一場景線上化了;原來的模式中商品實物可摸可看,直播帶貨則要靠屏幕裏的人講述、展示、吸引用户。消費者購買與否,主播成了關鍵——他們揹負着流量的信任,這種信任建立難,失去卻很容易。

直播到最後拼的是什麼?

前段時間“央視boys”組團直播分分鐘創下5億元交易量,押韻狂魔朱廣權完勝“人間嗩吶”李佳琦,這是直播屆後起之秀對頭部達人的碾壓,也為後入場的主播做了一次標準示範——直播帶貨,拼的就是內容和信譽。

前面説到的那位基層幹部告訴島妹,自己直播帶貨前,都會到商家調研,考察產品質量,考慮是否適合直播售賣。“畢竟我們賣的都是吃的,最忌諱蘿蔔快了不洗泥。”

一位來自山東的主播稱,自己賣得最好的是一款紅薯粉條。別的廠家都提貨上門要求合作,唯獨這個廠,給出的價格並不低,也不提供任何贈品。但主播從未想過另選別家,理由是“他們家的產品是真材實料,客户吃過他家的粉條,別家的絕對不會再吃”。

可見,直播間和智能手機屏幕之外,消費者真正看重的東西從未改變。

文/點蒼居士

編輯/公子無忌

來源:俠客島微信公眾號

版權聲明:本文源自 網絡, 於,由 楠木軒 整理發佈,共 2760 字。

轉載請註明: 俠客島:隱秘的直播江湖 - 楠木軒